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金立手機被遺忘

成王敗寇。

在無數次商業對壘中,這四個字往往作為一個永恆的注腳放在故事的末尾,以一個簡單而樸素的道理,告訴我們「結果導向」是最符合我們直覺的判斷標準。

你飛黃騰達之時,門檻被踏破眾人搶著要做你的座上賓;你失敗之時,無人問津甚至備受唾棄還則罷了,時不時還會被問一句,你啥時候回國?轉眼之間,從炙手可熱的企業家變成了一個段子。

但成王敗寇是有道理的。吹噓成功者的經驗,唾棄失敗者的無能,本就是這個世界最正常的邏輯。隻不過,這個邏輯對於當事人來說,不免有些魔幻和殘忍。

金立創始人劉立榮,應當是嘗到了這樣的滋味。

2018 年僅剩下數十天,對於老牌手機廠商金立來說,這一年是被遺忘的一年。而劉立榮本人在過去一年裡也銷聲匿跡。不消太多,僅往前翻一兩年,劉立榮眼中的世界,都與現在都截然不同。

1

去年 5 月份,在互聯網主流市場沉默了多年的金立,突然間翻起了一絲小浪潮。全球首發四攝有噱頭,代言人薛之謙有熱度,2599 的售價有性價比,一瞬間,這家老廠商似乎摸清了互聯網的打法,一招一式頗有點意思。

發布會後,劉立榮穿著金立的工作短袖,戴著金絲眼鏡梳著偏分頭,接受了王自如的採訪。

彼時的王自如已經逐漸從羅老師的那番「暴擊」中恢復,對話行業大佬成為他的重要節目內容。當然他沒成為現在開著奔馳的「成功人士隔壁老王」,言語之間也沒有現在的輕佻和浮躁,劉立榮的地位也仍然是國產手機巨頭的大老闆,所以言語之間,王自如頗為客氣。

當時,目標為政商用戶、主打安全和長續航的金立剛剛想出了一條年輕化出路,劉立榮稱這一戰略為「築城拔寨」:築城,指用 M 系列鞏固金立在成功人士當中的品牌認知,同時另起一條 S 系列,對標時尚的年輕用戶,是為拔寨。

兩條產品線一商務一時尚,細想起來與華為的 Mate 和 P 系列的定位倒極為相似。

但從劉立榮本身身上,絲毫看不出一絲年輕的態度來。在闡述自己的經營邏輯時,劉立榮充分顯示出了一個老總該有的範兒,說話慢條斯理,用詞嚴謹無趣,喜歡用「首先、其次和最後」這樣的老幹部句式,四十分鐘的採訪,基本都是靠一堆「正確的廢話」構成的。

       

       

對面的王自如倒是聽得津津有味,嚴肅認真,頻頻點頭,頗有一副「聽教授講座」的樣子,不知道是出於認同,還是對於前輩的尊重。

       

      

儘管金立的產品本身並不具有多少優勢,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行銷這件事上,金立這家靠著代言人和電視廣告成立起來的品牌,確實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契機——正當紅的薛之謙給金立帶來的低年齡用戶,成為金立轉型的關鍵。

2016 年,沉默了十年的薛之謙帶著「創業狗」、「段子手」的身份回歸大眾,「拚盡全力創造機會只為完成音樂夢想」的人設,將一夜之間薛之謙捧上神壇,音樂排行榜上前三甲被他霸佔,進而成為微博熱搜的常客,人氣達到頂峰。

當大半娛樂圈流量明星被 OV 壟斷、被華為小米劫持之後,金立搶得薛之謙,可謂難得的成功。在強大的明星效應下,S10 成為金立內部各系列產品中的唯一爆款,某線下經銷商的暑期銷量統計顯示,S10 單品銷量超越 vivo,僅次於 OPPO位 列亞軍。

至此,金立仍然是老牌廠商的扎實樣子,劉立榮也依然備受矚目。7 月份,愛好圍棋的劉立榮現身金立讚助的一場圍棋賽事,為獲獎選手頒獎,風光依舊。

      

  

可惜,金立的輝煌還是太短。9 月,李雨桐橫空出世,將風頭正勁的薛之謙打落馬下,創造了2017 年度最大規模的八卦事件。薛之謙受此影響形象瞬間跌落,剛剛嘗到年輕化味道的金立,也瞬間在宣傳上失去了陣腳。

11 月,金立召開新品發布會,沒了薛之謙坐鎮,劉立榮站在台上顯得呆板而保守。大螢幕上,一口氣發布八款產品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一向自詡擅長行銷的劉立榮,終於在衰落的過程中失去了落腳點。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失去落腳點之後的金立,出現了斷崖式的崩塌,而劉立榮本人數十年來積攢的信譽,也最終土崩瓦解。

2

2018 年初,打著全面屏旗號的金立新機還沒賣出多少部,金立的供應商歐菲科技卻宣布,由於金立欠款高達 6 億元且逾期超過兩月,停止向金立發貨——根據歐菲科技所說,其停止發貨從 2017 年11 月便開始執行,這意味著召開發布會時,金立已經沒有了供貨能力。

隨後,歐菲科技啟動了財產保全措施,包括查封金立在微重銀行的股權,以及劉立榮本人所持有的金立股權等。隨後多家供應商均展示出同樣的反應,並聯合發起財產保護申請,劉立榮及其妻子名下的數家公司股權和房產等被查封。

對此,金立方面的反應是,「短期內公司還沒有還款計劃」。隨後,媒體爆出金立拖欠金額總計超過百億,其中包括拖欠銀行貸款 86 億,供應商欠款超 40 億。

1 月 30 日,劉立榮接受了《證券時報》的採訪,他表示金立在 2016--2017 年間,行銷費用超預算,總計達 60 億元,這是金立資金鏈被徹底壓垮的關鍵。而在那一年多時間裡,金立共讚助了各大衛視總計 12 個綜藝節目以及一款電視劇,另外啟用了包括馮小剛、薛之謙、余文樂、劉濤等六位明星代言。

金立的另一項花銷是,2015 年開始動工的金立大廈,地皮花費 7 億元,蓋樓加裝修花費還需要十幾億元。看來,金立在突然崩塌之前,是不折不扣的大企業。

另一個說法是,劉立榮賭博造成了巨大損失,有說三億四億的,又說十億甚至數十億的,這些資訊並沒有得到證實,而與實錘的百億欠款來講,後者或許更有壓垮金立的分量。

事已至此,原因已經不重要了。不過在採訪中,劉立榮也算講明了立場和態度,他表示,他不會逃跑,會留下來處理債務,必要時交出公司控制權。

態度歸態度,動作歸動作,整個 2018 年,劉立榮在挽救危局上並沒有看到有效成果。

5 月,金立突然下達任命,由劉立榮的合作夥伴李三保負責金立的諸多債務事宜,而他本人則呆在香港,這意味著一段時間內,他都會在香港停留。魔幻的點在於,何時回國的問題,如今要向兩個人尋求答案了。

6 月,金立召開溝通會,與供應商進行協商溝通,但始終沒有看到任何進展。8 月,討債的供應商們終於在香港某酒店大廳,見到了消失許久的劉立榮。劉立榮仍然保持著自己的體面、風度與沉著,他與供應商商討,試圖將各方損失降低到最大化,通過引入戰略投資的方式解決問題。

然而,對於劉立榮本人來說,他仍然不願意放棄這家經營了數十年的品牌。控制權不願放手,在投資談判上不斷產生分歧,以至於至今,金立都沒有最終拿出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案來。

如今的金立,再也看不到新品上市的新聞,所有的新聞谘詢,都是關乎兩個字,討債。

       

  

3

命懸一線,這大概是目前形容金立最為準確的詞。

2002 年金立成立,至今已經 16 年,回頭望去,金立似乎沒有遭遇過太大的危機。即使是小米橫空出世後的最初幾年,金立也依然憑借穩固的管道和海外市場,活得順風順雨。

即使是一年前接受訪談時,劉立榮也依舊鎮定,金立也依舊繁榮。可短短幾個月,一切便轟然倒塌,情節逆襲之迅速,令人怎舌。

回到開頭那個詞,成王敗寇。

劉立榮的創業生涯是極為順遂的,金立巔峰時期,到處可以看到金立公關為劉立榮寫的讚美雞湯文,讚揚他處理好每一個細節最終活得了成功,稱頌他除了手機就喜歡圍棋和高爾夫,一個愛好給了他心境,另一個愛好給了他人脈和資源。

有一篇題為《棋王傳奇:商界圍棋「超一流」高手劉立榮》的文章中,寫到過這麽一段:

棋如其人,劉立榮做企業亦如此,他說:圍棋是看誰圍的「地」多,誰就是贏家;對商人而言,搶佔更大的市場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一盤棋通常由布局、中盤和收官三階段組成,劉立榮將搶佔市場的前期準備工作稱為「布局」,開始投入生產稱為「中盤」,產品銷售、品牌維護稱為「收官」。

劉立榮曾自豪地說:「跟我下過棋的人都知道,我的收官下得最好。」

顯然,擅長「收官」的劉立榮在金立的業務上發力的重點,一樣在銷售和品牌維護上。十六年,他用一次次的行銷,將金立這個品牌立住,甚至於在金立危局前的幾個月,他仍然通過一次代言人策略,讓金立贏得了一絲年輕態。

只可惜,他的優勢最終卻釀成了資金窟窿,進而造成在他的短板——布局和中盤,陷入了供應商的債務危機之中。此刻回頭,劉立榮曾經獲得的,所有關乎圍棋的榮耀,都變得越來越諷刺。

成王敗寇,如今危機中的劉立榮怪不得別人。而金立這個品牌,也終將在沒有新品的 2018 年之後,逐漸被遺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