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警惕IPO狙擊:專利訴訟背後的商戰濃煙

  意見領袖 | 李德林

  最近,鋰電池隔膜產業龍頭恩捷股份的一紙公告,讓同行業正在衝刺科創板IPO的金力股份備受市場關注。資料顯示,在國內鋰電池隔膜行業,恩捷股份市佔率第一,而金力股份則排名第四。

  作為新能源產業鏈的明星企業,恩捷股份曾經市值達到3000億元。一般而言,這樣的大型企業對於公告的披露會非常審慎。不過,8月8日,恩捷股份繼今年5月22日之後,再一次公告下屬子公司就專利權糾紛向金力股份發起訴訟。

  在恩捷股份公告的催化下,金力股份IPO進程被各方關注,IPO問詢維度也在增加,存在拖延其IPO上市進程和增加變數的可能。恩捷股份的專利訴訟,變相形成了對金力股份IPO的狙擊風險。

  事實上,最新的一次恩捷股份對金力股份的專利訴訟,恩捷股份是以6月剛剛從日本企業獲得的專利發起。這最終演繹的橋段是,一家美籍華人控制的中國公司,利用剛剛獲得的日本公司的專利,對一家中國本土公司再次發起了更為高額索賠的專利訴訟,變相形成了狙擊競爭對手IPO的風險。

  近些年來,企業在IPO階段遭遇同行舉報和訴訟屢見不鮮。這也牽出一個問題,投資者尤其監管該如何對待這種舉報和訴訟?尤其是,在全球科技競爭格局加劇,中國科技創新需求更加迫切的情況下,這類舉報和訴訟該如何走向更加規範的軌道?

  恩捷與金力的專利“恩怨”

  2023年8月8日恩捷股份發布《關於下屬子公司提起訴訟的公告》,指出ZL201380061102.8號和ZL201810710744.0號發明專利均為恩捷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恩捷”)和日本帝人株式會社 (簡稱“日本帝人”)為專利權所有人,並因金力股份侵犯了上海恩捷和日本帝人的專利權益,因此要求金力股份停止侵權、銷毀侵權產品、賠償累計2.1億元。

  不過,次日恩捷股份又表示,訴訟當事人原告“上海恩捷和日本帝人”更正為“上海恩捷”。當然,這背後是基於訴訟方便,日本帝人委託上海恩捷訴訟。

  事實上,涉案專利依然系恩捷股份與日本帝人所共有專利,而這兩項專利系上海恩捷於2023年6月26-27日受讓自日本帝人。在金力股份IPO之際,恩捷股份所屬公司的專利訴訟行為,可謂精準踩點,訴訟時機確實卡在競爭對手的關鍵時刻上。

  此前的2023年5月22日,恩捷股份曾發布《關於下屬子公司提起訴訟的公告》指出,下屬子公司上海恩捷、珠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恩捷”)就金力股份及相關方侵害公司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分別提起訴訟。涉案專利包括ZL201810751698.9號發明專利、第ZL201920914445.9號實用新型專利、ZL201921292978.4號實用新型專利。此次累計索賠金額為7,000萬元。不過,該三項專利均被金力股份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並被有關部門受理。

  事實上,專利訴訟的背後,專利被訴方一般均有一定的研發基礎,鮮見直接剽竊專利的行為。但一旦提起專利訴訟,投資者和網民均會以先入為主的方式,大概率會認為被告方存在問題。

  尤其對於類似金力股份這種擬IPO企業而言,這增加了交易所問詢的維度,部分存在拖延上市進程,甚至存在狙擊企業IPO的風險。

  但值得一提的是,鋰電池隔膜行業是被國外技術卡脖子的領域之一,創新型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與行業龍頭一起創新發展,對中國新能源產業而言,或許是最好的局面。

  專利訴訟:狙擊對手IPO的常用“手段”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關鍵詞“IPO”、“專利訴訟”,會出現大量相關內容。特別是對於科創板而言更是如此,與主機板相比,科創板上市標準降低了營收和盈利要求,不需要企業實現盈利,但科創板大幅提升了與科技創新相關的各類要求,尤其是發明專利的數量與質量。

  因此,專利成為了科創板IPO企業的命門之一,亦成為司法訴訟的高發地。

  《中國科創板企業訴訟分析報告(2019-2021)》的數據印證了這一點。2019年至2021年間,科創板上市企業發生的相關司法訴訟中,發明專利權糾紛為272件。佔科創板上市企業共發生相關司法訴訟的3.5%,是案件數量排名第三的案由(其中,第一為買賣合約糾紛佔比41.7%,第二為勞動爭議佔比6.3%)。

  一個典型案例是科創板企業晶豐明源在2019年衝刺IPO期間,被競爭對手發起專利訴訟,導致其成為科創板第一家被取消審核IPO的公司。

  最終,在晶豐明源積極應訴及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所涉專利無效等一系列努力下,成功登陸科創板。然而,這個過程,給晶豐明源帶來的消耗是極大的。

  再比如,科創板企業聚和材料在IPO期間,被江蘇索特發起相關專利訴訟,訴訟旋即成為上市審核委重點關注的問題。

  不止於科創板,比如,小米集團在上市期間,遭到了酷派的專利訴訟;鴻合科技IPO期間遭遇同行競爭對手視源股份的專利糾紛訴訟……

  客觀上,如果兩家公司博弈激烈,一方一旦IPO,拿到募集資金後會有更多資本來提升實力、擴大規模。上市之後可以並購,打通上下遊,對另一方施加顯著的競爭壓力。所以,在同行業公司上市過程中,以專利侵權為名發起的IPO阻擊戰極易上演。

  IPO階段被同行以專利權糾紛為由進行訴訟,已經成為競爭對手商業競爭的策略,一旦狙擊成功,競爭對手能否IPO,對其競爭力提升有著天壤之別。可以說,表面上是專利訴訟,其實彌漫著狙擊IPO的商戰濃煙。

  專利訴訟的尺度

  毫無疑問,在企業IPO階段,對其發起專利訴訟,能夠迅速引發公眾關注,監管也會對其重點問詢。但從近年來的案例來看,監管能夠把握好相關尺度,有分析認為,狙擊競爭對手目的明顯且專利本身存在爭議的訴訟往往不能成為IPO的阻礙。

  2022年四季度,據《財經十一人》統計,有6家涉及專利訴訟的企業最終成功登陸科創板。

(來源:財經十一人)(來源:財經十一人)

  資本市場既是一個法治化和市場化的市場,也承擔著優化資源配置、支持產業創新的責任。

  外界觀察認為,監管在處理IPO階段的專利訴訟時,一方面會從注冊製的根本要求出發,強化所涉IPO企業的信息披露,因此會發生多輪問詢;另一方面,也會從產業安全和創新的高度,對優秀的企業給予審慎的判斷。

  事實上,IPO階段競爭對手的狙擊也引起了司法部門的注意。早在2020年3月份,《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服務保障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的若乾意見》頒布,其中明確提到,要有效防範惡意知識產權訴訟干擾科創板順利運行。

  顯而易見,無論是從交易所還是從法院的立場來看,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有重要戰略地位的科創板IPO,有助於促進企業發展和產業創新升級,對於其涉及的專利權糾紛的判斷會慎之又慎。涉及到的專利是否切實滿足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是關鍵,在專利本身存在爭議並且以商戰狙擊為出發點的訴訟往往會失敗。

  監管層和交易所在處理公司IPO時遇到過大量類似事件。從大量案例來看,交易所往往能從專業判斷的角度和支持實體產業發展的高度,讓企業的正常IPO不受干擾。

  回到近期恩捷股份下屬子公司對金力股份專利訴訟的案例,作為市場份額分列第一和第四的兩家公司,它們顯然是競爭對手。

  從訴訟時機來看,正值金力股份IPO,在今年5月份恩捷股份公告了第一次訴訟後,次月的6月份受讓日本帝人的兩項專利,隨後便以這兩項專利為由進行第二次訴訟,並在8月份予以公告。

  突擊獲取專利,趕在IPO的關鍵節點進行訴訟,很難不讓外界猜測恩捷股份此舉是為了狙擊金力股份IPO。

  站在監管的角度,顯然,會讓金力股份回復涉及的訴訟,直至問詢充分。

  同時,金力股份在鋰電池隔膜產業的創新地位亦會受到充分考量。當前,正是中國新能源產業與國外競爭的關鍵時期,產業鏈條上的中國企業做大做強,是資本市場鼓勵的方向。

  金力股份被上海恩捷專利訴訟的最終結局如何?市場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介紹:著名財經作家、《德林爆語》主持人。三分鐘財經脫口秀,每天一個資本真相,微信公眾號:delinsh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