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小春對Jasper怒吼:磨蹭的孩子,要這樣「治」他們

文/南黎

日本一款雜誌曾做過調查,80%的父母每天數次對孩子說「快一點」。主要集中在吃飯、寫作業、出門、洗澡、睡覺的時候。孩子的『磨蹭』才是最考驗父母的難題。

前幾日我被部門周姐兒子凱凱的話嚇了一跳。

凱凱難過的對媽媽說:「你還是我親媽嗎?」正在氣頭上的周姐,一把抓過凱凱的作業,怒氣沖沖的撕成了兩半,凱凱頓時淚崩大哭。

凱凱放學第一時間就會到媽媽部門裡來寫作業,順便周姐也能抽空輔導一下。平時周姐對凱凱可以用母慈子孝來形容,只要凱凱一磨蹭,世界大戰就要爆發。

周姐經常抱怨兒子,性格磨嘰,做事情慢,像他爸爸。

這次起因也是凱凱作業寫的太久,到了周姐快下班,才磨蹭著寫完。收拾書包時還是慢吞吞,又被媽媽數落了一番。感覺自己受了委屈的凱凱,這才說了這番話。

孩子做事情磨蹭,大概是每個家長的難題了。孩子一磨蹭,考驗的就是母子關係,父子關係。有時候做家長的軟硬兼施,孩子該磨蹭還是磨蹭,跟不上父母的要求。

那麼孩子磨蹭真的只是天生的、遺傳的?

孩子出現磨蹭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成年人與孩子對時間認知是有所不同。就好比,小時候常會感覺一節課45分鐘太長,成年後感覺一個小時太短。

多數孩子磨蹭的原因,主要是對時間認知的缺乏。

心理學上,對時間概念一般會被稱為時間知覺,主要反映人對時間的感知能力。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對時間的感知是不同的。

3-5歲初步理解時間先後順序,知道先後次序的能力。

5-8歲的孩子,可以簡單估測出1分鐘大概是多久。

8-14歲的孩子,時間知覺進一步發展,對短時間的估測更為精確。

由於每個孩子心智發展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

並不是每個小孩都會在特定的年齡具備時間知覺。

好比我家兒子多寶,吃飯經常慢吞吞。有一次吃飯時,指了指牆上的表,提醒他還有5分鐘。

孩子順著我的方向看,不解的問道:「媽媽,5分鐘是什麼『怪物』啊」我恍然大悟,原來孩子看待時間,就像不認識的『怪物』一樣:時間對於孩子來說,過於抽象。

多數時候,孩子常認為5分鐘可以無限的長,10分鐘也可以無限的短。

一個3歲的孩子,對一年的時間感知是其生命的一半。而一個30歲的成年人,對一年的時間感知僅佔據5%。隨著孩子年齡不斷增長,對時間的感知也會越來越快不論成人還是孩子,對時間的感知只能是實際生命長短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總在兒時感嘆成長太慢,在年老時抱怨時間太快。

陳小春曾因為兒子Jasper的磨蹭,多次在綜藝節目上大發雷霆。Jasper磨蹭著多玩了幾下,陳小春稍帶怒氣的問到:你在乾什麼?Jasper走路慢,陳小春不但不等,還衝著孩子大聲喊「快點,快點」而Jasper就只能委屈的問一句:爸爸,你能停止生氣嗎?

不止陳小春有個磨蹭的孩子,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有3個磨蹭的孩子。

一次靈光乍現,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

整首歌的內容,就是一位母親急切的催促聲:「快點,立刻,馬上,不然就來不及了!」

這首歌迅速躥紅,因其真實至極。網友紛紛感嘆,同一世界,同一款娃。但磨蹭的孩子也有他細心、沉穩、暖心的一面。

在Jasper去拿道具時,村長瞎敲一通,問他怎麼樣。

他居然拍手鼓掌誇讚好聽,可以說是相當暖心了。

家長選擇看見孩子20%不好的一面,就會忽略孩子80%好的一面。

大人常把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稱作「磨蹭」。

在大人的世界裡,也有『磨蹭』只是改名為拖延症。格羅尼根大學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作為一種焦慮反應,害怕失敗常常是磨蹭的原因。磨蹭的孩子往往害怕犯錯,擔心自己的表現達不到標準或者滿足父母的期望。

在《放學後》綜藝節目裡,有一期男孩浩浩考試考砸了,心情十分低落。

一進門媽媽首先問浩浩,這次考試考的怎麼樣。浩浩搖搖晃晃的磨蹭著說:「老師要家長幫助總體複習一下」媽媽又一次要求看試卷,浩浩磨蹭了一陣子,甚至搶過媽媽手裡的書包。直到媽媽提高分貝,帶情緒的要求看試卷。浩浩這才不情願地從書包拿出試卷遞給媽媽。

心理學家裡奇?貝裡認為:通過『磨蹭』,是一種自我保護。

浩浩是想保護自己不受到媽媽的批評。

孩子出現磨蹭往往是因為,他們面對自己失敗,面對被指責,被追問的一種焦慮反應。

美國心理學家尼爾?菲奧裡曾對『磨蹭』做出一種積極的解釋:認為磨蹭可以帶給人們暫時的釋放壓力的快感。孩子的成長必定是緩慢的,孩子在『磨蹭』的過程中其實也是釋放壓力的一種過程。

懂得在成長的挫折中懂得排遣壓力,人生才能正面、積極、向上。

要讓孩子強化時間觀,父母還需要學幾點。

一、幫助孩子認識時間

年齡小的孩子認知時間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事和物。

給孩子一個沙漏,或者訂鬧鐘,時間設定為5分鐘。

陪同孩子一起做一個簡單的手工或者玩一次小遊戲。

讓孩子慢慢的在遊戲過程中體會和感知時間。

二、興趣激勵

可以以孩子喜好來激勵,通過親子遊戲、小故事。比如孩子喜歡聽故事,父母可以給孩子說:「你能快速收拾好,我們把昨天的故事講完」

以興趣良性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三、讓孩子體會時間價值

浪費一分鐘,往往不懂得多一分鐘的價值。

樸樹就曾自曝因為拖延磨蹭,新專輯未能如期發行,差點導致演唱會延遲而要面對巨額賠款。只有因為磨蹭,錯失良機才會自省。父母能做的就是放手,千萬不要因為看著孩子磨蹭,想著會遲到,而去幫忙。

讓孩子明白磨蹭也是一種浪費。

四、把時間放慢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當你把85%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關注15%的消極方面。消極方面則會膨脹,而積極方面不久就會消失。長期用消極的磨蹭去批評孩子,孩子積極的一面則會消失。孩子不懂得時間快慢的區別,家長要學會放慢節奏,靜待花開。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有這樣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家長在期望孩子快快成長的時候,請別忘記成長很快,但陪伴長大的時光很短。

作者簡介:南黎,90後男娃媽,左臉深情,右臉頹廢。8年醫務工作者,願用畢生所學講故事,盤科學。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