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放屁多,容易得腸癌嗎?排查腸癌,3個方法來得更靠譜

「屁大點事,也會是癌嗎?」

眾所周知,放屁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噗」的一聲,會給身體帶來一陣莫名的快感。一時放屁身體爽,一直放屁面子會丟慘。想想看,在偌大的辦公室,響起一聲聲屁響,別提有多尷尬了。

而36歲的小利,正是「多屁」的受害者。不知道是壓力問題,還是飲食不規範,相比於之前,小利最近的屁量有明顯增多的跡象,以至於嚴重影響到她的生活和工作。為了健康起見,小利根據自身癥狀,上網查詢了一下,發現不少觀點都說頻繁放屁是腸癌的前兆,這到底是真的嗎?

所謂的屁其實是腸道細菌不斷分解發酵食物而產生的氣體,簡單來說只要我們的腸道不斷與食物進行接觸,就會有「屁」從肛門排出。

但要注意的是,一個正常人一天的屁量大概會在6到20個左右,約等於500-150ml廢氣。當身體出現異常,屁量也會隨之而增多,但這真的和癌症有關係嗎?

針對這個情況,北京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的普外科醫師曾維根就認為:大腸癌是腸道粘膜正常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從而不斷生長、繁殖成癌細胞的一個過程。

但曾維根醫生強調,屁量增加其實更多與食物類型、進食方式、腸道健康狀況具有關係。例如平時攝入過多地瓜、芋頭、大豆等產氣食物、平時吃飯速度快或在吃飯過程中不停講話、腸道菌群不平衡等情況都會造成放屁量增多。

因此單靠放屁量增多而說明腸癌的存在,是並不科學的。

與其從放屁來發現腸癌的「蛛絲馬跡」,倒不如直接觀察大便形態來得直接,因為排出的大便在很大程度上是腸癌的關聯信號。

一、大便習慣改變

腸道腫瘤會削弱胃腸道功能並擾亂排便習慣,比如每天排便一次會變成排便多次,伴有便秘、腹瀉的癥狀,腸癌後期很可能有便秘腹瀉交替進行的情況。

二、大便形態改變

正常的大便多呈現香蕉狀,腸癌患者體內腫瘤變大會使排便通道變狹窄,因此大便很可能變細或排便困難。

三、大便有粘液或血跡

當腫瘤生長在直腸、結腸或者肛門口等部位會導致大便帶有粘液,甚至夾雜著暗紅色的血液,也有部分患者出現白色大便的情況。

當然以上這些只是生活中排查疾病的一些小手法,想再更直接確診腸癌,還是通過腸鏡檢查來得比較靠譜。對於那些年過45歲、曾發現過大腸息肉人群、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群,應盡量一年做一次腸鏡。

不過,對於癌症,預防遠比治療來得有效,所以想避免腸癌上身,生活中還得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盡量多做運動。

參考文獻:

1.杜聖富 夏國園,《大腸癌的相關因素和早期癥狀研究進展》,醫藥導報,Herald of Medicine,2016年S1期.

2.劉建東,《探討大腸癌患者病理特點及診斷方法》,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2016年05期.

3.王寧,《年齡不同 大腸癌癥狀有別》,健康報,2015-10-2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