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用壯士斷腕的勇氣,向海派後人示範何謂“創新”

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

上海的美術界,難得在一場藝術個展上,聚得這般齊整。

瀏海粟美術館大堂的座位,貼了整整五排的名頭,剩下百餘位觀眾站著看完了整個開幕儀式。冒雨前來的,都是張桂銘的生前好友們,每個人都能說出和張桂銘先生的藝術交往,一點一滴,都是暖暖的人情。

展覽現場

昨天下午3時,“張桂銘藝術大展”準時開幕。

選擇在昨日9月4日開幕,因為昨天是張桂銘先生的八十誕辰的日子。

選擇在瀏海粟美術館辦展,因為張桂銘曾經在這主持工作。

No.1

線條是中國繪畫的根脈

第一展廳入口的牆面,放置著巨幅的張桂銘持扇照。

他儒雅地微笑著,人像化成了黑白,掌中的扇面是標誌性的張氏風格,赤橙黃綠青藍在腕下翻轉得精純熟稔,但又不失章法,躍動的色塊叫人欣悅。總之,人與扇面,俱是一番瀟灑。

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的張桂銘,有著扎實的造型能力和筆墨功夫,起初專攻人物畫,受益於青年時代在浙美的速寫積累。從《畫家齊白石》等獲獎作品中看出,早年的張桂銘被劃歸為浙派人物畫家是名副其實的。

《畫家齊白石》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由人物畫轉向花鳥畫。這一變革,他有意識地將中國畫色彩加強,將人物畫的花鳥背景突出,通過花鳥題材闖一條新路。

張桂銘1985年作品《彈奏》

二三十年前,張桂銘曾深有感觸地說,中國畫展覽一眼望去黑壓壓一片,看上去沒精打采的,表現手法大同小異。而油畫展廳,色彩多鮮明,他認為國畫要變革,要明亮起來。

他去德國遍訪當地的美術館,學習用馬蒂斯、米羅般的色彩讓人為之眼前一亮,與傳統的中國畫呈現出全然不同的面目。

張桂銘作品《燦爛》

在展覽的《融成》單元,張桂銘已經跳脫了被人指摘為花布的階段,色彩的運用已經爐火純青,做得到熱烈濃豔而不俗,蕭疏寡淡而優雅。

張桂銘作品《果蔬》

他在不斷地推敲中,達到了一種美的平衡。與此同時,他非但沒有擯棄中國畫在線條和筆墨中的優勢,更將其視為了中國繪畫的一條根。

No.2

求新求變 壯士斷腕

張桂銘學生王國安擔任本次張桂銘藝術大展的策展人。

他回憶,生活裡的張先生和藝術精進中的張先生,迥然不同。生活中的張桂銘溫和儒雅,對人對事始終心存善意,什麽事情都往好處考慮,從來不與人為敵,是令人尊敬的好好先生。

張桂銘

但是在藝術追求上,他“饒不過”自己的畫作,常常要和自己鬥氣,對繪畫的熱愛與欲望,猶如內心的一團烈火。

張桂銘

張桂銘終於以義無反顧的決心,與過往的畫作決裂。在藝術上的叛逆之心,決定了他的求新求變。他像壯士斷腕一般,捨棄自己在浙派人物畫已經取得的經驗,一反常態地選擇研究花鳥圖形,尤其是對花卉蔬果進行變形與提煉。

張桂銘作品《荷瓶》

終於在繪畫生涯的末期,張桂銘將其水粉黑的線條與誇張變形的花卉圖案和平塗色彩熔於一爐。

張桂銘曾說:

“藝術需要不斷創新,中國畫更要創新,繪畫是創新的藝術,它的創新最重要。因為創新的繪畫藝術,它絕不會因為人的離去而離去。”

No.3

他本應該畫出更多輝煌

張桂銘生前曾經提過,80歲生日時,要辦一場熱熱鬧鬧的個展。

上海的美術同道為他實現了這個夙願。

張桂銘

此次展出的張桂銘作品,也離不開他太太肖克珍女士的整理與遴選。

“張桂銘生前並沒有辦過個人大展,他總想在創作上精益求精,能把最滿意的作品拿出來給大家。”

中國新水墨代表人物、海派繪畫大師陳家泠認為,三句兩句是說不盡張桂銘的。

張桂銘是可以代表上海藝術審美高度的畫家。他的生命卻在藝術創作力最旺盛的時候戛然而止。就像打籃球的飛人突然斷了腿,本來是要代表上海去拿金牌的,叫人怎能不惋惜?

張桂銘作品《飛燕展翅》

學術主持謝春彥則表示,這場大展,是張桂銘留給後人的一本情感冊頁。

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裡,畫家有很多,但是能夠留下痕跡的並不多。張桂銘在天之靈應該會感到欣慰,他斑斕的色彩語言留在了上海灘,他的作品證明他在美術史裡具有一席之地。可惜的是,他本應該畫出更多的燦爛和輝煌。

張桂銘作品《彩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