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層次越低的人,越容易在這件事上糾纏,毀了自己的一生

你的精力分配,反映了你是什麽格局的人。

01

近日,一則“公交司機在駕駛期間,被乘客打後還手遭解雇”的新聞上了熱搜。

據悉,11月28日,貴州畢節一位女乘客乘坐公交之時,因為投幣問題連扇了司機兩個耳光。公交司機一怒之下進行了反擊。而這一還手,差點重蹈重慶公交事件覆轍。

所幸的是,司機及時重新控制了方向盤,將一時失控的公車拉回正規,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事後,公交公司對涉事駕駛員給予了解雇處理,並由其承擔本次事件全部經濟損失,而該女乘客也已被刑事拘留。

有人說,司機不是聖人,這樣的懲罰過重了。

但每份工作,都有其規章制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

公車司機的手裡,掌握的是全車人的性命,這樣的懲罰,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在危及生命的境地,和破事糾纏,與爛人計較的代價有多大。

其實,無論處於何種境地,和破事糾纏都不值得。

前幾天,朋友楠楠來到我的城市出差,由於許久未見,我請她吃了一頓午飯,順便敘敘舊。

因為楠楠公務纏身,我們隻聊了1個小時就打算走了。

飯後結账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我們排隊結账時,楠楠站在我旁邊,低頭用手機回郵件。

結果迎面跑來一個熊孩子,撞在她身上,楠楠一個踉蹌,手機掉在了地上,熊孩子手中的一杯奶茶也灑了一地。

楠楠把手機撿起來,熊孩子的爸媽也趕來,把孩子扶起來,本來這事就過去了。

結果孩子的父母一口咬定是楠楠撞掉了他手中的奶茶,要求她賠一杯。

我忿忿不平,正想上前理論,卻被楠楠拉住了。

她二話沒說,就從包裡掏出20塊錢給了孩子的父母。

結完账出來後,我問楠楠,明明是對方不講理,你為什麽還給人家掏錢?

她卻淡定地說:“我沒有時間和他們計較,昨天約的一個客戶馬上就到這附近了,如果因為這件事誤了正事,那損失的可不止20塊。”

在楠楠看來,在更重要的事情面前,這樣的小事不值得計較。

生活中,像楠楠一樣拎得清的人並不多,因為很多人繞不過這個彎,總覺得白白賠給人家20元是吃了虧。

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損失規避效應

02

損失規避的定義,終身成長詞典在詞條《262:損失規避》中有說到:對於相同的一件東西,人們失去它所帶來的痛苦,要大於得到它所帶來的快樂。

比如,有一個這樣的賭博遊戲,投一枚硬幣,正面為贏,反面為輸,贏了可以獲得5萬元,輸了失去5萬元,你是否願意參加?

從公平的角度來說,賭局輸贏的概率相同,絕對公平。但大量類似的實驗結果都表明,多數人不願意玩這個遊戲。

原因就在於損失規避,人們總是本能地想讓自己不失去任何東西。

因此,在遇到爛人和破事的時候,許多人寧願多花點時間和不講理的人據理力爭,也不願意平白無故地損失金錢。

但事實上,就算你在唇槍舌戰中和對方吵贏了,表面上看毫發無損,實際上卻損失了這些時間成本換來的更大的收益,這些都是你忽視的未得收益。

忽視未得收益,是損失規避效應引起的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它指的是:正常人往往注意到了一般意義上的損失,卻對未得收益不夠敏感。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身邊擁有不止一套房子的朋友,往往會把空閑的房子拿來出租。

我發現,一旦房客不按時交租,朋友都會非常生氣。

而如果房子有一兩個月空閑著沒有租出去,他們卻不那麽著急。

其實,房子閑置所損失的收益,並不比拖欠房租所帶來的收益少,但大多數人對未得收益的敏感度卻低得多。

因為一個是直接的損失,相當於從口袋裡掏出自己的錢,另一個是自己原本可以得到但沒有往口袋裡放的錢。

也就是說,前面是拿走,是損失,後面是可以拿的沒有拿,是未得收益。

根據損失規避效應,人們自然會更加關注直接的損失,而忽視未得的收益。

03

心理學家奚愷元教授曾經在他的書中講過一段經歷:

有一次,他和朋友相約去一家川菜館吃飯,到達飯店的時間是5點半左右。

由於這家飯店的生意紅火,沒有提前預約的話需要排隊等位,於是兩人等了大約半小時,終於等到了位子。

用餐的過程中,兩人都對這家店的味道讚不絕口,直言沒有白等。

從6點到7點,晚飯持續了1個小時,但由於許久未見,兩人飯後並未馬上離開,而是接著在位置上喝茶聊天。

這時,大堂傳出了爭吵聲。

兩人出去一看,發現是一位顧客和領班發生了爭執,起因是顧客認為服務生送來的飲料不是他原本點的,所以他喝過了卻不肯付錢,領班則執意認為既然顧客喝過了就應該付錢。

於是雙方爭執不下,直到經理出來,問題都沒有解決。

奚教授和朋友看了一下熱鬧就又跑回包廂中聊天,一直到8點半的時候才買單離開。

走出飯店後發現,還有不少人在飯店門口排隊等位。

這件事引發了奚教授的思考:雖然他和朋友如數付了飯錢,但是他們給這家飯店造成的損失卻比那個不肯支付飲料費的顧客要大得多。

他和朋友飯後多坐了1個小時,這是佔著桌子不吃飯。

這點時間飯店原本可以多接待一桌客人,現在卻導致有人可能因為看到太長的等候隊伍而選擇換一家店。

損失一杯飲料,可能也就十幾二十塊,而吃完飯不走的客人,給飯店帶來的未得收益,卻是飲料錢的十幾甚至幾十倍。

這是多麽不理性啊?

然而,生活中的大多人,都是這樣的不理性之人:

雙十一為了省下幾十塊,花幾個小時的時間盤算著如何跨店拚折扣,最後犧牲睡眠品質;

為了吐槽老闆下發的艱巨任務,費了大半天的功夫和同事抱怨,最後只得加班完成任務;

為了一些破事和爛人糾纏,最後弄得身心俱損,一整天都心情不愉快。

這真的值得嗎?

04

網上流行一句話:你做了什麽,你就是什麽,值什麽。

如果你為了一塊糖和好朋友大打出手,你倆的友誼和你的好朋友就值這塊糖;

如果你為了電影票錢和女朋友斤斤計較導致分開,你倆的愛情和你的愛人就值這幾百塊錢;

如果你因為孩子打碎了一個廉價花瓶,打得孩子再也不敢自由玩耍,你孩子的好奇心也就值這個花瓶。

你的精力分配,反映了你是什麽格局的人。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把眼光放長遠,不計較眼前的一點小利,不算計一時的得失。

因為他們知道,不對口袋裡流出的10元錢耿耿於懷,才能拿到未來本可以裝進口袋的100元。

生命有限,精力要留給有意義的人和事,持續在破事上糾纏,只會加劇損失。

願你我都能學會不跟爛人計較,不在破事上糾纏。

共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