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腦萎縮疾病

腦萎縮(brain atrophy)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腦組織本身發生器質性病變而產生萎縮的一種現象。

病理上表現為腦組織體積縮小,細胞數目減少,腦室和蛛網膜下腔擴大。

本病多發生於50歲以上,病程可達數年至數十年,男性多於女性,可分為瀰漫性腦萎縮!

(包括皮層萎縮、小腦萎縮及皮層、小腦、腦乾萎縮)及局限性腦萎縮

(多見於局限性腦器質性病變後如外傷、血管病、顱內局限性感染等)。

腦萎縮原本是在CT或MRI檢查時,發現腦組織體積減小和腦室擴大等而命名的!

因此,腦萎縮是許多疾病的神經影像學表現。

1.病因和病理

腦萎縮腦萎縮系多因素導致。

遺傳、腦外傷、腦卒中、腦炎、腦膜炎、腦血管畸形;

腦部腫瘤、癲癇長期發作、煙酒過度、營養不良;

甲狀腺功能病變、煤氣中毒、酒精中毒、腦動脈硬化;

腦缺血、缺氧等均可引起腦實質破壞和神經細胞的萎縮、變形、消失。

臨床上高血壓、血脂異常、腦小動脈硬化是老年性腦萎縮的重要危險因素。

腦萎縮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腦血管長期慢性缺血,導致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

微血管的有效血液灌注不足,腦組織處於慢性缺血、缺氧狀態,腦細胞形態及功能受到影響,即形成腦萎縮。

其病理變化可見腦回變平,腦溝增寬,腦室腦池擴大,腦重量減輕。多為大腦皮質萎縮。

因萎縮部位和涉及範圍不同又可分為局限性和瀰漫性腦萎縮!

大腦、小腦、橄欖體、橋腦萎縮,皮質型和中央型萎縮。

2.臨床表現

腦萎縮腦萎縮的臨床表現分為大腦機能衰退和認知功能減退兩大類!

主要與腦萎縮發生的部位及程度有關。

瀰漫性大腦皮層萎縮以癡呆、智能減退、記憶障礙、性格改變、行為障礙為主。

有的伴有偏癱和癲癇發作。

局灶性腦萎縮以性格行為改變為主;

小腦萎縮以語言障礙、肢體共濟失調和意向性震顫為主。

1.全身癥狀

病變早期,患者常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腰膝酸軟;

手足發麻,耳鳴耳聾,漸至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喃喃自語,答非所問。

在軀體方面,常表現為老態龍鍾,發白齒落,皮膚乾燥,色素沉著;

或偏癱、癲癇,共濟失調,震顫等,神經系統癥狀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2.記憶障礙

近事記憶缺損發生較早,如經常失落物品,遺忘已應諾的事等。

隨著病情發展,漸至記憶力完全喪失。

3.性格行為的改變

性格改變常為本病的早期癥狀,患者變得鬱鬱寡歡,不喜歡與人交往;

或表現為沒有理想、慾望、對子女親人缺乏感情;

或生活習慣刻板怪異,性格急躁,言語增多或囉嗦重複,多疑自私;

或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別關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適而糾纏不清;

或表現為譫忘或躁狂,並有幻想、幻視、幻聽、失語、失認。

患者所有高級情感活動,羞恥感、責任感;

光榮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亦可出現睡眠節律的改變。

4.智能減退、癡呆

表現為理解、判斷、計算能力等智力活動全面下降,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勝任工作及家務;

漸至不能正確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齡、進食不知饑飽,出門後不識歸途,收集廢紙雜物視為珍寶。

病至後期,終日臥床,生活不能自理,不別親疏,大小便失禁;

發言含糊,口齒不清,雜言無章,終至完全癡呆。

3.檢查

1.臨床檢查

腦萎縮大腦萎縮患者除詢問病史及觀察癥狀外,可發現其各種神經反射均不同程度的遲鈍或減低。

淺反射如

表現遲鈍,肱二、反射、、膝、跟腱反射也可減低,偶可有病理反射出現。

小腦萎縮患者,通過臨床檢查可發現步態蹣跚、步幅寬大、不能沿直線行走、呈醉酒樣步態,閉目難立征;

睜閉眼均不穩,閉眼後尤為明顯。語言緩慢、頓挫,意向性震顫,病理征陽性、指鼻試驗欠穩準、跟膝脛試驗欠穩準。

2.神經影像學檢查

CT及MR(磁共振)等神經影像學檢查可發現腦組織體積減少、腦室擴大。

如果大腦萎縮可見腦皮質與顱骨板間隙增大,大腦溝增寬增深!

腦回變平縮小,側腦室及第三腦室擴大,側腦室前後角周圍密度減低。

小腦萎縮時可顯示小腦腦溝增寬增深,體積縮小,影像呈現分枝樹葉狀!

小腦周圍腔隙增大,第四腦室擴大。

如果有橋腦橄欖體萎縮,在神經影像上可見腦乾變細狹窄,周圍腔隙增大、橄欖體變扁平或縮小。

3.腦血管造影

可見腦動脈血管迂曲變細,有狹窄或閉塞。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檢查可發現血流減慢,血管阻力增加等現象。

4.診斷

根據病史、癥狀、臨床檢查及神經影像學等檢查對腦萎縮的診斷並不困難。

5.治療

腦萎縮治療原則為去除病因;

激活腦代謝功能,間接抑製疾病的進展;

激活處於抑製、沉睡狀態的腦細胞;

減少隨腦萎縮而產生的各種癥狀及併發症的發生;

維持殘存的腦功能狀態及改善生活品質。

1.對症治療

腦萎縮主要行對症治療,根據腦萎縮癥狀不同,對症使用相關藥物。

2.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對於腦萎縮患者有意義,尤其是在出現認知、運動功能障礙後,康復治療對功能恢復有重要價值。

3.儘早治療

早期治療應在各種功能障礙出現後6個月以內,此時治療恢復為最佳。

對發病6個月以後開始治療的患者,其恢復程度及速度均要比早期治療者差。

6.預防

腦萎縮

1.由於血管性疾病是腦萎縮的元兇,因此一定要積極防治那些影響血管健康的疾病!

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等,輕則調整生活方式!

改善營養結構,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重則藥物加以控制,當然用藥應當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2.定期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樣才能延緩和控制病情的發展。

3.合理用腦,大腦功能用進廢退,應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刺激大腦皮層不斷有新的興奮點產生,從而延緩衰老,減慢腦功能衰退。

4.注意飲食營養,改變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

平時可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飲食,便秘重者可配合飲用一些腸清茶、番瀉葉等。

此外,銀杏、丹參等活血、健腦的中草藥對預防腦萎縮也有一定的效果。

5.參加適合自己的身體鍛煉,如射門球、散步、打太極拳等。保證有充足的睡眠。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