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年第一“爆款”劇,比《歡樂頌》還扎心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 2019 火的第一部劇。

之所以會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雖然披著大女主的外殼,但實際上是一部家庭倫理劇。

蒂姐當時就在想,一部古代的家庭倫理劇都能如此引發共情。

那麽,如果誰能拍出一部聚焦當下,且製作精良的現代家庭倫理劇,將會很有市場。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正午陽光的新戲登陸熒屏——

都挺好

先來看看片頭。

這樣的畫面再配上蘇州評彈風格的音樂,什麽定位不言自明。

家長裡短,市民生活。

雖然片頭看上去很質樸,但該劇的配置卻相當「硬核」。

阿耐原著,候鴻亮製作,簡川訸導演(曾執導《歡樂頌》2)。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阿耐,據傳是江浙某企業高管,是個學機械的 60 後理工女。

不管是《大江大河》這樣時代巨著,還是《歡樂頌》這樣偏生活化的女性題材。

在她筆下,都駕輕就孰。

最難能可貴的是,她擁?有一般女作家沒有的理性和宏闊的筆觸。

卡司方面,也沒有滑水的。

女一號,是 wuli大姚,姚晨

很久沒接電視劇了,這次也是厚積薄發。

配角既有陳瑾倪大宏這樣的老戲骨,也有郭京飛、李念這樣的實力派。

還有一些在《知否》中大放異彩的寶藏演員。

這不,第一個鏡頭就是「林小娘」

(預告一下,後面「林小娘」的「紅狼」也會出現,他穿西裝比穿古裝帥很多。)

不過這次「林小娘」一點也不狐媚。

而是個端莊嫻雅,能給丈夫出謀劃策的「正宮太太」。

夫妻琴瑟和諧,女兒又乖又萌。

這樣的畫面發生在美國舊金山的花園別墅區,真真歲月靜好。

But,一個越洋電話打破了這一切。

丈夫蘇明哲的母親突然病逝。

明哲回國奔喪,妹妹明玉前來接機,兄妹二人見面的場景卻讓人有些意想不到。

看得出來,哥哥本想來個擁抱,但妹妹業務繁忙,接電話顧不上,哥哥已伸出去的胳膊無處安放。

母親新逝的悲傷,竟被一種尷尬的氛圍給衝淡了。

哥哥明哲帶些遺憾和責備口氣說起,為什麽母親去世的時候弟妹都不在身邊?

妹妹立刻列舉了一二三,貌似有理有據,但聽著卻像是在說別人家的事。

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

可失去母親的明玉非但沒有眼淚,還總是冷眼和冷笑,帶給人一種冷漠的寒意。

遺像中的母親已經不會說話了。

不過通過女兒的回憶,這個「奇葩」母親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找到了打開這個原生家庭的鑰匙。

這個家庭,很反傳統,很反常態。

母親既主內又主外,像個女皇;父親一問搖頭三不知,像個長工。

兩兄一妹,二哥成天撒嬌求抱抱,是母親的心肝;小妹則倔強孤傲,動輒和父母劍拔弩張。

為了讓大哥二哥接受最好的教育,父母接二連三的變賣房產,已成年的妹妹,還要和父母同居一室。

妹妹是有望進入清華的傑出人士生,可母親卻已家庭無力負擔為由,要讓她上免費的師范或直接參加工作。

說到底,還是那四個字的痼疾——

重男輕女。

這在我們這個有幾千年封建文(遺)明(毒)的古國,確實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就連在阿耐的作品中,也是個老梗。

大家都想起誰了?

對,一個「現象級」的電視劇人物——樊勝美

樊勝美原生家庭的瘡疤被揭開後,《歡樂頌》頻頻上熱搜。

網友們口誅筆伐的熱情有多高,我們身邊就要多少個樊勝美式的女孩和多少對樊父樊母。

雖然已經是互聯網+的 21 世紀了,可還有不少家庭在子女的養育上存在著性別歧視。

觀念之陳腐,簡直要逆向穿越回大清。

所以,塑造樊勝美這樣的人物很有必要,《歡樂頌》《都挺好》這樣的電視劇也注定會引爆話題熱度。

不過,幸運的是,明玉沒有活成慘兮兮的樊勝美。

母親的不公和冷漠磨礪了她,她成長為和安迪一樣笑傲職場的金領。

她有個性感的廚師男友,她在情場和在職場一樣不拖泥帶水,兩個人的吻戲,節奏很勁爆。

這樣帥酷又不失香豔的角色,很適合 wuli 大姚。

養眼且「直奔主題」的 CP,讓這部戲極具有吸引年輕閱聽人的都市感。

而正午劇傳統的年代感和細膩感,也沒有丟。

敘事結構很像當年的《何以笙簫默》,大段地穿插回憶,兩條時空線索並行。

蘇家三兄妹的少年版,選得很走心。

這些照片完美詮釋了什麽叫做「神似」。他們和他們長大時樣子,絲毫沒有違和。

還有母親腳上的這雙襪子,也是一抹回憶殺。

當然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故事有些環節的設置,就不太經得起推敲。

比如蘇家在城鎮,蘇父蘇母都是公職人員,家中卻有三個孩子。

還有蘇母提到的「免費師范生和醫院招工」,都好像是比較久遠的事情,和實際年份有較大出入。

這應該是編劇為了將故事拉到當下的時間環境中,而造成的年代感不清晰。

不過這些小瑕疵沒有必要太較真。

看這部劇,最重要的是看多子女家庭中手足之間的競爭分享、相愛相殺。

我們總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都不一樣長,父母有時也難免厚此薄彼。

尤其是面對現實的利益和責任時,父母與子女之間,子女和子女之間,更是一種複雜而微妙的互動。

老戲骨倪大宏就演出了耐人尋味的一幕。

蘇父(倪大宏飾)柔弱無骨地躺在大兒子明哲腿上,說話有氣無力。

但一聽說明哲要帶他去美國,立馬一個鯉魚打挺般得做起,元氣滿滿。

父親想定了要跟著大兒子養老,所以有意示弱。

女兒則早已看破這一切,因為她太了解父親的懦弱與壓抑。

至親至疏夫妻,至愛至恨兄妹。

蘇家二哥和蘇家小妹,儼然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他們在母親的葬禮上大打出手,母親的骨灰盒也被慘烈地摔在地上。

親兄妹鬧到如此不堪,蘇母的在天之靈是不是要反思一下,這個鍋她是要背的。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獨生子女時代已經結束。

更多的父母要學會平衡子女間的關係,尤其不能「寵兒滅女」;

更多的子女要學會和兄弟姐妹相處,這是與人生的幸福指數高度掛鉤的一門學問。

吵歸吵,鬧歸鬧,可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劇中那個很點題的物件上——麻將。

明哲的妻子給他推薦過麻將,是為了取悅上級。

蘇母死在麻將桌邊,可她臨死也沒參透其中的奧秘。

和了才是贏了,這是麻將的規則,也是中國文化、中國家庭的精髓。

親子關係、手足關係,是我們最早要面對的,也是最深刻、最本原的人際關係。

多少成人世界的齟齬,都源於原生家庭的傷痕;

而對家人的共情和理解,才是人生最高級別的釋然。

曾經相愛,曾經相伴,曾經厭棄,曾經怨懟。

但我們終將和解,因為血濃於水。

蒂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