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史之亂”中唐軍的一次慘敗:二十萬大軍,最後僅剩八千

【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公元756年,唐玄宗不顧郭子儀、李光弼和哥舒翰等將領的勸說,執意讓鎮守潼關的統帥哥舒翰出兵進擊陝西境內的叛軍崔乾祐。

因為根據唐玄宗得到的情報顯示,當時駐守在陝西境內的安祿山部下——崔乾祐,手中只有不到四千人馬,而且還都是老弱病殘。

根據這個情報,唐玄宗認為崔乾祐這支叛軍根本就不堪一擊。

而一旦擊敗崔乾祐,那麽將會對鼓舞唐軍計程車氣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相反,此戰勝利的話,也會對叛軍計程車氣造成一定的衝擊。

所以,唐玄宗不顧眾將領的反對,執意下令哥舒翰出擊崔乾祐。

然而,對於熟悉軍事謀略的郭子儀、李光弼和哥舒翰等人看來,崔乾祐這支軍隊有些不正常,叛軍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前沿,很可能是誘敵之策——先吸引自己上鉤,然後再出動伏兵,對唐軍造成突然殺傷。

但是,面對皇帝的一再命令,無奈之下,哥舒翰只能夠聽從。

於是,他率領駐守在軍事重鎮——潼關的二十萬唐軍,離開潼關,開始向叛軍崔乾祐的所在地進發。

幾日之後,二十萬唐軍和崔乾祐所率領的叛軍,在靈寶的西原一帶相遇。

但是,西原的地理形勢卻非同一般——這裡唯一的路線不僅非常狹窄,而且南面靠山,北面緊靠著奔湧的黃河,一旦發生激戰,根本就沒有退路(南薄山,北阻河,隘道七十裡)。

也就是說,擁有精兵強將的唐軍,在這裡根本就施展不開自己的本領。

哥舒翰下令,把戰鬥力強悍的五萬人馬排在最前面,讓戰鬥力一般的十萬人馬緊隨其後,而自己則帶領剩餘的幾萬人馬在黃河的北岸為之擂鼓助威。

崔乾祐一邊率領軍隊駐守在險峻的營寨之上,一邊派出數千散兵前去誘導唐軍。

果然,唐軍很快就上鉤了——哥舒翰忘記了之前自己的顧慮,催促前軍快速前進。

面對沒有隊形、毫無紀律可言的叛軍,前面的唐軍頓時放鬆了警惕,並且還競相嘲笑叛軍可笑的樣子。

但是,就在唐軍嘲笑叛軍的時候,殊不知,在這股毫無隊形的叛軍背後,跟隨者另一支戰鬥力強悍和數量眾多的叛軍。

於是,就在唐軍高傲、毫無防備的時候,一邊的山上突然滾下數不清的巨木和巨石。

轉眼間,唐軍已經損失了大批人馬。

巨石和巨木之後,緊接著就是衝殺過來的大量叛軍。

剛剛被巨石和巨木造成巨大殺傷力,膽子已經完全嚇出軀體的唐軍,頓時便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而後面的唐軍,因為路線狹窄,巨石、巨木和死屍的阻擋,根本就施展不開自己手中的武器——長槍和長槊(道隘,士卒如束,槍槊不得用)。

哥舒翰想要用戰車進行衝擊,結果被叛軍用大量的草車所阻擋。

而且,由於風向的巨變,叛軍還點燃了草車,草車頓時散發出陣陣濃煙。

後面的唐軍認為叛軍在濃煙的背後,便不斷對著濃煙進行射擊。

直到天黑、箭支全部射盡的時候,才發現叛軍早已經撤離。

就在唐軍認為危險已經消失的時候,叛軍突然出現在了唐軍前軍的背後。

毫無防備的唐軍,頓時大亂,隨之大敗。

而後軍看到前軍大敗,一時間也跟著亂了起來,甚至就連河對岸的唐軍也亂了起來。

就這樣,整個唐軍便失去了作戰能力,全部混亂了起來,就連主帥哥舒翰也無力進行阻撓。

面對舉起屠刀、肆意殺戮的叛軍,急於逃命的唐軍慌不擇路,紛紛被擠進黃河之中淹死。

眼見局勢已經無法控制,哥舒翰只好帶領自己身邊的數百親軍逃回了潼關。

而那些敗退的唐軍,因為過於慌亂,紛紛掉入了為敵人所準備的三道深溝之中,不是跌死,就是死於亂軍的踩踏——據《資治通鑒》記載,當時唐軍為了應對叛軍,在潼關前面挖了三道深溝,每條深溝寬兩丈,深一丈,而當亂軍退回潼關之後,這三道深溝已經被自己的人馬全部填滿(人馬墜其中,須臾而滿)。

而到最後,哥舒翰所率領的那二十萬唐軍,僅僅回到潼關八千多人,不及二十分之一(士卒得入關者才八千餘人)。

此戰,唐軍可謂是慘敗,而且是整個“安史之亂”中,損失人馬最多的一次戰鬥!

參考史料:《資治通鑒·唐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