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電影如何代言中國,向世界做“自我介紹”?

  

 

1分鐘的時間可以做什麽?

 

如果給中國經濟1分鐘,1分鐘內能夠創造GDP(國內生產總值)1.57億元,而移動支付的金額更是可以達到3.79億元。

 

讓我們粗略地算一下,每人每天要花掉將近400元大鈔才勉強追得上最高平均數,小編盯著微信錢包裡可憐的2元零錢流下了不爭氣的眼淚……

 

如果給中國科技1分鐘,蛟龍號最大可以下潛50米,而複興號能夠前行5833米。



 


讓我們再粗略地算一下,孫楊用世錦賽冠軍的速度遊1分鐘是115米左右,武大靖用冬奧會冠軍的速度滑1分鐘也只有大約758米,小編瞅著自己的短腿再次留下了悔恨的淚水……

 


 

 

8分鐘的時間可以做什麽?

 

如果給中國體育8分鐘,中國人可以呈現人與24個智能機器人的共舞,實現高科技與文化藝術的完美融合。

 

 

 

那麽,如果給中國電影120分鐘,中國電影人將向世界講述什麽?

 

是這個?


 


這個?


 

還是這個?


 

今天,我們把這份時代給中國電影人發出的考卷交給本期《今日影評》的答卷人,《人再囧途之泰囧》《煎餅俠》《唐人街探案》等眾多超賣座電影的製片人陳祉希,為我們作答新時代下走出去的中國,要如何用電影做“自我介紹”。

 

考卷問題一

如果用電影為中國做名片

會選擇哪些關鍵詞?


在今年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期間,“文化自信”四個字的曝光率極高,成為人大代表們聚焦的熱點話題之一。


 

文化自信不僅需要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汲取和傳承,讓中國文化走出去也同樣重要。

 

說到走出去,敢於和中國四大發明平起平坐的“中國特產”了解一下:

 

中國博大精深的呼朋喚友類棋牌休閑遊戲,讓爺爺奶奶七大姑八大嬸穩如網癮少年——麻將,


 

中國最憤怒的熱辣女人,不用打廣告就火遍整個地球的宇宙網紅第一辣醬伴手禮——老乾媽,


 

如果有來生我還想再為你氪金一輩子,心甘情願為你戒掉其他食物為你中毒上癮——辣條。


 

特別是連外國網友都想帶回家的“新四大發明”,


那麽,如果用電影來為中國做名片,會有哪些必不可少的關鍵詞呢?

 

作為電影而言,可能對於國外的人來說,更多了解的其實還是中國功夫。

 

比如成龍的功夫電影,


 

比如李小龍的一些功夫影片,再比如當年走出去的《臥虎藏龍》《英雄》……


 

但是在這次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文藝界別召開小組會議的時候,政協委員成龍卻提出說,動作片走出去不算走出去。

 

在陳祉希看來,成龍大哥所講的其實是說,動作片的輸出還是一種傳統文化輸出,除了這種傳統文化輸出,我們現在能夠輸出給國外觀眾的內容至關重要。我們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就是如何用影像將新時代的中國和中國人帶到全世界面前,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走出去的一個重點。

 

對於走出去,另外一個就是如何走出華人區,衝出華人區。

 

 

 

現在在海外的華人人數差不多有六千萬左右,像留學生這樣常住的就有兩千五百萬到三千萬,如果我們的電影走出去了之後有10%來看,那麽可能就有三百萬人群,雖然這個基數已經不小了,但它還只是僅存在我們自己的這個範圍內,我們希望走出去,不只是海外的華人來看我們的電影,而是全世界的觀眾都能夠來看我們的電影。

 

考卷問題二

如何平衡海外觀眾

與本土觀眾的觀影需求?


作為一個操刀過很多熱門電影的製片人,陳祉希實際上在總結資源或者構架電影時擁有很大的主導權。

 

對於徐崢導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的觀眾問題,圍觀的吃瓜群眾們紛紛忍不住舉爪提問:這是原來就想的只是拍給中國觀眾看,還是也想過要考慮泰國觀眾?


 

陳祉希坦言,那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那麽多,只是在想能夠讓中國觀眾喜歡的電影如何在中國的本土市場去創造高票房。

 

其實很多電影人的理念也是如此,中國有足夠大的電影市場,現在的票房才走到半山腰,所以先把國內的市場經營好。

 

從投資人和製片人的角度,陳祉希要求的也是安全,“我想到的安全就是我怎麽先能把本土市場吃透,用本土市場來平衡投資成本,然後才去想走出去的概念。”

 

很多人認為中國電影已經實現了走出去,比如《泰囧》《唐人街探案》都是在泰國拍的,



 


今年春節檔的《唐人街探案2》是在美國拍的。


 

不過,陳祉希認為這並不意味著真正的走出去,這些只是在外面取景,更多的是帶來了其他國家的面貌和民族文化,《泰囧》上映以後不僅帶動了泰國旅遊業的發展,泰國芒果乾代購恐怕都漲價了。



 


《泰囧》放映後取景地清邁旅遊人數暴增

 

總理都在問黃渤說,現在去泰國能不能打折?


 

對此,陳祉希在《今日影評》中表示,真正的輸出一定是文化輸出《動物世界》就是在做真正的嘗試,什麽樣的電影是受全世界觀眾喜歡的。




 


比如《泰坦尼克號》20年前的中國就拿下了3.6億元票房,2010年《阿凡達》在國內也掀起了一波潘多拉星球熱。

 

事實上,中國也擁有很多這種類型的情感故事,比如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1954年)曾是周總理的“外交利器”


我們有很多題材可以拍,但是我們在講那個情感時不能隻立足於中國本土觀眾所能感受到的那種情感共鳴,而是要站在世界的角度,讓所有人都能看到我們的情感共通性。

 

對於走出去,情感共鳴是一方面,另外一個就是工業指標,我們如何能夠達到未來工業指標越來越高,跟好萊塢接近,這也是我們需要去解決的問題。工業化不僅僅是一個操作流程,它是一種意識,中國電影人都要建立這樣的一種意識,讓每一個工種更加職業地對待自己手裡的這份工作。

 

關於電影工業化,陳祉希在《今日影評》裡表達了這次做《動物世界》時的一個特別強烈的感受,在影片特效方面,拿過三個奧斯卡小金人的視效總監與他們的理念有著很大的衝撞。



通常在中國,無論是觀眾還是從業人員,我們普遍認為特效越多的就是特效大片。

 

但是在好萊塢,電影人們認為畫的永遠沒有真實的真,比如《侏羅紀公園》裡有很多恐龍的關節都是真實做出來的。




比如《指環王》的場景大多用實搭的原比例布景拍攝,


 

比如《霍比特人》位於紐西蘭的真實外景拍攝地,


 

 “其實好萊塢視效的理念並不是建議有多麽大的特效量,而是所有特效量跟真實實拍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讓人看不出來什麽是特效做的,什麽是真實拍的,所以我們也要轉變我們的思想和理念。”

 

考卷問題三

新時代下中國電影是否需要

尋找一個與海外對話的新方式?


那麽,中國電影要走出去,是不是要用別人的方式來講?是不是意味著會有所讓步和妥協呢?

 

陳祉希認為我們自己對中國文化還是要自信起來,立足於項目本身,希望項目能夠以它自身的姿態走出去,我覺得這個東西應該是一個正向的

 

 

 

比如全世界矚目的奧運會,

 

 

 

大家會看到新時代的中國面貌是什麽樣的,如何能夠正向地引導、正向地輸出,我們任重而道遠,這是我們電影人的責任。

 

 

 

中國電影的走出之路仍然是漫漫修遠,面對橫亙在電影背後的各種因素,中國電影人將保持求索之心,努力把每一分鐘的中國故事在世界的舞台上呈現出屬於中國的別樣精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