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好的人生境界,竟然是這兩個字

01

在我們生活的當下,有的人沉溺於人世浮華,有的人專注於利益法則。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過度發達的時代,繁雜的各種信息讓我們應接不暇,使我們也變得浮躁。

生而為人,都在為衣食住行奔波,總有社會所賦予的角色要扮演,總有家庭的責任要擔當,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牽絆。

到了一定的人生階段,應該慢慢學會安靜,把一切都看得雲淡風輕。

蘇東坡說:“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只有心安靜,才能正確面對世事紛擾,心無物欲乾坤靜,安靜是為了擺脫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

只有心境空靈,才能容納萬物,生命也才會變得豐富,達到自由灑脫、逍遙自在的境界。

所謂“真空生妙有”,開鑿了池塘,明月總會映照,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閱世走人間,觀身臥雲嶺”,閱歷世事,行走人間,把身心寄托在世外雲嶺。

安靜與內心豐富並不衝突。

內心豐富的人既不害怕孤獨,也不害怕人群,因為他們既可以獨處,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平和。

其實,有故事的人,多數安靜超脫;而膚淺單薄的人,大多是浮躁不安。

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豐富的安靜。

02

曾國藩說:“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靜在心,不在境。”

清閑無事,坐臥隨心,雖淡飯粗衣,但自然有一段佳趣;紛擾不寧,憂患纏身,雖錦衣玉食,也覺得萬般愁苦。

有人說:“所謂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指安靜的生活。只有在安靜的氣氛中,才能夠產生真實的人生樂趣。”

安靜的起點是讓心靈放空,不受欲望的牽纏,拋開固有的偏見,在滾滾紅塵中,守住心底的一片清涼,從容不迫地享受平凡而愜意的人生。

豐子愷說:“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

安靜,不必遁入山林,與世隔絕,而是以“出世”之心,過“入世”的生活,在凡塵中始終保持著獨立與自由。

一個僧人,出家不久,耐不住出家的寂寞,就下山了,不到一個月,受不了塵世的煩惱,還是上山了,然後又不到一個月,耐不住寂寞,又下山了。

當他再次上山的時候,師父說:“你不如在廟宇和塵世之間的涼亭那裡,辦一個茶攤,賣茶過日子,不必拘束於佛門戒律,也不必認真地去做一個俗人。

僧人聽從了,還俗娶了媳婦,辦起了茶攤。

他每天下看塵世,上聽佛樂,也是自得其樂。

多年之後,媳婦去世,又過了幾年,他把茶攤送給了別人。有一天忽然跑進廟裡,跪在師父面前說,“我覺悟了”,然後端坐、坐化,修成了正果。

03

莊子說:“夫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

安靜,是為了窺得自然神機,獲得一種靈性,在平凡的生命旅程中發掘真我,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南北朝時的隱士陶弘景,有朋友勸他出山做官,他用一首詩回復:“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生活的秘密就是,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內心生活是不能與人分享的。

一個安靜的生命,無意去抵製世間的枯燥與貧乏,只是想靜享內心的豐富與圓滿。

一個安靜的人,與世無爭,不言人非,亦不去討好任何人。

“與其違心賠笑,不如一人安靜;

與其在意別人的背棄和不善,

不如經營自己的尊嚴和美好。”

只有做好自己,強大內心,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在自己的修養上花功夫,沒必要花太多時間用在別人對你的看法上。

生活是活給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會給你多大臉色。

一個安靜的人,總在默默堅強的生長。

在這喧鬧的凡塵,我們都需要有適合自己的地方,用來安放靈魂。也許是一座安靜宅院,也許是一本無字經書,也許是一條迷津小路。

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驛站,為了將來起程不再那麽迷惘。

一個安靜的人,定然是心中有美景的人。用眼睛去看的,那是別人的故事,用心去感知的,才是自己的人生美景。

保持靈魂的安靜,才是真正的大心境。

真正的大心境,並非放棄後的坦然,而是放下後的無意。人生有遇亦有別,遇時珍視,別前祝福,凡人凡事終是塵,莫讓過往雲煙迷惑了行程。

人生只為一大事而來,只為一大事而去。

內心豐富,才能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與蔥蘢。

安靜,並不是漠視這個世界,而是與這個世界若即若離,享受生命的完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