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場中東新的劫難,傳遞了三個不祥的信號!

這真是一場人間劫難。

看到不少西方媒體,都用了上面這張新華社的照片:一個護士懷抱著三個剛出生的嬰兒,正焦慮地打電話尋求救援。

人生的最初,就在悲劇中。一場驚天大爆炸,不僅摧毀了嬰兒們所在的醫院,而且還可能有數百人喪生,30萬人無家可歸。

即便黎巴嫩總理府,也多處被摧毀,總理的妻女也受傷。停泊在貝魯特港口的一艘維和部隊軍艦,據說也嚴重受損。

現場的慘烈,讓貝魯特省長在電視鏡頭前直接淚奔。那抹淚的場景,看得讓人格外心酸。

不想再複述悲劇了。

2020年太不尋常,新的劫難,三個不祥的信號吧。

信號一,警鍾長鳴,危機可能就潛伏在我們身邊。

黎巴嫩爆炸後,川普很激動,第一時間宣布,這很可能是一場“襲擊”,是“某種炸彈”所為,他還煞有介事地透露,這是“軍方人士”告訴自己的。

但美國的情報看來又錯了。

按照已初步查明的事實,發生爆炸的,是6年前被扣押在貝魯特港口倉柯瑞的2750噸農用化肥硝酸銨,直接導火索是工人焊接倉庫門,不想釀成了一場人間慘劇。

“懂王”的表演,應該也符合他看熱鬧從來不嫌事大的個性。

但,這不由讓人想起了墨菲定律(Murphy's law)。

美國一空軍基地的墨菲上尉在研究事故中發現: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這就是“墨菲定律”,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麽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如果大家看過電影《星際穿越》的話,對“墨菲定律”或許並不陌生。

這其實都說明一個問題:事故肯定存在隱患,應該也出現過異常現象的苗頭,只要一個隱患被堵住、一個征兆被提前發現,往往就能避免整個事故的發生。

所以,這次中東的大爆炸後,我看到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緊急召開視頻會議,指出黎巴嫩爆炸事件,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要立刻開展全國危化品儲存安全專項檢查整治。

這就對了!

國外的教訓也是教訓,警鍾必須長鳴,更不要忘了天津大爆炸的悲劇啊。

這樣的悲劇,應該不會是最後一次。

這個世界,來不得半點僥幸的。

信號二,國家治理能力,真的人命關天啊。

有點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奪命的2750噸硝酸銨,在貝魯特港口已經儲存了六年。六年無人過問,一炸世界震驚。

難道黎巴嫩從上到下都不知道危險嗎?

其實也知道的,但知道了卻沒能排除掉,更讓人歎息。

據透露,這批貨物是當年一艘船籍俄羅斯、掛摩爾多瓦旗的貨船,從莫三鼻克運往格魯吉亞的。但貨船行至黎巴嫩附近海域時發生技術問題,被迫停靠貝魯特港。由於黎巴嫩官員不讓貨船繼續航行,船東和船員最後棄貨。船上的硝酸銨也被卸貨,存放在貝魯特港12號倉庫內。

黎巴嫩海關也知道隱藏的巨大凶險,曾經六次提出請求,要麽將這批硝酸銨出口,要麽交給黎巴嫩軍方或者出售給民營炸藥公司。

但最終文牘旅行,都沒有了下文。這批硝酸銨就在倉柯瑞靜靜躺了六年,最終釀成大禍。

這就不得不談一下黎巴嫩的治理結構了。

黎巴嫩官方正式承認全國有18個宗教族群,包括4個穆斯林教派、12個基督教教派、還有一個德魯茲教派和一個猶太教派。

根據1943年簽訂的《國民公約》的協議,黎巴嫩領導層分權,總統必須是馬龍教派基督徒,議會議長必須是什葉派穆斯林,總理必須是遜尼派穆斯林。

這樣的分權結構,不能說沒有一點好處,但壞處也顯而易見,導致政治宗派主義。用BBC的話說,不同的派系、團夥最關注自身利益。為了利益,那腐敗就不會少。

在有關組織編列的全球腐敗指數中,黎巴嫩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38位。腐敗被認為已滲透到社會各階層。

有一種說法,在黎巴嫩,除了有統一的國旗、國歌和國徽外,其余一切都是各行其是。黎巴嫩前總統薩爾基斯曾感慨而言:“一個人怎麽能治理一個有260多個政黨和武裝組織的國家?”

黎巴嫩人也想改,也想反腐,但改革是一場革命,反腐必然觸動奶酪。這種政治架構,引發的更多是內鬥而不是進步。於是,我們看到的,是黎巴嫩一個又一個領導人被暗殺,是一次又一次的悲劇。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真的是關係百姓福祉,人命關天啊。

環顧這個世界,這樣的國家,就只有黎巴嫩一個嗎?

信號三,一個弱小國家的悲哀。

黎巴嫩更讓人歎息,還因為有強烈的對比。

曾經,首都貝魯特被認為是“中東小巴黎”,是中東的金融、旅遊和新聞中心,並以轉口貿易馳名於世,城市建設水準,更不是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可比的。

去過貝魯特的朋友都講,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城市也很多元化。常看到一些人在朋友圈驚詫,這個阿拉伯城市,怎麽很多女性穿著跟西方一樣,甚至更時髦更漂亮。

他們不理解黎巴嫩的國情,雖然是阿拉伯國家,但黎巴嫩很大一部分人口是阿拉伯基督徒,自然不會遵循其他中東國家的風俗。

最近40年,改革開放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個創造了腓尼基文明的地方,最近40年,卻一直掙扎在悲劇中。

內有各種分裂衝突,外有強鄰的虎視眈眈。

南邊是以色列。

回想起來,我當年應該也是去過黎巴嫩的,因為當時黎巴嫩南部不少地方,還在以色列軍隊掌控下。

東邊是敘利亞。

過去相當長時間,敘利亞在黎巴嫩是不設大使的,因為敘利亞認為,黎巴嫩就是自己的一部分,敘在黎還駐有重兵。只是2005年哈裡裡事件後,敘利亞才被迫從黎巴嫩撤軍,後來派了大使。

所以,我們聽多了來自黎巴嫩的悲劇。

1975年,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內戰,美麗的貝魯特一分為二,淪為廢墟。據估計,15年內戰中,有15萬人遇難,約90萬人(佔戰前人口的五分之一)流離失所。

1982年,又爆發了黎巴嫩戰爭,即第五次中東戰爭。沙龍率以色列軍隊攻入貝魯特,清剿阿拉法特的巴解組織,最終還釀成了震驚世界的“貝魯特大屠殺”。

然後就是以色列和真主黨幾十年的纏鬥。反正當年在以色列,時不時就聽到北部的壞消息,不是真主黨又向以色列村莊發射了炮彈,就是以軍越界痛打真主黨。

作為遊擊隊的真主黨,實力遠遠強於政府軍,這也是黎巴嫩的國情。

危機,在最近兩年不斷加劇。

持續的治理危機,必然導致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去年秋天,一場空前的野火席卷西部山區。據透露,黎自己的滅火飛機因缺乏資金無法應對火災,被迫向塞浦路斯、希臘和約旦尋求幫助。

為了增加政府收入,黎巴嫩政府隨後提議對WhatsApp、煙草、汽油等產品征稅,但這又激起民眾的憤怒,於是大規模抗議開始,黎巴嫩全國幾乎陷入停頓,經濟更遭到沉重打擊。

哦,還別忘了,這兩年敘利亞內戰,導致100多萬難民湧入黎巴嫩,更加劇了黎巴嫩的經濟困境。

今年的疫情和隔離,更讓很多黎巴嫩人揭不開鍋。目前黎公共債務佔GDP的比例達到了150%, 位居世界第三。據官方數據,青年失業率已經達到37%,整體失業率為25%。

世界銀行稱,現在幾乎三分之一的黎巴嫩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這次大爆炸,除了慘重的傷亡外,還帶來民生的危機,不僅僅30萬人無家可歸,而且,儲存在港口的大批轉運糧食被摧毀,這是很多人的口糧啊。

過去40年,很多國家抓住時機獲得了巨大發展,但也有一些國家卻由治到亂,走上了一條血淚之路。

這種悲劇,有外因更有內因,也不僅僅發生在黎巴嫩。

今天說得多了些,確實有點感慨。

當年在中東工作,常常在想,這些國家資源條件那麽好,人民對中國那麽友善,他們和西方關係也不錯,但為什麽卻總是那麽多的問題、麻煩,還有悲劇?

宗教的衝突,民族的矛盾,黨派的鬥爭,交織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還有一些大國的插手,更讓很多微小的問題不斷發酵,輕則是爆炸衝突,重則就是戰爭屠殺了。

以黎巴嫩為例,我們今天來看:

如果能及時堵塞各種漏洞,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

如果國家治理能力高超一些,是不是也不至於目前的境地?

如果周邊鄰居不那麽凶悍跋扈,是不是問題更好解決一些?

唉,回過頭來說,真希望黎巴嫩官員當年不那麽盡職盡責,如果放那船硝酸銨走,或許也就沒有今天的慘劇。

一切的如果,其實都不存在的。

真的,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只是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中國。

我們習以為常的,卻是很多國家最稀罕的。

2020年不尋常。中國,也要小心,更不能驕傲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