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學育兒 | 哪些嬰幼兒的異常行為,是疾病的前兆?

十月懷胎,終於迎來了新生命的到來,看到粉嘟嘟的小可愛,撕心裂肺的痛瞬間無影無蹤。從餵奶、換尿不濕、洗澡、做輔食等等,寶寶的每一步成長都參與其中,一步一個腳印,陪伴寶寶。這個過程中有的家長會發現寶寶這是怎麼了?愛哭鬧、餵養難、發育緩慢、身體過軟、全身發硬?對於新手父母,這個時候要注意了,鑒別異常動作至關重要,關係寶寶的健康。

一、1歲以前出現的反射動作

1、出生後2個月左右,爸媽會發現寶寶有「追尋反應」,這是指寶寶的視線會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60厘米內、90°內的距離)。另外,當你將寶寶正面向上扶起時,其胸部會微微向上抬起,這是「牽引反射」,可看出寶寶的肌肉張力是否正常。

2、出生2個月內的新生兒,其平躺時的正常身形會呈現「W+M」形,也就是寶寶的兩隻手臂會向上自然蟋縮成W形,兩條腿會向內自然彎曲成M形。


將寶寶面朝下平放在手上時,正常狀況下寶寶的背部會呈現平直手臂微張,若是呈現「倒U」形(背部拱起)、手臂下垂無力,則是異常狀況。

3、當寶寶3-4個月大時,頸部肌肉已有力量,俯臥時可抬高約45°,並且直立抱住時頸部不需支撐已可直立;6個月大時,靠著手臂力量的幫助,頸部甚至可抬高約90度,並且能夠用手抓取可接觸範圍內的物品(若是不行,表示可能肌肉力量或中樞神經系統有問題),且具備左、右手交換對象的能力。

4、當寶寶8-9個月大時,會出現「降落傘反射」動作,也就是將寶寶抱起、面朝下移動接近地面時,其手臂會自然向下準備撐住,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反射動作,若是沒有出現此動作,表示寶寶的大腦可能有損傷情形,或是手部肌肉無力。

這個階段的寶寶也會出現「側位支持反射」動作,就是當寶寶坐著時,若是用手輕推寶寶某一側,他的另一側手臂會馬上出現撐住身體的動作,不讓自己摔倒。

5、腦部有重度損傷、異常,或是神經肌肉嚴重障礙的寶寶,基本上在出生一兩個月內就可藉由上述這些肢體或反射動作異常而發現;但若是輕微的腦部或神經肌肉障礙,可能就要等比較大時才能觀察得出來。

比方說,若是6個月大還不會翻身,七八個月尚不會坐、爬,或是習慣用單側手臂,或有身體、動作不協調、吞咽困難等現象、家長就需帶寶寶進一步就醫檢查、找出原因,並儘早接受治療或復健。

二、寶寶肢體動作異常的可能原因

寶寶若無法出現正常的反射和肢體動作,不外乎是在以下四個方面中的任一項出了問題:腦細胞、神經纖維、神經纖維與作用部位的交接處、肌肉組織,需要逐項檢查以找出問題所在。

腦細胞的問題通常是因為缺氧(在子宮內或是生產過程中發生)、在子宮內受到病毒感染(母親感染後經由胎盤傳給胎兒,如皰疹病毒),或染色體異常而造成。

腦癱為常見的肢體異常原因,它的特徵是一旦腦細胞受到傷害,將無法復原,但也不會再惡化。不過腦癱的兒童因為仍在發展階段,隨著年齡不同會有不同的表現和變化。

腦癱的原因很多,比如染色體異常、早產、產程過長、,在母體內即受到感染、妊娠高血壓(胎盤功能降低,或因母體血流供應不佳造成胎兒缺氧)、母親吸毒,或是出生後罹患腦膜炎、腦炎、頭部外傷、劇烈搖晃等都是造成腦部傷害的危險因子。

腦癱會影響到肢體的協調,甚至智力。嚴重的腦癱寶寶在出生後兩三個月內就可發現其肌肉張力異常,關節僵硬、兩腳交錯(剪刀腳)等反常動作。


若是家長髮現孩子有吞咽問題,發展遲緩、張力反射異常或是抽筋的現象,都有可能是腦癱的癥狀,須儘快就醫檢查,以把握黃金早療時間。雖然腦部的傷害已無法復原,但是早期療育和做復健與物理治療,可讓現有的功能發揮最大效果,對於往後的發展和功能的提升有很大幫助,亦可預防肌肉攣縮。掌握早期治癒的黃金時間非常重要。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好孕媽媽】做心裡「有底」的媽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