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千百萬嬰幼兒保健康,為千百萬新父母送幸福

播放GIF

鮑秀蘭老師——現任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兒科教授,寶籃貝貝創始人。1958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任住院醫生,1962年調任到北京協和醫院兒科,歷任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和兒科教授。曾任北京協和醫院兒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市兒科學會委員。現兼任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和兒童發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關心下一代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已有50餘年,對兒科常見病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新生兒神經行為篩查、小兒早期教育以及小兒癲癇和腦癱的診治。

主編《0~3歲兒童最佳的人生開端——中國寶寶早期教育與潛能開發指南》等著作10本及《嬰兒科學健身法》、《讓您的寶寶更聰明——兒童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早期教育和保健系列》、《0~2歲嬰幼兒運動落後和姿勢異常的家庭科學康復法》、《0~1歲神經運動檢查與腦癱早期診斷》和《早產兒養育寶典》等光碟15個,發表論文100餘篇,獲得國家、衛生部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5項7次。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矢志如一,投身兒科事業

「反正分配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是挑最苦的地方去,我就報了只有一個名額的黑龍江……那時候我以為那兒比較艱苦嘛,所以報的那兒,我們那時候思想比較單純。」

醫院在某次改革後就沒有兒科了,變成了兒研所,兒研所當時正缺人,鮑秀蘭老師畢業後沒能分配到黑龍江,就進到了兒研所。1962年,考慮到醫院婦產科的存在,兒科恢復。當時的周華康主任就又把她調回了兒科。後來,她一心撲在兒科事業中,直到退休。退休以後,鮑秀蘭老師一直從事著早期乾預相關工作,創建了寶籃貝貝兒童早期優化發展中心,在早期乾預領域她已鑽研了三十多年。

鮑秀蘭老師熱情地請同學們吃西瓜,談起過往種種神采奕奕。她回憶道,儘管當時兒科很小,收入也低,但她從來不想這些事。個人生活能夠安定平淡,她就知足了。年輕時,她屢次拒絕部門提供的條件相對優渥的帶單元的小區,堅持住在醫院馬路對面的「教授樓」56號。直到60歲退休,她才第一次搬進單元房。她講到,「我們這一代很容易知足……所以我們懂得是人民把你們養大的,要回報人民……過去大學教育特彆強,就是思想教育。」

追憶往昔,懷念周老主任

鮑老師講了很多原兒科主任周華康老先生的事跡,說到動情處自己也哽咽了,同學們也深受觸動。

六十年代中期,一位來自河北農村由於多發性神經炎,呼吸肌麻痹,呼吸完全停止的病兒入院了。搶救這樣的孩子必須想辦法幫助他呼吸,否則孩子很快就會死去。當時首都醫院還沒有人工呼吸器,孩子的爸爸眼含熱淚懇求周主任,他當機立斷,想土辦法代替。他和醫生護士立即動手,在半小時內用膠皮囊做好了一個土人工呼吸器。這種土人工呼吸器完全靠人工操作,像捏皮球一樣,這樣24小時一刻不停地捏,1分鐘要捏三十次。大夫護士人手不夠,周主任也參加進來。這樣,一直堅持捏了三十多天。鮑秀蘭老師也參與了這次搶救,「三班倒」捏氣球,孩子在這份接力的「大愛」中甦醒,創造了奇蹟。

安於清貧,堅持崇高理想

「但是我不覺得苦,好像覺得勁特別大,向白求恩學習的那種思想。」

鮑秀蘭老師回憶起曾經生活的種種艱辛,卻只是淡然一笑,同學們也漸漸放鬆下來。她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撲在解決病痛上,她在0-3歲兒童早期乾預領域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在退休後,她仍致力於此領域,並一直貫徹著跨學科交叉研究——腦科學,心理教育,新生兒,保健,康復,神經學……她的新書《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和早期乾預》已經發表,引用北師大董奇校長為此書作的前言:

「……鮑秀蘭教授及其團隊,一直以來持續開展大規模嬰幼兒早期教育,早產兒和出生低體重兒早期乾預,降低腦癱發生率,預防智力低下等研究,產生了積極社會影響。基於大量早期教育,早期乾預的實驗,該書著力闡明了嬰幼兒智能發育的規律……」

針對科研和醫患關係的新思考

「……所以我就說一個大夫,最重要的,一個林巧稚,她有什麼論文?她沒什麼論文,她就接生做得特別精。其實我們協和醫院一些老教授不是以論文為主的。所以我覺得還是要把病人看好。」

談起當今科研情況,鮑秀蘭老師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見解。她說,「不同的研究有不一樣的要求,主要科研要懂得一些方案,這些不是絕對的,所以既要臨床也要科研。但是,要用科研去解決實際問題。有的做科研就是我們老主任反對的,比如說抽血,孩子受了挺大罪的,但有什麼用嗎?但你不做科研進步不了啊……所以,要找到恰當的方法。」

提到當今兒科發展趨勢,鮑秀蘭老師也表現出了些許憂慮。現今兒科醫生人數奇缺,待遇普通,工作比較辛苦,兒科整體人才挽留能力不足……或許時代沒變,兒科依然是比較辛苦的專科之一,或許是人心變了,能夠做到像鮑秀蘭老師一樣安於清貧,衷心追求理想的人越來越少了。

被問起從事兒科應該具備什麼特質,鮑秀蘭老師回答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一到孩子面前,孩子就對我笑。有一次,那個孩子第一次笑是對著我的。我特別喜歡看著這些孩子的眼睛,在看病的時候孩子對著我笑,我什麼都忘了。」

最後,她說:

「學醫是一個很好的職業,現在醫患關係很嚴重,但我從來就沒有鬧過醫患——」

本文轉自「協和梧桐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