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階層、場景、人群、閉環……拆解私域流量的“五步心法”

本文來自公眾號浪潮新消費(ID:lcxinxiaofei),分享者劉新,整理者折原,知曉程序經授權發布。

私域流量最近火了……

顯然,隨著淘寶、百度等公域流量的增速見頂,成本持續提高,傳統的用戶增長模型逐漸失靈。與之相反的是,低成本、可自由觸達的「私域流量」則開始被廣泛關注。

但如何真正理解私域流量,它的核心場景、人群、方向路徑,以及商業閉環是什麽?在具體的思考和實操層面,大多數企業依然是一頭霧水。

圍繞這些大家關心且實際的問題,近日,浪潮新消費邀請零售創業老兵劉新,圍繞私域流量進行了深度探討。

劉新是連續創業者,在零售行業摸爬滾打超過11年,現任「樂衣樂淘」、「星空城」、「易美時代」三個社交新零售模式平台的創始人兼 CEO,分別對應不同品類和不同人群的私域流量玩法,有著豐富的線上線下增長經驗,最近在私域流量的探索中也成果豐碩,「星空城」上線兩天,就狂攬 3 萬私域用戶。

在一個多小時分享中,他重點拆解了私域流量的新戰法,裡面很多觀點和細節值得深思。

以下系劉新分享,經浪潮新消費編輯: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在浪潮新消費,跟大家一起探討私域流量的話題。現在不管是做線上還是線下,做公域還是社交,各個圈子都有點流量上頭,比較焦慮。因為大家突然好像走入了一個失速點,增速等各方面都很難達到目標。

包括我身邊很多的朋友,不管是做實體還是做電商的,都面臨很大的壓力,原本很輕鬆能完成的目標,現在只能完成 30%、40%。

我總結了三個原因:

一是經濟下行,大家對消費的信心和能力都有些不足,直接導致了商品零售額下滑,從2019年上半年的消費數據來看,除了化妝品以外,其它品類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二是渠道碎片化,加劇了流量的分散,導致流量越來越難以捕捉。

三在於消費者本身,現在進入消費分級的時代,碎片化和個性化的共振,導致消費更零散,也更不可把握。

過去外資常用的 HBG 理論(品牌增長=滲透率×想得起×買得到),原本可以帶來很好的增長。但現在你發現,這些傳統增長的路徑,就像大炮打蒼蠅,突然失靈了。

因為現在的大渠道和大媒體全部被解構、打碎了,所以大家開始關注「私域流量」,關注「圈層化」。

那我們自己的私域流量是怎麽玩的呢?還是要從找定位和切口開始。因為不管是特勞特的定位理論,還是波特的競爭理論,其實都在告訴我們,無論是做品牌還是做平台,都一定要去找到某一種需求或者某一類人群。

「私域」,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私密的小眾圈子,如果你沒有去劃圈定位,那就不叫私域,頂多算是偽私域。當然,能砸得起千萬級市場預算的除外,這種是土豪級打法,我等平民羨慕不來。

但這種打法的機會也比較小,因為在競爭這麽充分的前提下,又在BAT等巨頭大佬的射程範圍之內,肯定會降低你的成功率,同時也會提升你的試錯成本,包括搭供應鏈的難度,都會指數級地增加。

所以即使有錢,我也建議去更好地去「磨豆腐」,一點一點把護城河、供應鏈建起來,讓你本身的用戶群體更好地生根。

我們的核心思想叫「五步心法」:階層、場景、人群、策略、閉環。

1、階層:小眾群體也可以做得非常大

首先是階層。去年有一本書很火,是三浦展寫的《第四消費時代》。那中國目前在第幾個消費時代呢?其實中國四個消費時代都有,因為中國太大了,幅員遼闊,一個廣東省的經濟總量最多 2020 年就將超過整個韓國。

加上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發展不是很均衡,各種現象在中國同時發生,比如一二線城市是在向第四消費時代邁進,但三四五線城市還處在家庭化消費的初期,所以我把它定義叫「消費疊層時代」。

所以做私域流量運營,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能力圈的階層。因為你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打穿,創業早期最需要的就是聚焦,你的資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怎麽把你的階層找出來是關鍵,怎麽找呢?

第一,找階層的認知落差。

什麽叫認知落差?比如微商的寶媽,很多人不理解她們,通過簡單直接的活動,比如說紅毯,能夠讓她們綻放,她們就會給微商品牌去充值備貨。

我在認真地去跟這些寶媽溝通之後,發現她們常年待在四五線城市,生活的圈子很小,所以會非常渴望能有機會走出來,特別像紅毯、明星合影,能給她們在那個圈子裡帶來一年的談資和素材。

再比如花點時間,以前都是男生送花,頻次很弱,現在變成女性自己每周訂閱取悅自己,把鮮花變成了更高頻的日常化消費品類。女生買鮮花送給自己,這其實就是一個認知落差。

中國目前很多階層之間,都存在的非常大的認知落差,找到階層的認知落差,就找到了品牌或者平台的勢能。

第二,要結合自己的供應鏈能力。

因為現在任何的消費品市場,都是貨比渠道更重要,所以你有什麽樣的供應鏈能力,就決定了你能做什麽階層。如果你的供應鏈能力就是做中高端的,那你認真找到你的中高端細分群體就行了;如果你是做中低端的,那你去下沉市場也可以做得非常好。

下沉市場這兩年其實非常好,因為抖音、快手、趣頭條這些下沉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把下沉人群的消費視野、消費欲望都帶動起來了,而且它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熟人圈子,非常適合做裂變。用更好的顏值,更具網感的品牌,更有勢能的打法,就可以把下沉市場重新打一遍。

第三,看團隊能力。

我之前有個認識做共享租衣的,他們的創始團隊過去都是做生物電子一類的,所以他們在視覺、供應鏈選品上就比較土。再看某租衣平台團隊,都是做媒體出身的,品位比較好,所以他們對自己的階層的定位就匹配上了。一旦匹配上了,你打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我們自己定位的階層,是那些有一定收入,想生活得更好但還缺品位和消費視野的女性人群,屬於女性中的一個夾心階層。然後我們去把她們的畫像和標簽弄出來,看她們分布在什麽場景裡,再想辦法去觸達,圍繞這些東西來搭建一個商業閉環,這就是我們核心的戰略規劃。

這個看起來很小眾,但現在很多機會都是小眾的,「階層」的核心就是小眾。中國市場這麽大,很多邊邊角角的生意其實都可以做得非常大。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真地去關注那些微小的群體,去精耕打透。這樣可以提高你的成功率,成功率是創業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情。

2、場景:找到流量宿主,就找到了撬動流量池的杠杆。

階層還是個寬泛的概念,每個階層都有它主流的場景,圍繞這個場景你才能把商業閉環給搭起來。

因為現在渠道是碎片化的,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都分布在不同的場景裡。場景即流量,這句話一定不假,但可能還不夠全面,那場景怎麽去理解呢?

比如廣場舞,廣場舞是非常好的場景,其實有一些專門的廣場舞app在打這塊,只是閉環做得還不好。要我說,廣場舞對於生鮮、社區團購來說,就是個非常好的流量池。

找到場景之後,我們還要明白幾個關鍵:

第一個關鍵概念叫「流量宿主」,什麽叫流量宿主呢?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場景的 KOL、達人、領袖,他在場景或者小圈子裡的影響力,能把這個場景裡的人組建起來。所以我們要把場景裡的流量宿主給找出來,找到流量宿主,就找到了撬動流量池的杠杆。

至於怎麽綁定他,來構建你的商業閉環,就需要大家自己思考了。比如我們有打夜店場景的,我們把夜店的每一個管理層包括背後的職業經理人都做了綁定,那我們就能把這個場景給撬動起來。

第二個關鍵概念叫「消費核按鈕」。我們要去場景裡分析和探索,有沒有一些像「核按紐」一樣東西:某些關鍵動作,能夠瞬間引爆這個場景的消費。

比如我們自己有一個私域流量玩法,是深刻地 touch 到了夜場管理層的需求。比如他希望生意好,希望這些女孩的素質越來越高,那我們就可以跟他一起探討,做一些「消費核按紐」的設計。

如果你能 touch 到廣場舞大媽的組織者,能給他搭建整個廣場舞的服務體系、電商體系和社交體系的拉新、裂變,這裡面也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間。

第三,每個場景裡都要有「帶路黨」。比如廣場舞大媽的組織者,就是一個典型的帶路黨,包括行業協會、場景商業主體的高層。通過利益情感的綁定,讓他們來幫我帶路,這個也很重要。

第四,線下的場景比線上的場景更好。因為線上的場景很碎片,現在也比較難把握,而且大家對線上的容忍度沒有那麽高,獲客成本會很高。

但線下的很多場景都是熟人關係,只要你把情理法(感情利益原則)設計好,把合約、情感、人員利益全放到位,把這個場景的私域流量池綁定好,別人就很難再撬動。

3、人群:能不能分清楚「客戶」和「用戶」,決定了你的生死

再來看場景裡的人,我們怎麽分析他,怎麽去為他提供服務,怎麽構建商業模式呢?這裡特別強調一點,一定要分清楚誰是客戶誰是用戶,這很重要,決定了你的生死。

為什麽會有「客戶」和「用戶」之分呢?比如腦白金,它的客戶是子女,用戶是長輩。你要分清楚,是誰在花錢,誰不花錢但能給你反饋。

再比如廣場舞,廣場舞的組織者就是你的用戶而不是客戶,因為你需要他來協助你一起搞定共同的客戶,你應該讓他怎麽通過它的角色在你這佔到便宜、被動和主動的設計好路徑。

所以一定要分清楚,這甚至會成為你早期商業模式的全部。只有分清楚客戶和用戶,並且把他們的需求痛點搞明白,你才知道怎麽取捨,你的私域流量才能玩得轉。

中國目前有非常多圍繞亞文化的小眾人群,每個都可以搭建一個私域流量池,我把它總結為「愛好聚集、精神過癮」

像二次元文化,包括 cosplay、ACGN、基腐、百合;還有像小眾服飾,比如像抖音上比較火的漢服、古風;還有現在比較火的潮牌文化,它又分滑板、街舞、說唱、塗鴉;還有哥特文化、電競、朋克等等,這些東西在中國大行其道。

因為現在都在講個性,講自我表達,所以每一種文化打透了都會有非常大的基礎,都能玩到最少幾個億,這裡面有非常多的機會。

4、策略:「裂變式地推」,怎麽在地推中加入裂變思維

你定位了階層,定位了場景,也找到了自己的垂直人群,那你接下來怎麽找到這些人,跟他發生關係呢?這就是媒介和觸達的問題。

我們自己有一個打法,叫「裂變式地推」。地推這個事情很土,但大家不要小看地推,阿里靠地推,在九幾年就可以賣這麽高客單價的東西,那現在為什麽不能做呢?而且現在的信任成本越來越高,因為智商過剩,信息過載,反而是「face to face」的效率最高。

只是說過去十年大家習慣了風口思維、互聯網思維,地推可能比較慢,地推團隊也不好搭,大家就失去了耐心,不再關注了。但現在你玩私域流量,本質上就是因為公域流量越來越貴,越來越難抓了。

所以我們要做裂變式地推,結合當下去做一些改良升級,在地推裡加入裂變的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讓每個人都能成為串聯的利益點、杠杆點,包括我們自己的員工、對方的員工、場景的人員等等,構築一個一個螞蟻雄兵,打一場人民戰爭。

其實有非常多的品牌都是靠地推做起來的,不用一一去分析。包括很多已經做得非常大,在線下打得非常透,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像正新雞排、蜜雪冰城、尚客優酒店,都是規模很大的下沉市場領導者。

所以我認為,地推的價值應該要重新被重視。但可能很多人沒法做,是因為地推團隊很難建,前期做起來有難度。那首先你要找到一個懂得打地推,懂得去線下打仗的人。

你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更土更LOW的地方去找,想辦法把他變成你的合夥人。找人,一定是創始團隊每天條件反射一樣的事情,走到哪兒挖到哪,我們也是這樣。

地推人員的管理,可能在很多做電商創業,或者80、90後創業者看來比較難管,這裡面有幾個竅門:

第一叫「苦大仇深」,這也是早年阿里中共鐵軍招聘的標準,為什麽叫苦大仇深呢?農村地方來的,要吃過苦,非常想成功的。

第二就是吃香喝辣,地推的管理其實很簡單,團隊文化就是吃飯喝酒。

第三是顆粒度的管理。線下市場肯定要比線上要精耕一點,因為涉及到網格化的管理和人員的管理,你要去做比較精細化的,像國省市區縣鎮鄉這種空間維度的管理,還要做年季月周天時這種時間維度的目標拆解。

然後每天排名、每天發錢(前期隻獎不罰),管的就是顆粒度,玩的就是攀比。你的模式可以互聯網化高大上,但管理要降維。像阿里打村淘,為什麽他的滲透率不如當年?因為現在基因和能力不同了。

地推團隊確實比較難建立,也不好管。但當你慢慢建立起來的時候,你發現整個組織能力,也就有了擴散到三、四、五線城市的這些能力,去做什麽事情都會很強大。

5、閉環:惟精惟一

電商的核心就是是「多、快、好、省」,淘寶解決了多和省,京東解決了快和好,私域流量如果能夠解決其中一個,就能跑起來。

不要想著去解決三個四個,會非常耗費創始團隊的精力和資金,可能你還沒把問題解決好,團隊就已經跑偏了。

你只要聚焦場景中的關鍵要素,把它放到最大,然後打穿,這是做商業閉環應該理清楚的。我們每天都要定出來明天的關鍵要務,就一件,多了就不是關鍵了。

前期必須聚焦,把成本費用砍到最低,如果你每天都能把關鍵要務落下去,公司會成長得非常快。

所以我說商業閉環要「惟精惟一」,具體就是圍繞你的垂直流量去做精準運營,然後搭建專業化的供應鏈。

拿我們自己來說,我們有圍繞夜場女孩搭的電商機會。我們是怎麽做精準運營的呢?比如圍繞她們各方面的 LTV(生命周期),像審美周期、職業周期、變現的周期去考慮。

具體切入像醫美、服裝化妝這些領域,給她們搭建專業化的供應鏈,比如她需要不卸妝過夜也不傷皮膚的化妝品,這就是我們專業的供應鏈。

圍繞垂直精準的人群去搭專業化的供應鏈,只有把他們的需求和痛點打穿,你的商業閉環才能做起來。

在搭建商業閉環,組織設計的時候,也要有資本化的這種「天字號起手式」。所謂的「道、天、地」,「道」是願景使命價值觀,它會保證你成長的時候不變形;「天」是戰略規劃和運營計劃;「地」就是人才、架構和基礎制度。這個很重要,弄好了能讓你的組織跑起來的時候不散架、有節奏。

這是資本化的基礎,當下的中國,要一半賣產品,一半賣「機會」!經濟越不好的時候,夢想、信心、希望,越彌足珍貴。

6、向下融資:屌絲創業者的現金流秘訣

最後說一說向下融資,向上融資就是找VC、找大公司去融資,向下融資是什麽意思呢?比如你的城市合夥人,給他們一些原始股。現在向下融資可能比向上融資要更好,因為好多基金自己都募不到錢。

阿里是 1999 年 2 月成立,同年 12 月拿到了高盛五百萬美元的融資。這個事情放到現在都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因為 90% 的創業者不可能做到。

這幾年分析下來,大企業出來的明星創業者創業的成功率反而沒有屌絲創業者高,因為他就是奔著向上融資去的,落差會很大,大部分在半路就死了。屌絲創業者一開始就有很多向下融資的打法,現金流會更好。

我們自己的向下融資目前是代理商體系,還有渠道裡的一些關鍵的人物,比如說場景商業主體老闆、他們的管理層等等。現在做私域,大家一定要多學習多層級的渠道體系,怎麽去賣機會,怎麽把「人民戰爭」發動起來?

這方面,大家可以認真研究一些線下做得比較好的商業模式,比如哪些品牌做了幾千家店,或者有十萬人以上的體系。這都是很牛逼的企業,真正悶聲發大財。

我認識很多微商,一年 50 億流水最少都有 10 個,大家都想象不到有這些企業存在,甚至 70% 的人都沒聽過。2018 年,某頭部微商品牌的流水超過了 300 個億,這個數字也很嚇人。如果它能夠去做資本化,那妥妥就是百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

現在很多人對微商,對社交裂變比較厲害的企業都是有一定的偏見,但本質上都是認知偏差,真正的核心還是要不帶偏見地學過來,為己所用,而不是刻板地看他們笑話。學習的目的是讓自己能夠修煉的越來越客觀。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觀點僅供大家啟發和討論,請大家批判性的思考,也可能我講的都是錯的,謝謝大家。

問答精選

Q1:精準粉絲圈進來以後如何運營?

A:首先要設計好留存,你的流量池是放在微信號、app,還是小程序?第二交易結構要想好,比如是做品牌還是做平台,是社群變現還是知識付費?因為怎麽運營是跟你的交易結構,以及整個商業模型是有關的。

具體操作上,第一要學習某些品類做得非常好的,找到自己的感覺。第二要具備網感和互動性,第三品質和產品要 70 分以上,做到一百分也不可能。最後一點,我認為產品內容服務,需要魔幻三俠地去搭建,內容可以拉動你的月活,它會幫你構建這個人群在你平台上的消費習慣,所以內容很重要。

Q2:裂變式地現在有什麽創新的實操玩法嗎?

A:我剛剛分享了幾點,比如我們會跟某個場景裡面關鍵決策人物,去做利益的綁定,在線下也會引入直推間推的打法,其實很多東西你只需要把某些點打穿打透,效果就會非常好,不一定要很花哨,花哨不一定有用。

很多東西都可以用,但要學會做取捨,就像行銷,很多人覺得要不斷創新,但其實行銷就是重複,廣告就是重複,重複的力量是偉大的。你把這裡面的東西重新排位,把供給端和需求端重新做連接和優化,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樣。

Q3:私域流量的載體最好是以什麽方式?用什麽方式可以保持活躍 ?

A:我認為最好的是公眾號,加社群加小程序就更好了。App 也可以,但最好是等你有了用戶基礎之後再往 app 遷移,app 的維護成本和運營成本,還是比微信要高。

其實什麽方式都好,關鍵是要結合自己的能力和行業屬性。比如知識付費,小程序不能做裂變,那你只能放到 app 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