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不造車,但是想成為車企“爸爸”

科技公司進軍汽車行業早已不算什麽新鮮事兒,不過在國內車市經常因為這些事兒引起網友們的關注。什麽阿里造車、小米造車、華為造車,似乎這些企業隨時有可能把自己的業務擴展到汽車市場,且不說它們是不是會真的造車,網友們的態度確實也有褒有貶。有時候因為爭論熱度過甚,逼迫這些企業專門對外發布聲明,解釋自己"不會造車"。就比如說華為……

因為在出行領域確實投入了一些研究,使得外界一直傳言華為要進軍汽車市場,此話不假,但華為要的並不是打造"華為牌"汽車,而是想通過自己的一些技術,站到車企的上遊領域。也就是說,華為想成為像博世、愛信那樣的供應商,不過更偏向於軟體技術一些。

此話從何說起呢?近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新增了一些專利,其中就包括一種自動駕駛技術的專利。這項技術是通過收集駕駛人駕駛行為數據,結合該數據對應目標環境的數據,幫助駕駛人自動駕駛通過該區域。

這樣聽起來似乎有些複雜,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駕駛擁有該技術的汽車行駛在一段道路上,遇到了一個減速帶,踩下刹車,通過之後又踩下油門。這個時候電腦就會把位置信息和你的操作信息記錄下來,當你下一次路過這裡的時候,就可以開啟自動駕駛模式,它會根據你之前的操作,進行相同的駕駛操作。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或許會遇到更加複雜的道路情況,電腦也能夠記錄大量的預存信息。甚至可以通過雲數據,記錄所有搭載這項技術的駕駛信息,傳遞給適合該信息的車輛。

這和常見的自動駕駛有什麽不同呢?

這或許是大家最關注的地方,以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為例,它的自動駕駛模式主要是通過對外部環境的監測,通過雷達和傳感器實現避障、減速、變道等等,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適用性更廣,弊端就是它只能監測已經設置好的信息,對於環境的變化很難進行實時調整。

而華為這項技術,說白了就是先學習駕駛人在環境中如何操作,然後自己在遇到該環境/路況時,進行同樣的操作。對於經常走一些重複路段的朋友來說,這項技術反而比常規的自動駕駛適用性更強。而且更容易在道路複雜的情況下做到自動駕駛出行,也就是說比常規自動駕駛技術更適合在非高速路段進行自動駕駛。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份,華為自動駕駛作業系統內核曾獲車規功能安全ASIL-D認證,成為業界首個獲得Security&Safety雙高認證的商用OS內核。可見,它的安全性也是優於常規自動駕駛技術的(畢竟是跟人學預判)。

當然了,也有人擔心這樣的技術會不會導致自己在行駛過程中的"違規"操作,被上傳到交管部門,對於這樣的擔憂我只能說……No zuo No die。

寫在最後:事實上,華為確實沒有造車的"野心",但這並不代表它不想成為汽車企業的"爸爸",對於傳統汽車企業來說,預期自己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去和頭部企業進行競爭,反而不如抱緊阿里、華為、百度這些大樹,這樣短期成本更低,競爭優勢反而更高。對於科技公司而言,這也是把業務拓展到汽車領域最好的方式,而不是親自下場造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