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羅斯福總統緣何調停日俄戰爭?

美國著名的總統山(拉什莫爾山),四位被視為最偉大的美國長官人中,即有西奧多·羅斯福。其他三位為華盛頓

導語:自老羅斯福之後,美國政治家開始屢屢登上諾貝爾和平獎的領獎台。

作者:李潔,作家,歷史研究者,著有《文武北洋》。

因國力使然,美國一直是在國際社會最有話語權的國家。正因此,美國政治人物多次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第一位獲獎的美國人,就是一位在任的美國總統,他於1906年被戴上桂冠的理由,是他成功地調停了日俄戰爭。眾所周知,這是一場發生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區域大戰,他的斡旋,讓中國從一場被強加的兵燹中走了出來。

美國歷史上,有兩位羅斯福總統,一位是第26屆並連任兩屆的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一位是第32屆並連任四屆的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兩人年齡相差24歲,是同宗同族的親屬(一說叔侄關係,一說堂兄弟關係)。美國人稱前者為老羅斯福,稱後者為小羅斯福。日俄戰爭時期(1904——1905)的當政者,是老羅斯福。

說老,其實並不老,西奧多·羅斯福當年不過47歲,4年前由副總統接任總統時才43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他的前任威廉·麥金利總統死於一場意外的暗殺。

那麽,羅斯福為何要調停一場看似與美國無關的戰爭呢?

背景不可不說。1903年春,本是入侵我國東北地區的俄軍按約撤軍的日期,但俄人食言,企圖久佔我東北。日本以俄軍強佔中國滿洲並染指朝鮮半島,已經威脅本國安全為由,與俄國談判。由於俄拒絕退讓,兩國談判破裂。1904年2月8日深夜,日本不宣而戰,襲擊了旅順口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打響日俄戰爭。清國及世界列國均宣布中立。之後一年期間,兩國陸軍在我遼東半島展開血腥廝殺。日軍強力攻陷旅順口後,全殲了龜縮於斯的俄太平洋艦隊,並漸次將戰線推進到了奉天(遼寧省)北部,與俄軍對峙於鐵嶺、昌圖一線。1905年5月27日下午,前來遠東增援的俄第二太平洋艦隊穿過對馬海峽時,被守株待兔的日本聯合艦隊攔截並包圍,僅幾個小時,俄艦隊便全軍覆沒,從艦隊司令到普通水兵,超過6000人成了日軍的俘虜。

5月31日,對馬海戰結果剛一公布,日本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立即致電駐美公使高平小五郎,命其“正式向美國總統表達日本政府的願望”,並答應了羅斯福總統提出的出面斡旋的前提條件,即:不對中國有滿洲有領土要求。同時,小村也亮出了日本的談判底牌,即:隻限於樺太島和賠償問題。

日本帝國首席談判代表、日本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

日本人稱的樺太島,即清國所稱的庫頁島,在俄國,稱薩哈林島。

誰也沒有料到,是頻頻告捷的日本人,而不是節節後退的俄國人,懇求美國總統出面調停戰爭。

早在上一年戰爭剛開始時,清國最高長官人慈禧太后,即命率團前往美國參加萬國博覽會的愛新覺羅溥倫,當面向美利堅合眾國“大統領”羅斯福請求調停。羅斯福應允將在機會合適時進行調停(筆者曾為《大家》欄目寫過《慈禧太后的“油畫外交”》一文,可翻閱)。

西奧多·羅斯福畢業於哈弗大學法律系,他的同學中,有一個來自東方島國的留學生,即比他大兩歲的金子堅太郎,在校期間,他與金子交誼甚好。另有一個與他同齡的日本同學,即小村壽太郎,但兩人似乎並無交集。兩位日本同學回國後,都進入了政界——前者從給日本首任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當秘書官開始,歷任農商務省次官、司法大臣,時任樞密院顧問官兼議長(伊藤博文)秘書官,並兼日美友好協會會長;後者從法務省轉入外務省,歷任駐清代理公使、政務局長、外務次長、外務大臣。

羅斯福畢業後,結識了著名的“海權論”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迷上了海軍與海戰史,曾把研究心得寫過一本《1812年戰爭中的海戰》專著,此書後成為美國海軍學院的教材之一,這或許與兩度出任該院院長的馬漢不無關係。羅斯福進入海軍部後,擔任過海軍部長助理,其職權相當於副部長,並組織了美(國)西(西班牙)海戰。退役後,他由參議員而當選紐約州長,後當選副總統,並接任總統。正是因為他的涉“海”經歷,所以,他對被海洋包圍著的遠東島國的崛起十分留意。

羅斯福毅然出面調停日俄戰爭,當然不是為了回應東方島國的同學的友情,而是出自對於崛起後的日本帝國的警惕。

在日俄開戰前,實用主義當家的美國人就很清楚俄國人的野心所在,把板子直接打在沙俄政府身上。

在給英國老友賽西爾·斯普林·賴斯的信中,羅斯福毫無隱諱地寫道:

俄國的要求將是過分的,它實際上要兼並中國東北和朝鮮,而且要取得對北京的保護權,並逐步使整個中國受其支配。

賴斯是個地位不高的英國外交官——英國駐俄國公使館一等秘書。但他早年駐美國使館時,卻和同樣喜歡網球的羅斯福成了哥們兒,他所在的三人網球組就是由羅斯福讚助的。他和羅斯福一直保持著密切的交往,隨著羅斯福在美國的飛黃騰達,他也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正因有這層親密關係,所以,羅斯福有些心裡話不便對別人說的話,對賴斯便毫無顧忌地傾訴出來。

羅斯福

戰爭開始之前,無論美國總統還是英國國王,都對沙俄的要求感到過分,所以,他們表面上宣布中立,感情上卻支持日本人發動對俄戰爭。

前蘇聯史學家即寫過:當初,讓尼古拉二世頗為生氣的是,小小的日本島國,本不敢對俄國發動戰爭,正是因為後面有英美兩國撐腰,它才膽敢不顧後果地跳了出來。

然而,一年以後,當勝利的天平向日本人明顯傾斜時,羅斯福轉而開始警惕日本人在戰後的野心。因為美國已經從西班牙手中接過了在亞洲南中國海的殖民地菲律賓列島,成了菲律賓的主人。日本若稱霸東亞,勢必會威脅到菲律賓的安全。

所以,羅斯福坦誠地對賴斯說:

我絕對沒有料到日本會有目前這樣的發展……他們的主要危險是會忘乎所以,采取驕傲自大和侵略的方針,……這種方針一時間無疑會使全世界感到麻煩。

如果說,給英國的朋友寫信尚不便徑直提及菲律賓的話,那麽,在給本國的老友、參議員洛奇的信中,他就直截了當地表達了對日本人的深刻認知和對美國在海外殖民地的擔憂:

日本是可怕的新生力量,它貪婪、小器而又好戰,一旦獲得海上優勢,如受到刺激,就會一舉而佔領我們的菲律賓和夏威夷。……日本的陸海軍已確實表現為可怕的敵手,世界上不會有比他們更危險的敵手了。

所以,1905年開春,在其第二個任期開始後不久,羅斯福便頻繁地與英、德、法三國斡旋。在獲得了這三個歐洲大國的認同後,他開始調停日俄戰爭。此時,他已經看清了交戰雙方潛在的停戰需求。

在法國大使的例行覲見中,他明確指出:

這次戰爭的結果將是俄日兩敗俱傷,而且依舊處於對抗的、不相上下的狀態。……不管日本人怎麽說,他們已經大傷元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早在3月中旬,即奉天會戰結束後,美國新任駐日公使格裡斯科姆就發回了日本人的請求:日本陸軍大臣和外務大臣的先後表態,希望美國政府出面調停。

收到日本人求和的資訊以後,羅斯福並沒當場拒絕,而是馬上接見了與俄駐美公使喀西尼,即中國朝廷所熟悉的李鴻章時代的那位駐華公使,他希望失利的俄國率先提出媾和的倡議。

喀西居向聖彼得堡轉達了美國總統的願望。

不料,沙皇並沒認輸,正指望著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遠征艦隊一舉翻盤呢!

數日後,喀西尼奉令向美國人回復了本國提出的媾和的前提條件:不割讓任何一部分土地,不賠付戰爭費用,繼續擁有在滿洲的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鐵路,繼續保存太平洋艦隊。

顯然,俄國人的條件是日本人不能接受的。

5月末,對馬海峽大決戰的結果傳遍世界。5月30日,羅斯福總統親自向老同學金子堅太郎送上了祝賀。

第二天,日本駐美公使高平小五郎即收到了東京的電報,小村外相委派他立即向羅斯福總統表達日本政府的願望:請“完全自主地邀請敵對雙方會晤”。

羅斯福與高平小五郎進行了一次長談。

史學家分析,在與金子與高平的分別會晤中,羅斯福可能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日本究竟要在什麽樣的條件下才願和對方打交道?

6月3日,高平將東京的答覆以備忘錄的形式呈遞給了羅斯福。

日本政府表示:

由於這場戰爭實質上純屬自衛性質,所以即便取得了沈陽和日本海決戰的成果,日本也不會提出任何過分的要求,日本的要求僅限於收復樺太島和戰爭賠償問題。

讓羅斯福擔憂的日本對滿洲的佔有和對朝鮮的控制等更大的問題,都不存在了。所以,俄羅斯史學家非常有想像力地稱:對羅斯福來說,日本的這個備忘錄,“不啻是一捧異香撲鼻的外交花束”!

6月9日,美國政府正式照會日俄兩國政府:

美國政府建議,俄羅斯帝國與日本帝國,不僅為兩國自身,而且為整個文明世界之利益,開始直接談判。美國將提供一切可能給予的方便。

6月16日,羅斯福再一次給英國老友賴斯寫信,歎曰:

看來,俄國這個氣泡是被戳破了。我早就料到日本人會打敗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但我想不到,大概除了伊萬斯和貝雷斯夫德兩位海軍上將之外,誰也不會想到,這竟會是一場屠殺,而不是一次交戰!

羅斯福提到了兩位海軍上將,前者為美國大西洋艦隊司令,後者為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羅斯福是在告訴他的英國朋友,真正的海軍將領是無法料到這樣一邊倒的後果的!

對馬海峽的結局,自然極大地震動了聖彼得堡和尼古拉二世。

俄國的報紙上,出現了以前不曾有過的大膽的批評,“人們對官僚制度盡情地發泄憤慨”——美國新任駐俄公使邁耶6月2日向國內報告說。

邁耶繼續寫道:

聖彼得堡正流傳著一種說法,有些人希望利用美國去通知日本,如果日本提出巨額賠款的要求,俄國就準備再作戰5年。

但此時,沙皇本人已經倦於繼續打下去了。不被信任的禦前大臣、財政大臣維特,已被明升暗降為國務會議主席,晚年,他在自己的回憶錄裡寫過:

1905年5月14日(俄歷,即公歷5月27日),發生了災難性的對馬之戰,我們的整個艦隊葬身於日本海域中。這對於我們在遠東的野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從這次潰敗之後,皇上才有想要講和的念頭。

俄羅斯帝國首席談判代表、俄國務委員會主席維特

1905年6月6日,尼古拉二世主持了禦前會議。未等所有的大臣們發完言,他即迫不及待地表述了自己“最近幾天的心理變化”:

迄今日本人還不曾在我們國土上作戰……但是這種情況是會改變的。因為在缺乏海軍的情況下,薩哈林島、阿穆爾河口、堪察加和符拉迪沃斯托克都可能被佔領,到那時再進行談判就困難得多了。

君主一言,臣下肅然。

第二天,沙皇即召見了奉美國總統之命求見的美國公使邁耶。

邁耶向尼古拉二世轉達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善意。並按國內授權,很坦率地勸告尼古拉二世:

所有局外人,包括俄國一切最熱心的朋友在內,都認為目前的戰爭是絕對沒有指望的了,繼續作戰只會使俄國全部喪失在東亞的領土。美國總統擔心那些風潮(指俄國內騷亂)如不及時防止,將會釀成災難。為了平息風潮,總統最堅決地提出勸告,應在沒有調停者介入的情況下,由俄日兩國全權代表直接會晤……

6月12日,俄外交部終於宣告:接受美國政府的建議,與日本直接舉行和平談判。

日本政府已於兩天之前——6月10日——宣布接受羅斯福總統的和談建議。

之後,羅斯福親自安排了兩國代表團談判的地點,並於兩個月後,親自到紐約迎接了俄國國務委員會主席維特與日本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及各自的代表團成員。之後,兩國代表團即在羅斯福親自安排的美國東海岸的小城樸茨茅斯市,經過長達25天的艱苦談判,終於9月5日簽訂了《樸茨茅斯條約》。

日俄簽訂《樸茨茅斯條約》

歷時18個月的日俄戰爭終於結束了。

翌年,西奧多·羅斯福因成功調停了日俄戰爭而榮獲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自老羅斯福之後,美國政治家開始屢屢登上諾貝爾和平獎的領獎台,如提議創建國聯的第28任美國總統威爾遜、制定了合理的德國賠償計劃“道威斯計劃”的副總統道威斯、發起《非戰公約》的國務卿凱洛格、拒絕日本獨霸中國和越南並推動聯合國成立的國務卿赫爾、改善了西歐戰後經濟的國務卿馬歇爾、促成越戰終結的國務卿基辛格、退休後致力於世界和平的前總統卡特,乃至上一任(第44任)總統奧巴馬。始作俑者,功莫大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