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興全基金頻踩雷產品巨虧:被疑內部缺陷 骨乾接連私奔

  ■本報記者 石省昌 王兆寰 北京報導

  雖然募得了一隻300多億元的“網紅級”基金,伴隨著市場行情的不景氣,再疊加自身問題,興全基金今年以來旗下多隻基金業績巨虧,可謂流年不利。同時,興全基金包括總經理在內的骨乾成員近年來頻頻出走,引起市場的特別關注。

  據統計,上半年興全基金旗下有可比數據的15隻權益類產品中,僅有1隻基金取得了正收益,而跌幅超過5%的卻有10隻基金,更有5隻基金跌幅超過10%。

  骨乾流失成風

  7月12日,興全基金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宣布吳聖濤卸任興全商業模式混合基金(LOF)基金經理;7月13日,吳聖濤發布離職信,正式宣布離開興全基金。

  天天基金網8月2日數據顯示,在吳聖濤管理的5年多來,興全商業模式混合(LOF)收益163.46%,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近3個月,面對市場不利走勢,該基金逆勢取得3.9%的收益率,排名大幅領先同類產品,表現優異。不過,近一個月,興全商業模式混合(LOF)表現一般,在同類產品中排名1691/2824;近一周以來,表現不佳,在同類產品中排名2305/2815。

  “在經歷過深思熟慮和權衡後我還是決定跳出目前自己的舒適太空,來一次自我追夢。”吳聖濤在信中說。

  這是興全基金繼總經理楊東、明星基金經理傅鵬博離職後,再失大將。最近一兩年裡,無論是興全基金公司的核心投研力量亦或是高管都在流失。

  2018年3月中旬,興全基金副總經理傅鵬博辭任並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興全基金失去了一位資深的高管,同時也失去了管理回報位居市場前列的一位基金經理。

  在此次之前,興全基金已經有總經理楊東,副總經理徐天舒、杜昌勇,董事長蘭榮,明星基金經理陳揚帆、楊嶽斌、鍾明等相繼離開。

  楊東的離開拉開了興全基金核心高管離職的大幕。2017年1月19日楊東正式離任,總經理一職由董事長莊園芳兼任。同年,興全基金原副總經理徐天舒也於3月1日在部落格正式宣布離職。

  楊東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在2007年6000點和2015年4000多點時向基民明確發出看空警示。一位監管層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楊東在兩次股市高點都號召投資者贖回,主要是避免股市下滑帶來損失。第二次號召贖回,楊東被處分。“他出來做私募,實現人生價值。不過,他走了興全基金就失去了主心骨,難免要和其他公司一起‘墮落’。”該監管人士說。

  不僅核心管理人員接連出走,興全基金投研團隊在過去幾年也面臨人員流失的問題。2003年加入興全基金,擔任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的王曉明於2014年2月離職。2015年1月,興全基金原明星基金經理陳揚帆離職並創立私募公司。同年4月,興全基金“元老級”人物杜昌勇從副總的位置上離職。前董事長蘭榮因為“公司安排”於2016年5月9日辭去興全基金董事長、法人代表的職務。2017年7月,興全綠色投資混合型基金(LOF)基金經理楊嶽斌、一托四基金經理鍾明均因個人原因辭職。

  興全基金在回復《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基金經理離職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部分優秀的基金管理人選擇自主創業,加入陽光私募大軍,公司表示理解與祝福。

  雖然興全基金認為人員流動是正常現象,也不會帶來什麽太大影響。不過,多名業內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大將出走大概率是奔私,在業績可能出現轉捩點時離開,留下的過往良好的業績表現,對基金經理是大有裨益的。

  “他們老闆都走了,楊老闆就是根吧。”一位基金經理坦言,多名高管和優秀基金經理出走,興全基金肯定會元氣大傷。

  踩雷不斷被疑內部缺陷

  從2014年年底至2017年年底,興全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從913.97億元增長到1597.42億元。然而,公司截至目前共計15位基金經理卻讓外界質疑管理能力與規模嚴重不匹配,同時優秀基金經理和高管流失,也令公司旗下權益類產品的業績蒙上了一層陰影。

  上半年,興全基金旗下虧損幅度最大的是興全有機增長,其跌幅為12.98%。此外,年初新成立的“巨無霸”產品興全合宜,不僅上市當日暴跌,更是因踩雷中興通訊而引發投資者擔憂。

  8月2日,興全基金官網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興全有機增長的跌幅為18.18%,興全合宜的跌幅為7.46%。截至7月31日,興全合宜部門淨值為0.9254元。8月2日,多名投資者在網上抱怨,擔心興全合宜部門淨值跌破0.9元。

  值得注意的是,興全基金的基金產品頻頻踩雷。

  今年以來,興全基金已遭遇黃河旋風、退市吉恩、白雲機場東江環保、中興通訊、領益智造等多隻個股黑天鵝事件,上述個股均遭遇多次暴跌。

  7月中旬,興全基金重倉股再度曝出黑天鵝事件,領益智造逾11億元的預付款可能無法收回,該股應聲於16日、17日連續兩個無量跌停。

  資料顯示,截至一季度末,興全有機增長持有領益智造4692.7萬股,佔流通股比例3.62%。二季度末,興全有機增長持有領益智造4185萬股,雖然持股數量比一季度減少近500萬股,但領益智造股價在二季度大幅向下,顯然該基金在二季度是折戟出逃。如果該基金一直持有,根據計算,7月16日、17日兩天跌停就損失超過4200萬元。

  因重倉持有中興通訊H股而引發部分投資者的擔憂。查閱興全合宜混合2018年一季度股票投資明細可以發現,該基金持股中興通訊達2309.66萬股,持倉市值達4.73億元。

  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中興通訊自4月17日停牌,於6月13日複牌,但在停牌前的4月16日中興通訊H股收盤價為25.60元,如今其股價僅在14元左右波動,大跌近45%。

  興全合宜的半年報顯示,前十大持倉股已經難尋中興通訊的蹤跡,不難得知,興全合宜割肉拋股。

  興全合宜混合的另一隻重倉股白雲機場於6月19日、20日遭遇兩個跌停。而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白雲機場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興全合宜混合持股數量為5578.99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2.696%。二季度末,興全合宜持有白雲機場不足4645萬股。

  踩雷的後果自然是巨額虧損。興全合宜的半年報顯示,當期收益虧損1.78億元,利潤虧損16.1億元。

  “今年以來受到國內外經濟局勢、貿易政策、去杠杆等多重因素影響,A股市場整體呈現震蕩態勢,許多股票波動劇烈,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擔憂。其中,我司旗下基金的部分持倉也未能幸免。但基金投資是一種組合投資,如果一隻或幾隻股票在基金配置中佔比很小,那麽其股價波動對基金的業績影響其實是有限的。”興全基金回復《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過,上述不願具名的監管人士認為,一個在股市高點曾經號召投資者贖回的基金公司,卻在這次市場深跌前發行了爆款基金,要麽公司改變了風格,要麽公司誤判了市場。

  一位來自華南的基金經理認為,踩雷有很多種情況。有些上市公司質地是有缺陷的,這種雷本可避免;有些雷就是確實運氣不好,比如中興。第一種雷作為機構投資者應該是有能力避開的。很多公司現金流繃得很緊就可能出問題,今年雷數量也比往年多,頻頻踩雷說明公司內部可能存在問題。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