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豬業“十三五”規劃今年收官,疫情之下目標如何實現

糧豬安天下。中國的豬肉消費佔肉類消費的比重常年穩居60%。同時,中國的生豬飼養量和豬肉消費量,均佔世界總量的一半左右。基於這樣的國情,中國高度重視生豬產業。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其中,《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生豬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是“十三五”期間生豬生產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但2018年8月起暴發的非洲豬瘟疫情,以及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都給我國生豬產業造成了極大影響。如何完成《生豬規劃》中提到的一系列目標,讓行業陷入思考。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疫情對產業的影響是慘痛的,但事物總是有著兩面性。比如,原本就趨勢明顯的規模化養殖結構受非瘟疫情影響,如今大量中小養殖戶退出,大型養殖集團產能恢復加快。

中央地方密集出政策穩生豬生產

儘管《生豬規劃》提示了“重點防範非洲豬瘟等外來動物疫病傳入”,但疫情洶湧來襲,讓整個行業措手不及。同時,因為生豬產業關涉民生,從而也引發了一系列影響。但為了穩產保供,從中央到地方密集頒布政策,穩定生豬生產。

2019年8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發展規模養殖、支持農戶養豬,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保障豬肉供應等五方面舉措。

2019年底,農業農村部制定的《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又明確提出,“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把生豬穩產保供作為農業工作的重點任務抓緊抓實抓細,千方百計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當前,肥豬、二元母豬、仔豬的價格均處於歷史新高,兩廣地區甚至出現仔豬一頭2500元的行情,而這個價格已經超過非瘟疫情前一頭肥豬的價格。年出欄量全國第一的養豬界“一哥”溫氏集團甚至開啟搶仔豬大戰。更有大型養豬上市公司,受高豬價刺激逆勢擴張,賺得缽滿盆滿。

可以說,不同以往的豬周期,這次豬真正站上了風口。並且,經歷了一年半的非瘟疫情,整個行業數據也逐漸從非常態走向常態。

由此再看《生豬規劃》明確提出的“十三五”期間生豬產業的發展目標,在生產方面,到2020年,豬肉產量達到5760萬噸,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2%,規模企業屠宰量佔比達75%;在效率方面,規模養殖場一頭母豬年提供上市商品豬數(PSY)達到19頭,育肥豬飼料轉化率為2.7:1;在生態方面,糞便綜合利用率>75%。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生豬產能恢復需求時間,2019年第三季度能繁母豬產能才開始逐漸回升,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可供出欄大豬數量會維持低水準,預計第四季度中後期可供出欄大豬數量將會顯著增加,產能恢復加快。但綜合全年情況,2020年豬肉產量維持低位,甚至小幅低於4000萬噸。

他說,疫情導致的突發狀況,使得生產目標或無法實現。不過,從其它目標來看,已經實現。比如,當前規模屠宰比例已經達到80%左右,高於目標。規模養殖企業快速發展,繁育水準提升,部分大型養殖企業母豬PSY達到22-23,年提供可上市的肉豬數量達到21-22頭,規模養殖戶平均PSY達到20~21頭,年提供可上市的肉豬數量達到19.5頭左右,均高於目標值。至於育肥階段的料肉比,國內已經達到2.6~2.7左右。

同時,《生豬規劃》提出“前10大養豬企業生豬出欄佔全國的3%”的目標,因為豬企逆勢擴張,前10大養豬企業的生豬出欄量已經佔全國10%。業內預計,2020年產能恢復期,前10大養殖企業生豬出欄量將達到6000萬頭,佔全國12%;到2021年,國內將出現2家養殖集團出欄量超過2000萬頭,並將有3-4家養殖集團超過1000萬頭,要想擠入前10,年出欄生豬的門檻已經提高到500萬頭。

疫情衝擊下的區域布局調整

綜合考慮環境承載能力、資源稟賦、消費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並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生豬規劃》提出分類推進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增長區和適度發展區生豬生產協調發展。

然而,疫情的出現打亂了這一節奏。《生豬規劃》提出的“500個生豬調出大縣出欄量佔全國總量的70%以上”,也因為疫情影響,很多過去的生豬調出大縣,已經變成缺豬縣。

因此,上述2019年底發布的《方案》提出了契合疫情暴發後實際情況的生產恢復目標,包括確保2020年年底前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的水準,2021年恢復正常等。並首次提出產銷平衡總體要求,東北、黃淮海、中南地區為生豬及產品調出區,要為全國穩產保供大局作出貢獻,實現穩產增產;東南沿海地區為主銷區,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達到並保持70%左右的自給率;西南、西北等地區為產銷平衡區,要確保做到基本自給。

《生豬規劃》中生豬養殖的布局設計,在正常年景是適合國內生豬養殖行業發展的。但疫情的暴發導致活豬調運受阻,容易出現產區豬賣不出,價格低;銷區豬肉供應緊張,價格暴漲,生產者和消費者利潤雙受損的情況。

林國發表示,產區積極發展生豬屠宰、加倉、倉儲、冷鏈運輸,有利於在產區留住就業、屠宰加工等稅收,利於經濟發展。從未來來看,仍需要堅持生豬養殖區域布局,但發展養殖的同時,需要配套屠宰、加工等延伸產業鏈,緩解疫情中斷活豬調運對產銷區的影響。

在國際競爭方面,“十三五”前期,我國生豬綜合競爭力明顯低於發達國家,不過形勢也正在發生好轉。

國內外生豬養殖成本存在差異,集中表現在養殖技術和飼料原料價格兩個方面。但這五年來,我國生豬養殖技術不斷提高。比如,養殖規模上升加上科學化養殖,單個養殖工人管理生豬數量也大幅提升,一些標準化的養殖場平均單個工人單批次管理生豬數量達1500頭左右生豬,折每年可以管理3000~4000頭生豬,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國內養殖技術及平均生產效能正在加快追趕全球先進水準。

但佔國內生豬養殖成本60%左右的飼料原料,由於國內土地及穀物、油料種植生產效率較低,導致國內玉米、豆粕價格較巴西、美國等穀物糧油主產國高出1倍左右。這使得國內外出現明顯的價格差。

不過在王中看來,我國要想完全達到歐美國家的成本並不現實,不僅在於技術和管理問題,還有資源稟賦。國內要做的是縮小技術上的差距,而非簡單的比較絕對成本。

《生豬規劃》還專門提出實施“互聯網+生豬”發展戰略,也在5年中取得進展。謀易谘詢首席顧問官、中加融達投資公司董事長王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整個“十三五”期間,產業互聯網開始出現一些雛形,主要是部分企業看到了AI智能技術和5G基礎建設帶來的產業互聯網商機。

目前,大型養殖集團的養豬場已經實現通過智能數據采集終端,實時監控生豬群健康、采食情況、溫度、豬舍氨氣濃度等指標。如果出現病情,可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及時治療,減少病情加重或擴散,降低人員巡視影響生豬休息及其它應激反應。而且大量的生產數據通過系統分析,可以尋找最優的餵養、管理方法,降低飼料平均用量,實現飼料成本下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