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永別了,詠!為啥現在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

他一隻手指放在了嘴上,像蓋住他的名字中那個口字,他是個主持人,說話就是他的生命,沒有了口只剩永,他卻是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這是哈文老師微博上詠哥的照片,讓我們不禁唏噓,是什麼帶走了他。

癌症!

在我還是名醫學生的時候,一個胃癌患者的離開,至今讓我無法忘記。她31歲,寶寶剛1歲,她走的那天走廊裡回蕩著寶寶喊「媽媽,媽媽」的聲音,那天我們都在哭。

對!

我的老師們沒有跑過去搶救,當她病情危重的時候,丈夫不想她再受罪,簽署了DNR(不做搶救)的協定書。

癌症真的很可怕,它會讓人走向死亡,而醫生在面對他們無能為力的情況時,除了悲傷,還會有挫敗感。從那一刻起,我也體會到,將來我要面對更多的生死和世間百態、人情冷暖。

當被診斷為癌症,最可怕的是被醫生告知生命,已經處於倒計時了。

有人會憤怒,會不相信,怎麼能是我?一時間無法去接受,正因為如此,很多病人的病情都會被家屬瞞著,甚至到死不知。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們接受了現實,開始情緒低落,即便再強大的內心也難以抵抗死亡帶來的恐懼。

慢慢的他們越來越想活下去,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一人生病全家總動員,開始與癌症漫長的鬥爭!

李詠鬥爭了17個月。

漸漸的,與癌症的鬥爭越來越像是一種消費行為,患者和家屬都會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只要是方法,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希望。

手術、放療、化療、基因治療、靶向治療、祖傳秘方、老中醫......

抽血、拍片子、複查......

燒香念佛、打太極、練氣功......

這個不能吃、那個少吃、這個多吃......

很快,錢花的越來越少,有人會抱怨,「我們房都賣了,怎麼就沒有用,醫生和醫院就知道賺錢!」

得了癌,人也好像一下子就蒼老了,很快就瘦了,在抽血的時候他們有時會向醫生護士抱怨或懇求著,「能別再抽血了嗎?再抽我就乾了!」

為啥現在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的人均壽命是多少呢?30多歲。而2015年的統計,我們的人均壽命,已經達到76.34歲。

現在每一年中國新診斷的癌症患者數目已經超過了400萬,因癌症去世的人超過280萬。

癌症的起病主要病理基礎是人體的免疫監視功能受損,好比身體裡有一部分負責監視癌細胞的哨兵,當他們發現危險時會通知有關部門去處理癌細胞。

還有主要一個原因是基因異常,當某些組織發生了變異,逐步發展成癌症。因此會有各種的瘤,良性的、惡性的、交界性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免疫能力逐漸下降,加之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物質存在的致癌的風險。同時,無論男女,當超過55歲以後,癌症發病率就開始指數性地上升。

就不說那些可能會導致癌症的東西了,現在連空氣都不靠譜了,難免讓人談癌色變!

身體出現什麼情況要小心?

1、貧血

很多部門每年都會組織職工體檢,有些體檢項目是能夠篩查到腫瘤的,比如:超音波、胸部X光等等,但是貧血常常被人忽視。當患有惡性腫瘤,因為腫瘤的生長,人體的營養狀況欠佳,除了體重下降表現還有一點就是貧血。當出現了貧血,千萬不要上來就以為自己沒什麼事,買點阿膠、紅棗進補,而是要查明貧血的原因。

2、長期發熱

淋巴系統關係到人體的免疫功能,當他們出現了問題很容易造成發熱,甚至有些發熱還有規律性,並不持續。

還有一些腫瘤在生長時速度很快,他們是無規律侵襲的生長,當有小部分脫落時,就會引起發熱。這點很像剛做完手術的病人,即使沒有感染也會發熱,這種發熱叫回吸收熱。

3、痣突然變大了

有部電影上映之後,很多人都去醫院點痣、點痦子,覺得那不是福氣,很可能是顆定時炸彈。前面提到了誘發癌症是需要免疫功能或者基因突變等條件的,所以,痣和痦子不一定會癌變,但是當痣的顏色變深、形狀變大、甚至出現周圍皮膚潰爛、疼痛的狀況就要小心了。

歐美一些國家日照較少,所以每年某個季節他們都會去曬太陽,並且會曬很久,曬變色,甚至在哪裡曬太陽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因為這個習慣,他們皮膚癌的發病率很高。

現在有些中國人也學著老外那樣光著膀子曬太陽,其實我們國家大部分地區的日照很充足,這點完全沒必要學。

4、腫塊

腫塊可以在全身各處,通常這種腫塊比較硬、還不疼,摸著好像還動不了好像粘在裡面。

5、疼痛

身體無緣無故的某處出現了疼痛,最容易耽誤的就是那種隱隱作痛,說疼有點,說不疼吧,乾著活上這班又沒事,可是這種疼痛持續了一個月以上,一定要去醫院。

6、疲勞

累和疲勞是兩個概念,一段時間總覺得怎麼休息都休息不過來,精力也不如原來充沛了。

7、排便習慣

比如平時大便一天一次,近期不一樣了,三天一次,或者一天兩三次,或者有時便秘有時腹瀉。

8、進食

感覺沒啥胃口,飯量不如從前,餓也吃不多,或者沒有食慾。吃東西覺得頂得慌,要麼就是堵。嘗試了健胃消食的要也無法好轉。

當出現了這些情況要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看病時不要一上來就去掛專家號,專家號首先不好掛,而且初次就診,醫生都會開一堆檢查。所以,初次就診首選普通號。

定期的體檢非常必要,預防也要跟上腳步!

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這些不僅是癌症預防的方式也是很多疾病的預防共識。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謠言的力量,謠言因為簡便易行且睜睜眼胡說八道的感染力常常被很多人動動手指就轉發了,闢謠的文章再精彩也抗擊不過謠言擴散的能力。

超級級抗癌食物:綠花椰菜、藍莓、甜菜根、大蒜、綠茶......這些還靠點譜,最起碼算是健康飲食,但是比如餓死癌細胞、酸鹼平衡、祖傳秘方......誤信!

文後深切緬懷曾帶給我們無數歡樂的李詠。「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口邊」蘇軾的臉有多長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都熟悉的大長臉李詠真的離開了。

作為一個主持人,他酷愛舞台和話筒,9年前,在自傳《詠遠有李》中,他曾特別提到,已經想好了在告別儀式上放的遺言:

歡迎大家光臨我的告別儀式,勞累各位了,你們也都挺忙。今天來的都是我的親朋好友,既然不是外人,我也沒跟你們客氣,走之前都說好了,今兒來送我,就別送花了,給我送話筒吧。我希望我身邊擺滿了話筒。人生幾十年,一晃就過,我李詠這輩子就好說個話,所以臨了臨了,都走到這一程了,還在這兒說話。沒嚇著你們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