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避險資金蜂擁而入 貨基規模激增收益續降

 

  ⊙謝達斐 ○編輯 張亦文

  盛夏7月,貨基在收益率持續下滑、多家公司限制大額申購背景下,單月規模增長仍高達約9300億元,排名歷史第二。

  貨基規模暴增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資金面寬鬆。在貨幣邊際寬鬆後,市場上資金充裕。二是投資品欠缺。今年上半年以來,A股持續震蕩,市面上各類投資品種欠缺,各路資金紛紛回流至貨基“避險”。

  貨基收益率與規模“冰火兩重天”

  中國基金業協會近日公布7月份公募基金規模顯示,截至2018年7月底公募基金資產合計13.83兆元,環比增長8.9%。其中,貨基成為整體規模增長最大助推器,其7月份淨值規模新增約9300億元,佔公募基金整體增長規模的81.4%。而在6月份,貨基的淨值規模較5月份下降了5779億元。

  在7月份貨基規模迎來大幅增長的同時,其收益率卻連續3個月下滑。Wind數據顯示,5月至7月,貨基年化收益率連續下滑,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24%、3.94%、3.63%。

  7月以來,受流動性邊際寬鬆等因素影響,同業存單收益率持續下行。同業存單是貨幣基金的主要配置資產,且是貨幣市場重要的流動性指標,其收益率下行帶動了貨幣基金整體收益率下行。Wind數據顯示,7月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較6月下降了8.3%。

  在此背景下,7月份多家基金公司推出了限制貨基大額申購措施,主要為了避免套利資金過快湧入而攤薄貨基收益。據公告,廣發貨幣、農銀匯理紅利日結、南方天天利等大體量貨幣基金均開始限制大額申購。

  即便如此,7月份貨基單月規模增長仍高達9300億元,在公募基金歷史上,貨基這一單月增長規模僅次於2015年12月。

  貨基成各路資金“避風港灣”

  實際上,6月份以來,隨著貨幣邊際寬鬆持續發酵、權益類市場表現欠佳、各類基金清盤數量激增以及各類金融理財產品頻頻“爆雷”等,貨基已然成為各路資金的“避風港灣”。

  有業內人士透露,很多機構買貨基的熱情很高。尤其在貨幣邊際寬鬆後,資金到處在找貨基買。

  北京某基金公司固收類投資總監也表示,貨基規模激增的根本原因是在貨幣邊際寬鬆之後,市場上資金突增。基於機構對資金未來仍會保持合理充裕的判斷基礎上,貨基3.5%左右的收益率仍具備吸引力,很多機構尤其是銀行仍會申購貨基。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認為,目前市場配置品種欠缺,因此不少資金流向貨幣基金。市場品種欠缺主要體現在權益基金表現欠佳、信用債持續疲軟、大量基金清盤、銀行貨基型理財產品發行乏力以及銀行傳統理財產品受到持續壓縮等方面。

  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持續震蕩,大多數權益類基金遭遇虧損。據相關統計,排除年內成立的次新基金,擁有數據統計的2105隻權益類基金中,1768隻基金均遭遇不同程度的虧損,佔比超八成。據最新披露的基金半年報數據顯示,2105隻權益類基金投資收益累計虧損1259.27億元。

  同時,7月份大量基金遭遇清盤,導致部分資金回流至貨基“避險”。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份,以結束託管日期統計的清盤基金多達71隻。截至7月底,年內清盤的公募基金數量已達339隻,是去年全年清盤數量的2.29倍。

  “對於這部分資金而言,貨基更多是一個避險和現金管理的工具。他們並非看中貨基的收益,而主要看中貨基保本的作用。對於銀行理財產品而言,如果轉型後沒有更強的競爭優勢,那麽,貨基規模還會繼續壯大。”天相投資研究中心負責人賈志表示。

  賈志同時稱,委外資金對於貨基的影響有限,只有一部分委外資金配置貨基,體量不大。目前委外資金主要是回表,到期不續。

  此外,隨著市場上其他類金融理財產品的頻繁“爆雷”,也擠出了部分投資需求。盈米財富基金分析師陳思賢表示,近期P2P集中“爆雷”,不僅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擠出了P2P投資者的短期投資需求,有部分資金流入貨幣基金。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