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殲20能獵殺F-22,憑啥?就憑它唄

  這篇軍評發表的時候,觀網軍工組應該正在前往珠海的途中了。國內各軍事媒體已經隨著珠海航展布展階段,一件件展品運抵現場,而提前進入了兩年一度的“航展時刻”。而在外媒這邊,也鉚足了勁,開始報導中國“最新秘密武器”。

由於到目前為止對中文的機翻工具仍然不太好用,因此“語言壁壘”仍然存在,這導致了即使是國內網絡上已經出現過清楚介紹的一些東西,在他們眼裡看來仍然是十分神秘。比如PL-XX空空飛彈,本周美國《大眾機械師》雜誌的日裔作者凱爾·溝上再次炒作PL-XX超遠程空空飛彈——然而,正如我們說的,可能他們的翻譯工具不太好使,這位老兄對於這種“革命性”的飛彈,顯然有什麽誤解。

另一方面,本周俄羅斯最大的PD-50浮船塢就這麽沉了,這個浮船塢的沉沒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年久失修——事實上浮船塢就是消耗品,如果蘇聯還在,PD-50早應該功成身退,被新一代的浮船塢所頂替,但……歷史沒有假如。所以,PD-50的沉沒表明,蘇聯的遺產終有吃完的一天。

但圍繞PD-50的沉沒一片愁雲慘霧之中,俄羅斯塔斯社本周又豪情萬丈高調宣布明年就要搶在中美之前,率先服役世界上第一種高超聲速洲際飛彈,同時卡莫夫設計局又展示了一種相當有創意的高速直升機設計。到底俄羅斯行還是不行?咱們再N+1次的來說說。

“超遠程空空飛彈”就一定是打加油機的?呵呵

本周,美國《大眾機械師》雜誌刊登了他們常用的日裔作者凱爾·溝上的一篇文章《中國新飛彈概念將如何癱瘓美國製空權》,稱中國空軍殲-16戰鬥機攜帶的PL-XX超遠程空空飛彈是和俄羅斯的K-100(KS-172,現在解放軍隨蘇-35引進了這種飛彈)空空飛彈類似的“地空飛彈上機”的產物,射程可能在300公里,主要用來打擊預警機、加油機這類的目標。然後基於這個臆想的前提,他談論了一番預警機加油機對於美國在亞太地區作戰的重要意義,以及一旦中國用這種飛彈將這些目標摧毀,會給美軍帶來什麽影響。

然而……這種說法啊,就很好笑。

殲-16攜帶PL-XX飛彈升空

PL-XX飛彈,還真不止這點能耐。

咱們這兒說的PL-XX,是指此前殲-16曾掛載參加紅劍17演習的那種火箭發動機動力的空空飛彈。根據相關論文的論述,這種飛彈的動力系統採用的是可調推力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這比霹靂-15、R-77-1和AIM-120D所採用的雙脈衝發動機更進一步,全程可以調節燃料消耗速度,而不是留一截藥柱在必要的時候開機。這就意味著,它的動力曲線可以更優化——在攻擊300-400公里目標的時候,它在彈道末端仍將有相當多的燃料,因此可以跟上目標的高過載機動動作——在這個距離上,它甚至可以攻擊包括F-22在內的現代化空優戰鬥機,而且目標單憑機動是無法甩掉PL-XX的。

而如果把全部燃料用於提高射程,在彈道末端靠慣性飛行,那麽這種飛彈的最大射程可以延長到700公里——此時由於飛彈燃料用盡,主要用於攻擊機動性不佳的預警機、加油機這類目標。

其實中國的超遠程空空飛彈也不止PL-XX一種,之前我們就曾寫過,根據不同的文宣資料,目前國內的遠程、超遠程空空飛彈已有4種。

其中目前已經接近服役狀態的是航空工業空空飛彈研究所的霹靂-15飛彈,該飛彈採用雙脈衝發動機,射程可以達到150公里,是殲-20、殲-16、殲-10C的主要空戰武器,而且該飛彈也在殲-11B等較老的飛機上進行過掛載,可以推斷,它和美國AIM-120D一樣,將會全面替換現役中程空空飛彈,把未來的空戰交戰距離延長一大截。

而霹靂-XX,由於尺寸較大,已經無法裝入殲-20的彈艙,主要是由配合殲-20作戰的三代半非隱身戰鬥機攜帶,如殲-16。這是一種開啟空戰新模式的飛彈,具體咱們後面會分析。

第三種,據此前文宣材料,是航天科工集團開發的“霹靂神劍”飛彈,該飛彈採用衝壓發動機動力,射程300-400公里,可以裝入殲-20的彈艙。

第四種,也是據文宣材料提到,航天科技集團四院開發了一款新型的全程可調推力衝壓發動機,該飛彈據稱是為國家某重點項目研製,而這一項目據稱是航空工業空空飛彈院的。據稱,這種飛彈的尺寸可能較大,不能在殲-20彈艙內攜帶。

這其中的第三、第四種飛彈,似乎可以視為霹靂-15和霹靂-xx的衝壓動力更新型,其要麽尺寸比霹靂15和霹靂XX更小,要麽是射程比後兩者更遠。不過,從相關消息也可以看出,其中“霹靂神劍”的可能已經較接近於裝備部隊,旨在替代霹靂-XX的大型衝壓彈,目前還在進行動力試驗,距離能夠真正實彈打靶也還有相當的距離。暫時我們可以不去討論這兩種衝壓飛彈,主要說霹靂-XX。

我國隨蘇-35引進了俄羅斯KS-172飛彈,是這種戰鬥機重要的“撒手鐧”

霹靂-XX作為一種超遠程空空飛彈,卻並不是冷戰時代就開始出現的超遠程空空飛彈的設計思路。

我們知道,遠程空空飛彈的發展,要追溯到冷戰時期,第一代實用化的“遠程”空空飛彈應該是蘇聯圖-28大型截擊機所配用的R-4空空飛彈和蘇-15用的R-8,這兩種飛彈都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服役,射程23-25公里,主要任務是攻擊美國的戰略轟炸機,這些飛彈都採用了半主動製導原理,其配置很大程度上就相當於是空中發射的地空飛彈。相比之下,美國的“麻雀”空空飛彈射程從10公里提高到30公里,是在越南戰爭時期,也就是1965年以後了。

在當時,20-30公里射程對於空空飛彈來說已經算得上是“遠程”,當然後來隨著技術發展,這個概念也迅速發生變化。1974年,劃時代的AIM-54“不死鳥”飛彈出現,這種飛彈的理論最大射程可達200公里(在試驗中擊落過203公里外的目標),如果用來對付戰鬥機目標,它的射程就只能是在100公里以下了,此時飛彈尚有較強剩餘動能,戰鬥機靠機動也躲不利索。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朗發射285枚“不死鳥”飛彈,擊落至少78架米格-21、米格-23、米格-25和幻影F-1、超軍旗飛機,伊朗甚至還用它攔截了“飛魚”和C-601反艦飛彈。

在動力段,或者較近距離上,飛彈能量較高,機動能力也就好,戰鬥機無法憑機動躲開(AIM-54擊落F-4靶機)

雖然R-4射程只有23公里,但在它誕生的時候,卻是不折不扣的遠程飛彈

後來,蘇聯針鋒相對研製了R-33、R-37飛彈,性能也和“不死鳥”基本相似。

80年代後半期,美國海軍開始研製AIM-152先進遠程空空飛彈,提出了使用雙脈衝火箭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兩個方案,要求射程達到185公里以上,全程平均飛行速度在3馬赫以上。衝壓型重量300公斤以下,火箭型重量172公斤,戰鬥部14-23公斤,主要任務是在AIM-54基礎上,進一步外推航母攔截圖-22M和圖-160等超音速轟炸機的範圍。不過這個計劃隨著蘇聯解體,於1992年被取消。

蘇聯R-33空空飛彈,這些較早期的遠程空空飛彈難以在遠距離上擊落戰鬥機的原因一個是飛彈在遠距離上燃料耗盡,機動性不行,還有就是當時的電子技術不行,容易被欺騙

其實美國也有過類似霹靂-XX的飛彈方案,就是當初準備替換不死鳥的AIM-152,採用雙脈衝發動機,射程180公里以上

不過美軍並未完全放棄實施遠程攔截的考慮,其AIM-120飛彈的最新改進型AIM-120D理論射程達到了180公里,實現了部分AIM-152雙脈衝火箭型設計方案的設計目標(AIM-120D重152公斤)。當然,實際上AIM-120D在攻擊戰鬥機目標的時候射程也是在100公里以下,比霹靂-15還是短了一些。(畢竟霹靂-15的重量和尺寸都要更大一些)

那麽,既然隨著技術進步,使用尺寸重量比“不死鳥”輕得多的飛彈,可以獲得與之類似的射程性能,那麽如果飛彈比它更大呢?

航天科技開發的霹靂-XX飛彈的設計,很有革命性——當然,其實美國那邊也有過類似它的想法。

美國空軍在2010年前後曾提出過一個B-1R設計方案,即給B-1戰略轟炸機換上F119發動機,最高速度達到馬赫數2.2,能夠超音速巡航,同時安裝AESA火控雷達,裝備AIM-120D飛彈。

其任務一方面是憑借本身的大口徑雷達進行超遠程截擊,另一個則是為F-22戰鬥機提供“飛行火力支援”,憑借高速飛行能力,發射AIM-120D飛彈,以取得最大射程,來攻擊敵方空中目標,包括戰鬥機。而如果敵方戰鬥機靠近,B-1R可以憑借長時間持續在2馬赫以上飛行的能力,脫離戰鬥。

雖然B-1R方案後來被否決——主要是因為AIM-120D飛彈的在射程最遠端的性能仍不足以攻擊高機動的戰鬥機目標——但這種“網絡化作戰”的思想卻繼續保留。

美國之後提出“無人僚機”計劃,後來發展成“自航式飛彈發射架”計劃,就是讓一種隱身的無人機攜帶遠程空空飛彈,在戰鬥機引導下實施攻擊。

無人僚機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美國近年提出的“飛行飛彈掛架”方案,當然,這個圖距離未來的現實肯定有差別,但實際上中國的超遠程空空飛彈扮演的角色和它差不多

更進一步,美國關於第六代戰鬥機的設想中,甚至提出有人駕駛戰鬥機不帶飛彈,憑借高度隱身性能,搜索和引導無人機攻擊敵方戰鬥機的設想。

而中國空軍的霹靂-XX,一方面,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具備在300-400公里上攻擊戰鬥機所需的機動能力;另一方面,飛彈同時具備高性能的紅外、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製導能力,甚至還有衛星數據鏈通信能力,可由殲-20在飛彈飛行中繼續更新目標資訊。

相信看的明白的朋友應該看得出來,這是一種獵殺先進隱身戰鬥機的武器。

殲-20可以在不暴露自身的前提下(殲-20的隱身性能和F-22基本相當),來搜索敵機,發現敵機也不必暴露自身來實施攻擊,而是可以直接命令配合作戰的,在遠離戰場上空盤旋的殲-16發射霹靂-XX,飛彈發射後就通過衛星數據鏈,由殲-20提供引導——就像潛艇利用被動聲呐將線導魚雷導向敵方潛艇那樣——在不驚動敵機的情況下,從天而降,一旦進入紅外\雷達複合引導頭的有效工作距離,敵方戰鬥機的隱身就被燒穿,飛彈將自行跟蹤目標,並將其擊落。

舉個例子來說,未來中國的殲-20就像一艘潛艇,藏好自己,做好搜索,發現敵人目標後,通過數據鏈呼喚遠方的“驅逐艦”(殲-16)發射“火箭助推反潛魚雷”來攻擊敵機,而F-22\35和自航飛彈掛架的關係,就是一艘核潛艇,放出一個無人潛艇,無人潛艇上帶一枚魚雷去試圖攻擊敵方潛艇。顯然,大家都看得出,中國的這種方法難度更低一些,有利於盡快實現。

這可能是最接近美國當年B-1R設想的武器系統,區別只是,我們的飛機性能沒有B-1R那麽極端,但飛彈性能比AIM-120D那是強得多了。

當然,未來安裝衝壓發動機的“霹靂神劍”裝備殲-20以後,殲-20之間也可以互相進行同樣的配合。

此前楊偉院士曾在講座上提到,他認為,未來最有希望的“第五代”戰鬥機方案,可能就是殲-20控制同型無人機的機群。這顯然比美國目前正搞的“自航飛彈掛架”強多了,與美國的未來有\無人機機群方案基本相似。

所以說啊,美國人現在說PL-XX的影響,顯然是低估了中國的技術能力和創新精神——不過這也不奇怪,尤其是這作者還是個日本人,日本自衛隊不是到2006年以前還認為殲-10是仿製米格-23麽?(直到在東海上空實際遭遇殲-10為止)

不過美國軍方和美國媒體當然不一樣,既然雙方目前提出的未來空戰的基本概念,都是如此相近,那麽未來誰能更快實現,誰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更合理,或許誰就是未來的贏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