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22腦科學日報| Biological Psychiatry:皮質形態可預測青少年女孩抑鬱程度;肝細胞和神經細胞一樣老?

第 344期 腦科學日報

2019年6月22日

科 學 時 訊

1,Cell Reports | 浙大楊巍團隊揭示NAD代謝產物鈣調控新機制

2019年6月18日,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楊巍教授課題組在Cell Reports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Direct gating of the TRPM2 channel by cADPR via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ADPR binding pocket的研究論文,揭示了NAD代謝產物cADPR(環腺苷二磷酸核糖)的鈣離子調節新機制。

閱讀鏈接:

Cell Reports | 浙大楊巍團隊揭示NAD代謝產物鈣調控新機制

2,Dev Cell封面文章|陳輝博士等揭示早期胚胎髮育基因組激活的新機制

2019年6月17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Matthew Good研究組在Developmental Cell上發表封面文章Spatiotemporal Patterning of 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in a Model Vertebrate Embryo,發現了一種先前未知的合子基因組激活機制,即胚胎的不同細胞中,合子基因組激活分階段發生,遵循一種獨特的空間模式,並且啟動基因組激活的決定是由個體細胞而不是整個胚胎完成的。單細胞決策不是由胚胎髮育的時間或縱橫諜海的數量作出的,而是由每個細胞大小是否達到一個閾值主導的。這項工作首次揭示了胚胎在時間和空間上以及在單細胞水準上基因組被喚醒的機制。

閱讀鏈接:

Dev Cell封面文章| 陳輝博士等揭示早期胚胎髮育基因組激活的新機制

3,Cell Metabolism:肝細胞和神經細胞一樣老?

神經元通常被認為是體內年齡最長的細胞,因為它們會伴隨我們一輩子。不過,近日發表在《Cell Metabolism》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小鼠肝臟、胰腺和大腦中含有一些與神經元同樣年長的細胞。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年齡鑲嵌現象(age mosaicism)」,也就是說不同年齡的細胞緊密排列在一個組織或器官中。

閱讀鏈接:

Cell Metabolism:肝細胞和神經細胞一樣老?

4,近5萬人的基因組分析!Nature新論文指出基因組研究存在的最大問題

目前超過四分之三的基因組數據來自歐洲人後裔,其他種族群體的研究得不充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近50,000名非歐洲人的基因組,希望能最大程度的發現基因,減少臨床差異性。

這一研究發現公布在6月19日的Nature雜誌上。這項研究揭示了少數民族人群中基因與疾病之間近1500種聯繫。

閱讀鏈接:

近5萬人的基因組分析!Nature新論文指出基因組研究存在的最大問題

5,Biological Psychiatry:壓力相關的皮質形態預測青少年女孩的抑鬱嚴重程度

來自斯托尼布魯克大學的Elizabeth A.Bartlett等研究人員在Biological Psychiatry雜誌發文表示:與創傷暴露青少年和臨床前壓力模型的影像學研究證據一致,社區青少年女孩近期常見生活壓力負擔與前額葉/頂葉皮質形態改變有關。

閱讀鏈接:

Biological Psychiatry:壓力相關的皮質形態預測青少年女孩的抑鬱嚴重程度

資 訊 信 息

1,三博腦科王瀧博士榮獲WFNS「全球青年神經外科醫師獎」

日前,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瀧博士,憑藉石祥恩教授團隊「頜內動脈搭橋治療大腦中動脈複雜動脈瘤」研究成果,榮獲2019年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頒發的「全球神經外科青年醫師獎」。正式頒獎儀式將在今年9月9日「WFNS全球特別大會」的開幕式舉行。

2,中科院自動化所發布「雙創」成果

無需血管穿刺,用一根「智能頭帶」即可採集患者腦部的血氧信號,對腦卒中等疾病及時做出預警——這是記者18日在2019年全國雙創活動周北京會場看到的一幕。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路組中心研究團隊根據近20年科研積累,做出了上述產業化成果。

據介紹,該設備已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國內知名三甲醫院進行了多項應用試驗。結果顯示,可實現空間隔離下的腦血氧的準確、實時、連續、可靠記錄。

3,廣東醫院上線全國首個健康管理「神器」!AI診斷300多種常見病,還能免費用

6月18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發布《廣東省人工智慧大健康管理藍皮書》,同步上線全國首個人工智慧大健康管理平台,通過AI及大數據分析使用者的健康情況,描繪「健康畫像」,預測健康「走勢」,開出健康處方。

4,「壓力疫苗」有望15年內問世!可緩解創傷後應激障礙和焦慮症

俄羅斯RT電視台6月18日報導,發表在期刊《精神藥理學》(Psychopharmacology)的最新研究表明,未來15年內,母牛分枝桿菌有可能用於緩解創傷後應激障礙和焦慮症。

研究發現,母牛分枝桿菌可使大腦轉向抗炎狀態,給老鼠注射母牛分枝桿菌,研究蛋白質在海馬體中的表達,雄鼠注射後,有較高的抗炎性IL-4水準,同時老鼠表現出較低水準的應激誘導蛋白HMGB1。對人類而言,母牛分枝桿菌有可能緩解許多神經性炎症,它可作為壓力和焦慮的新的益生菌免疫方法。

2019年6月9—13日,在國際人類腦圖譜學會(OHBM)慶祝成立25周年之際,2019年全球學術年度大會在義大利羅馬舉行。北京大學高家紅教授作為2018年當選的侯任主席,2019年正式接任國際人類腦圖譜學會主席。高家紅是OHBM學會成立25年以來第一位擔任主席的亞洲人。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6.21腦科學日報| Nature Neuro: 艾倫研究院將神經元進一步分類;《自然》:腦外腫瘤竟會「吸走」大腦中的神經乾細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