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藥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這些「黃」色你認識嗎?

細心人都會發現,有許多的中藥名稱其實都與各種顏色有關,比如硃砂、青黛……

黃色,可以說是中藥裡面的一大族類,名稱裡面帶「黃」的中藥有很多,但是常用的卻是這五種,你都知道它們嗎?

1.黃連

俗話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吃過黃連的人都知道它到底有多苦!可是這麼苦的黃連卻著實是一味良藥。

《本草綱目》有載黃連性味「大苦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黃連功善瀉火,尤其是可以清瀉心火。可以治療心火亢盛引起的心煩不眠和熱病煩躁以及神昏譫語。同時黃連還很擅長清瀉中焦和大腸的濕熱,是治療濕熱瀉痢的要葯。

2.黃芩

相傳黃芩是醫聖李時珍都十分推崇的救命之葯,黃芩味苦,性寒,也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在用藥的時候按照品相被分為枯芩和子芩兩種,老根中空而枯的被稱為「枯芩」,善於清肺火以及上焦的實火,治療肺經有熱的咳嗽;新根中部堅實的被稱為「子芩」,善於清大腸火,瀉下焦濕熱,治療大腸有熱的痢疾泄瀉。除此之外,黃芩還可以治療由於濕熱引起的荒誕和癰腫瘡毒等症。

3.黃柏

黃柏也是一味性味苦寒的草本藥物,《本草求真》言其可以「大邪腎火,及清膀胱濕邪」,同黃連、黃芩一樣,它也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能,主要是可以清相火、退虛熱、保陰液。

黃柏尤其善於清除下部的濕熱,能治療由濕熱所致的血痢、便血以及婦女色黃氣臭的白帶和尿道澀痛的淋證。

可以看出黃連、黃芩、黃柏三味中藥功效類似,只是各自所善長不一樣,在用藥的時候也經常將這三味葯配伍在一起用以全方位的清除濕熱、瀉火,比如黃連解毒湯,就是以此三味配伍梔子用於治療高熱神昏、熱病煩躁。

4.大黃

大黃是十分有名的瀉下藥,民間大多知道吃了它會讓人拉肚子,它性味苦寒,善於蕩滌腸胃、峻下實熱,是治療積滯內停、大便秘結的要葯,可以清除腸胃裡實熱積聚的熱結便秘和痰水停留的水腫喘滿等症。

大承氣湯,就是以大黃為主葯配伍的經典方劑,用到了大黃、芒硝、厚樸、枳實四味中藥,可以治療熱結便秘、神昏譫語。

5.黃芪

黃芪的藥用迄今而至也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民間還多有以它泡水充當養生茶飲用。

黃芪性溫,味甘,是補氣昇陽的良藥。當人體衛氣虛的時候就會肌表不固,容易出現汗出不止的癥狀,此葯就正好可以補肺氣而固衛氣,所以常被用於表虛不固的自汗證的治療中。黃芪還可以補氣血,氣旺則血足,它補氣血的功能多被用於治療因為氣血虧虛無力托毒排膿或不易收口生肌的癰疽瘡瘍等外症。

除固表旺氣血之外,黃芪還可以有生舉中氣和利尿消腫等作用。

上面的這五味中藥就是中藥「黃」的代表,經常被用到相關的疾病治療之中,現代醫學中也偶爾會使用到其中的有效成分,五「黃」的功效,你都記住了嗎?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荷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