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外網評:讓美國再揮“301”大刀的數字服務稅,啥來頭?

美國總統川普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圖源:新華社)

在7月10日美國宣布啟動301條款調查、可能向法國產品加征關稅的壓力下,法國參議院還是於當地時間7月11日最終投票通過了一份向互聯網巨頭徵收數字服務稅的法律草案。

面對美國的關稅“武器”,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表示,“盟國之間應以其他方式解決糾紛,而非威脅”。

這個讓美國急得跳腳,法國不懼威脅也要力推到底的數字服務稅,到底什麽來頭?

此次法國加征的這項數字服務稅,是面向那些全球年營收不低於7.5億歐元和法國境內年營收超過2500萬歐元的企業,徵收它們在法國所有“數字服務營收”的百分之三作為稅收。複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認為,徵收數字服務稅是法國完善互聯網產業監管體制的嘗試,政策的矛頭直指在歐盟內部偷稅漏稅的美國大型互聯網企業。

相較美國和中國,歐洲的互聯網產業起步較晚,受製於人口基數的限制和高度破碎的語言文化區,遲遲未能實現產業的規模化。因此,與之相配套的監管體系也長期失位。利用監管的缺失和政策的漏洞,互聯網巨頭在歐盟可謂是“如魚得水”,不僅享有比中小企業還要輕的稅收壓力,還可以利用自己強勢的市場地位,轉移利潤到低稅率國家進行避稅漏稅。這一方面減少了歐洲國家的稅收,另一方面壓榨了本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為了解決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歐盟自2018年開始對谷歌、臉書等科技巨頭加大了監管的力度,招致了美國方面的不滿。此次法國推行的政策更是將矛頭直指法國國內的美國互聯網巨頭。這意味著,稅收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失去“特權”的美國企業在法國的盈利將持續縮水。

丁純表示,美國之所以反應如此強烈,還因為擔心法國此舉或將在歐盟內部開先例,引起其他歐洲國家的效仿。

早在2018年3月,法國就已經推動歐委會提交了向美國四大科技巨頭征稅的法案。法案得到了德國和英國的支持,但最終在丹麥、愛爾蘭等各國的抵製下作罷。在歐盟層面受挫後,法國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轉向推動國內立法。在美國看來,法國想做推動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牌,如果成功引發了政策的外溢效應,屆時,將會有更多的國家加入到“揩油”美國企業的隊列當中來,這顯然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

這次美法衝突的爆發頗有點“新仇舊恨一起算”的意味。2018年,美歐自貿協定最終流於一紙聲明,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美法兩國在農業問題上的互不讓步。“301調查”的啟用則標誌著兩國經貿衝突將進一步升級。而美法兩國在經貿領域掀起的風浪,最終又能把美法“友誼的小船”帶向何方?(海外網評論員 張六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