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大學子弑母案嫌疑人落網,高智商人渣是怎樣煉成的

撰文 | 趙志疆

4月25日,新京報記者從福州市警察局獲悉,涉嫌弑母的北大學子吳謝宇已經被抓獲。據接近警方的內部人士透露,吳謝宇於4月21日在重慶江北機場乘機時被抓。身上帶了30多張身份證,通過網絡購買,三年來一直在國內活動。

“大神”,這是不少同學對吳謝宇共同的評價。中考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福州一中;高考前夕被北大提前錄取,“成績全國前幾名”;進入北大後,吳謝宇不僅在校內因成績優異獲得獎學金,就連前往校外英語培訓機構學習GRE,也拿下了獎學金,“他這個成績,排名全球前5%”……吳謝宇的學生時代,籠罩著太多榮譽與光環。

就在所有人理所當然地將吳謝宇視為學生楷模的時候,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他卻毫無征兆地完成了從“神”到“魔”的轉變。

時間回到2016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福州警方在吳謝宇母親謝天琴的住處發現了她的屍體,而這距離死亡時間已經過去了7個月。更令人震驚的是,謝天琴的屍體被塑料薄膜大概裹了有一百多層,每一層中間還細心地放有活性炭吸味道。

不知所蹤的吳謝宇,被列為案件唯一的嫌疑人。

實際上,在謝天琴的屍體被發現之前,吳謝宇一直在奔波忙碌:先是告訴親友將去美國讀書,然後以母親的名義向部門請假陪讀,接著向諸多親友籌集資金,然後奔赴上海與一位性工作者談起了戀愛……在此期間,他甚至措辭懇切地給好友寫了一封長信。

吳謝宇的這些行為都有跡可循,直到故意暴露案件之後,吳謝宇徹底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從此渺無音訊。因此不少人都在揣測,如果不是吳謝宇主動暴露,這起慘案也許很難被人發覺。

這才是最令人感到驚悚和恐怖的。

所有人眼中的好學生,竟然成了弑母案的疑凶;所有人都覺得應該驚慌失措的時候,吳謝宇卻有條不紊地處理著瑣碎事務;所有人都覺得吳謝宇已經偷渡的時候,他卻始終在國內活動……就連被抓獲的地點,竟然也是機場。

吳謝宇身上,有太多常人難以理解的神秘之處。也許只有這些驚悚的細節,才能夠使人意識到,“神秘”本身所具有的恐怖的力量。

在吳謝宇的成長軌跡中,神秘是一個揮之不去的身份標簽。他優異的成績、嚴格的自律、近乎完美的人際交往,處處都散發著光環,這種近乎完美的人設,給人留下的是一種神秘的美感。沒有人知道,吳謝宇的內心深處,到底會有怎樣的波瀾?他種種不為人知的神秘,到底是習慣成自然,還是刻意壓製內心真實的想法?

除了吳謝宇之外,他的母親或許最有發言權,然而,她已經永遠不可能發言。值得一提的是,吳謝宇的母親,也是眾人眼中一個神秘的人。

雖然厭煩標簽化,關於吳謝宇的案件,還是不得不讓人提起“北大學子”的身份。原因很簡單,“北大學子”幾乎代表了學生生涯的最高成就。一個從小到大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何以變成高智商人渣,走上了弑母亡命天涯的不歸路?

這不僅是一個亟待揭開的法律謎團,更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教育悲劇。當吳謝宇向母親舉起屠刀的時候,他顯然缺乏對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他也許並不缺少知識教育,但一定缺少生命教育。

而尊重生命教育,首先就應該尊重生命最基本的規律——在孩子最應該釋放天性的時候,不要刻意打壓他們真實的想法。

吳謝宇的好友表示,“(他)跟我提及過大學生活很壓抑。”這是吳謝宇少有的內心獨白,也不失為管窺他內心世界的一扇窗戶。即使摯友,也沒有發現吳謝宇糟糕的情感世界——他愛上了一位性工作者,並拍攝了多部與該女子的性愛視頻。

相比起堪稱楷模的學生生涯,吳謝宇的情感生活無疑是另一個極端。這種驚世駭俗的戀情,與其說是追求自由,不如說是放飛自我。離開了母親的管控之後,吳謝宇迫不及待地釋放自己的情感,這更像是壓抑已久後報復式地宣泄。

一個家道中變依然拒絕援助的母親,怎能忍受兒子如此荒誕不經的行為?對於自視甚高、教子甚嚴的謝天琴來說,吳謝宇的行為無疑是一種背叛和冒犯,悲劇就此埋下了種子。

吳謝宇的做法不僅令他母親感到憤怒和失望,而且也一定令他自己感到羞愧和不安。一個一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竟至於淪落到這般田地,他的內心怎能不感到壓抑?相比起內心的煎熬,更令他感到壓抑的,或許還是母親的態度。“這對母子遭遇了什麽絕望的境地?”吳謝宇初中老師的這句話,代表了很多人的疑問。

以學習成績而論,吳謝宇是優秀的;但從為人處世的角度來看,他幼稚得幾乎難以想象。他雖然能夠在同學之間遊刃有余,但卻完全不懂得如何處理親密關係——既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母親,也不懂得如何選擇愛人,更不懂得如何去愛自己。

愛的匱乏,是他成長之路上的最大障礙,而這或許首先源於他獲得的愛太過狹隘而自私。

吳謝宇的母親是愛他的,實際上,失去丈夫之後,除了愛自己的孩子之外,她別無選擇。但是,這種愛能否被吳謝宇感知和接受,顯然又是另外一件事。當生性要強的母親拒絕援助和同情的時候,可曾想到,少不更事的孩子是否需要這些?當吳謝宇在母親要求下拒絕老師和同學幫助的時候,他的內心世界到底是什麽樣子?

最需要愛與關懷的年紀,吳謝宇不僅失去了已經病故的父親的愛,甚至也失去了依然健在的母親的愛。而這一切,或許只是為了成就母親強者的姿態。

母親眼中,愛就是竭盡全力為吳謝宇提供學習條件,而學習成績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吳謝宇眼中,努力學習不僅能討母親歡心,而且也不失為掙脫母親的一條路徑。看似目標一致,實則心態各異。跨入大學校園,無疑意味著母子兩人的分道揚鑣。當母親將兒子的行為視為背叛的時候,兒子未嘗不是將母親的干涉視為冒犯,矛盾與衝突的發生在所難免。

審視這出人間悲劇,關鍵不在於八卦高智商犯罪的細節,而在於如何減少低情商的衝動。在最需要愛的年紀,如果缺少了愛的教育,負面效應不僅累加在一起加倍返還,由此釀成無法預知的悲劇。如果不懂得愛別人,儘管長大也難言成人;如果不會愛子女,縱然千般恩寵,到頭來也只是遺留禍患。

愛出者愛返,情侶之間如此,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將生命禁錮在預設的模板中,你永遠不知道,最終釋放出來的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