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床半島北海道最後的生態秘境

知床,日語發音為Shiretoko,源自北海道原住民愛努人的語言,意為『大地的盡頭』。對普通日本人來說,這裡也是極其偏遠,很多人稱它為『北海道最後的秘境』。我讀莊子的《逍遙遊》,看到『北冥』與『鯤鵬』時,常會想起這個位於北海道東北角的狹長半島——這是一片荒野之地,原生林密布,平均海拔1500米的火山連綿起伏,棕熊、狐狸、紫貂、梅花鹿在山林中出沒,抹香鯨、虎鯨、海象遊弋在太平洋沿岸,冬季,虎頭海雕、白尾海雕和金雕在海、山之間遊盪……

出海,接近棕熊的領地

知床半島人煙稀少,卻是日本棕熊分布最密集的地區。

這裡正處於千島火山帶之上,綿延不絕的火山群,由半島頂端的知床岬起,一直延伸到北海道腹地的大雪山系,被稱為知床連峰,2005年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以知床連峰的山脊為界,知床半島的行政區劃一分為二,西北側鄂霍次克海沿岸為斜裡町,東南側根室海峽沿岸則屬於羅臼町。斜裡町的宇登呂小鎮是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樞紐,因普通遊人未經許可不能從陸路進入世界遺產保護區的腹地,體驗知床較為常規的方式是從宇登呂乘船沿海岸線前行,在鄂霍次克海的碧波中直抵半島盡頭的知床岬。

知床半島海岸線陡峭,溪流短促,在山上發源的溪水,很多還未來得及形成河流,便從海冰侵蝕和火山地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斷崖上傾瀉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另有一部分水源沿平緩地帶匯聚成小河,流入大海。一些看上去並不起眼的小河,是鮭魚的故鄉,秋天會有鮭魚從北太平洋經鄂霍次克海洄遊產卵,這些返鄉的遊子會引來森林中的一些不速之客——棕熊。

乘船從海上觀察到河口捕捉鮭魚的棕熊,是宇登呂海上之旅最令人興奮的一環,也是與棕熊相遇的最安全的方式。當然,遇見棕熊是需要時機和運氣的,根據嚮導的經驗,通常它們在清晨和臨近傍晚時出現的概率較大。我們在宇登呂乘船出海兩次,第一次幸運地看到了棕熊,第二次則沒什麼收穫。野生棕熊其實膽子很小,聽到我們船的馬達聲,立即放下口中的鮭魚大餐,一溜煙似的飛奔進了山林深處。

受「動物不怕人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這一錯誤觀念的影響,長久以來,包括日本人在內,常有遊人從車中扔出食物投喂路邊偶遇的野生動物,導致狐狸、梅花鹿等在公路沿線頻繁出沒,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大幅增加,危及到動物和遊人自身的安全。當地曾有一頭被命名為「香腸」的棕熊,它偶然橫穿公路時被駕車路過的人投喂,嘗到了香腸的美味,於是很快將人類、汽車和食物聯繫在一起,頻繁在公路沿線活動,保護區工作人員屢次警告未果。終於有一天,「香腸」出現在宇登呂一所小學的操場上,嚴重威脅到周邊居民的安全,保護區工作人員不得已將它擊斃。此後,當地相關機構加強了禁止投飼野生動物的宣傳,倡導人們與野生動物保持適當的距離。我們在宇登呂的知床自然中心看到了「香腸」的皮毛,它靜靜地躺在那裡,提醒著人們,一次無意識的接觸行為,也許會導致一個悲劇。

海浪中與抹香鯨擦身而過

觀光船的老闆長谷川先生,是當地頗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羅臼完整的海洋生態系統成就了他,夏秋兩季可以觀鯨,冬季可觀猛禽,除了風浪氣象,一年裡大多數時間他都在海上漂著,他的船搭載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愛好者和攝影師。長谷川先生常說,冬季的羅臼,比知床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要激動人心。

羅臼位於知床半島的東南部,乘船出海,可以遠遠看到礁石上聚集著成群的海鷗和海鸕鶿,這只是當地海洋生態系統的一個小小片斷。由於洋流的作用,知床附近的鄂霍次克海與太平洋海域漁業資源之豐富,在世界範圍內都屈指可數,同時由於鮭魚的洄遊,這裡的海岸線經常聚集著大量海鳥;到了冬天,並不寒冷的氣溫,加上海面四處漂浮著可以隨時落腳的流冰,使得這裡成為生活在堪察加半島、庫頁島、烏蘇裡蘭與中國東北的虎頭海雕、白尾海雕的重要越冬地,屆時,世界各地會有大批動物攝影師來到羅臼,近到俄羅斯,遠到南非,美國國家地理和英國BBC 的拍攝團隊也是這裡的常客。長谷川先生的平板電腦裡保存著許多他的主顧們拍攝的海雕照片。

夏秋兩季,根室海峽常有鯨魚出沒,夏天有虎鯨和鼠海豚,到了秋天,成群的魷魚會引來體長可達15米的龐然大物——以魷魚和大烏賊為食的抹香鯨。長谷川先生的觀光船配備了先進的聲納系統,可以方便地觀察鯨魚的活動。

我們到羅臼時正值秋冬之交,我和攝影師在觀光船上眼巴巴地盯著海面,除了翻滾湧動的海浪,只能看到鼠海豚在船邊飛速潛行,遲遲不見大型鯨魚的蹤影。長谷川先生暫時關閉了引擎,隻留下聲納忙碌工作。不久,海天交接處出現了向上噴起的水霧,聲納同時捕捉到了「鯨歌」,船急速調頭,開足馬力向鯨魚的方向疾馳。這是一隻巨大的抹香鯨來到水面換氣,鼻腔噴出的水汽急促有力地飛向半空,如同一台蒸汽機車停在那裡。當我們靠近的時候,它的這次亮相已經接近尾聲,甩動巨大的尾鰭,垂直扎入水底,在海面上留下一圈巨大而平整的水紋。

徒步山林造訪鴞族隱者

宇登呂的「知床五湖」,是散布在知床半島山脊西北側的一系列林中湖沼的總稱,也特指其中形狀不同的五大湖泊,它們沒有名字,隻按照排列順序被稱為一湖到五湖。申遺成功後,作為成熟景區,「知床五湖」成為知床半島的一處地標,前來探訪的遊客絡繹不絕。這些湖泊風景各異,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湖,站在這裡的高架木棧道上,可將半島的「脊樑」——知床連峰的全貌一覽無餘。

秋冬之際,行走在群山包圍的湖泊之間,天氣變幻萬千,光線也捉摸不定,除了由薩哈林冷杉、白樺、柞樹、楓樹、花楸等各種北方樹木組成的原生林,這裡還分布著知床堇等很多瀕危高山植物,以及啄木鳥、野鴨、花栗鼠等鳥類和動物。

與相對成熟的「知床五湖」自然體驗區相比,羅臼的戶外體驗項目開發程度不高,接待能力有限,自然風貌更為原始,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世界遺產區的自然生態,目前隻面向散客。

羅臼湖高山植物與濕地徒步路線,全程約6公里,幾乎全是在山裡開出的泥土路,只有後半程進入濕地區域時才修建了簡易的木棧道,有一定強度,並不適宜普通遊客。來此徒步要事先預約,由嚮導指引,換上當地提供的雨靴進入徒步區域。我們的嚮導是一對姓後藤的姐妹,兩人原本住在東京附近的千葉縣,姐姐因為做一些與環境相關的政府項目來到知床,後來決定留下,開設了一個旅遊嚮導網站;妹妹原是插畫師,後來也被羅臼的自然魅力所吸引,與姐姐共同從事嚮導工作。她們希望通過少數人的自然體驗,喚醒人們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同時引起人們對保護自然資源的關注。

進山前,後藤妹妹對我們進行了簡單培訓,比如:盡量直行,不要繞路,避免踩踏周圍的植物;每隔一段時間要拍幾下手、喊幾聲,示意可能潛伏在林中的棕熊有人路過,讓它們主動遠離人類。嚮導攜帶的裝備很齊全,包括防熊噴霧器和用來裝排泄物的容器——徒步路線上設定了簡易廁所供徒步人員使用,使用後要自己把排泄物帶走。

羅臼湖徒步路線的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由於冬季時直面來自西北方向的凜冽海風,在這裡能看到耐寒的花楸、嶽樺、偃松、苔蘚和一些在日本本州海拔3000米以上才能看到的高山植物,其中一些是知床半島特有的珍稀亞種。在徒步小徑上,我們邂逅了正在曬太陽的狐狸,在一片湖沼邊還看到棕熊留下的足跡——其實我們一直都行走在棕熊的活動範圍裡。

晚上,我們來到羅臼郊外一處毛腿漁鴞的民間觀測站。車在距離適合普通遊客的徒步路線觀測站很遠的地方停下,我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下車,輕聲關門,輕手輕腳地走進觀測站,交談也盡量壓低聲音,近乎耳語。毛腿漁鴞是所有鴞形目(俗稱貓頭鷹)中體型最大也是最稀有的一種,主要分布在日本北海道、俄羅斯庫頁島、烏蘇裡蘭、中國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毛腿漁鴞臨溪而漁,被稱為「深山的隱者」,在俄羅斯和中國東北的深山裡極難覓其蹤跡,北海道現存100多隻,其中數十隻

棲息在羅臼,這個觀測站幾乎是世界範圍內唯一可以經常看到毛腿漁鴞的地方,由一位老奶奶常年堅持運營。我們運氣不錯,遇見一只在溪流邊等待時機捕魚的毛腿漁鴞幼鳥。為便於觀測,觀測站使用名古屋大學開發的一種特殊的LED 照明燈,對毛腿漁鴞經常出沒的一條溪流進行照明,燈光經過特殊處理,不會對毛腿漁鴞的眼睛造成傷害。

在宇登呂和羅臼徒步的幾天裡,我逐漸意識到,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像我們這樣的遊客,都是受到大自然恩惠的一方,而野生動植物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知床之所以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與當地人自覺自願地關懷和保護密不可分,他們說:人類在這裡是打擾動植物生活、生長的,要時刻抱著給它們添麻煩的心態。

在太平洋漁場患上『厭食症』

知床坐擁西北太平洋漁場的天然優勢,無論宇登呂還是羅臼,太平洋鮭魚的產量和品質在日本都堪稱頂級,此外知床還盛產魷魚、多線魚、鰤魚、鱈魚、堪察加蟹(俗稱「帝王蟹」)和昆布(海帶)等水產。

在一家以「知床料理」為招牌的小店,我們原本打算大吃一頓海鮮,不想老闆娘為我們推薦的是一種「噗嚕噗嚕定食」——黑胡椒炒豬肉配捲心菜絲的套餐。我們問招牌菜怎麼不是海鮮?老闆娘莞爾道,當地人早就吃膩了生猛海鮮,倒是家畜的肉食和蔬菜拉麵大受歡迎。我和攝影師不禁苦笑:這是一種多麼奢侈的「厭食症」呀!

當然,海鮮仍然是知床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羅臼漁港的水產貿易比宇登呂更顯繁榮,多線魚、鮭魚、魷魚的產量在日本名列前茅,讓羅臼町有了「魚之城下町」的美譽。從溫泉酒店,到被列入米其林北海道美食指南的上品海鮮料理店,在羅臼,不間斷的海鮮美食體驗,讓我們也幾乎患上了當地特有的「厭食症」。

在知床的眾多海產品中,鮭魚貌不驚人,卻擔當重任——煎鮭魚、以鮭魚為主的海鮮拌飯、刺身構成了知床日常的飲食。

鮭魚(圍繞鮭魚的名稱、屬性劃分存在很多爭議,本文所講述的鮭魚,主要指分布在太平洋海域的太平洋鮭)是鮭科魚類的泛稱,英文名為Salmon,在港台地區稱「三文魚」,在中國東北也稱大馬哈魚。

鮭魚多數具有洄遊行為,生性喜歡冷水,在北半球陸地或島嶼上的淡水出生,幼魚遊到海中,經堪察加半島、阿留申群島至白令海峽與阿拉斯加海域棲息,在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生活3~5年後,再遊回出生的河流產卵。除了駝背大馬哈魚(庫頁鱒)之外,鮭魚普遍具有識別記憶生身河川的本能(導致這一行為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論),待性成熟後,便浩浩蕩蕩地沿海岸線南下,至北美西海岸、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日本、朝鮮半島東部沿岸,返回故地的河流交配產卵,之後便力竭身亡。

因為毗鄰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太平洋、北海道成為日本鮭魚捕獲量最高的地方,知床的羅臼和宇登呂都是北海道屈指可數的高產海港。我們參觀羅臼漁業協會時,正好趕上滿載鮭魚的漁船回港,工作人員按照鮭魚的品相分揀,裝在不同的水箱裡,用冰塊保溫,再用叉車運走。其中可以看到「鮭兒」這樣的極品鮭魚,它是日本產太平洋鮭魚裡最名貴的一種,脂肪含量比普通鮭魚多出20%~30%,被稱為「幻之鮭魚」。

從北海道鄂霍次克海沿岸最大的城市網走,一直到知床的宇登呂和羅臼,海岸上都能看到釣鮭魚的人。從一種重要食材到一種生活方式,在日本,鮭魚與平常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對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來說,鮭魚更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為了保護鮭魚資源,日本禁止捕撈已經洄遊進入河流的鮭魚,同時在很多鮭魚洄遊的自然河道設定繁育中心,對鮭魚進行人工取卵繁殖,以確保這一資源能夠不斷延續下去。

國立公園與世界自然遺產

完整的海洋生態系統與豐富的針闊葉混交林資源,讓知床成為東北亞地區獨樹一幟的海洋與陸地雙重自然生態樣本。2014年,是知床國立公園設立50周年。2015年,是知床成為世界自然遺產的第十個年頭。

知床半島入選世界遺產的理由

1. 海洋生態系與陸地生態系相互作用的典型案例,其稀有生態的形成受南下的流冰影響,是北半球能夠看見浮冰的最南地區之一。

2. 作為毛腿漁鴞與知床堇等瀕臨滅絕,固有動植物生息的地區,是鮭魚、海象、鯨魚等海洋生物生存的重要海域,同時也作為世界性瀕臨滅絕的海鳥與候鳥的重要棲息地。

適合普通遊客的徒步路線

「知床五湖」徒步路線

嚴格分為面向戶外徒步散客的深度路線和面向旅遊團的大眾路線。為了保全知床脆弱的森林生態系統,除了一湖,其餘四個湖泊都限制團體遊客入內。一湖設定了安裝電網的高架木棧道,以防止野生動物進入。其他四湖的徒步路線均為地面小徑。體驗時間因人而異,當地豐富的動植物值得花上至少半天時間。

「少女的眼淚」瀑布徒步路線

乘船前往知床岬的時候,可以從海上看到這條瀑布:兩條水流從斷崖上的岩石中流出,形如兩行淚水,所以被稱為「少女的眼淚」。從知床自然中心出發,徒步穿過一片林地,視野忽然開闊,一片蔚藍的大海橫在面前,一側的山崖上有瀑布流向大海。徒步往返大約一小時。

特別提示

■兩條徒步路線的運動量並不大,適合初級和中級戶外愛好者,但均需要嚮導帶路。

■徒步前,需按照要求清掃鞋底,防止帶入外來植物的種子;只能攜帶純凈水與不含糖的茶飲料,其他飲料均禁止帶入;行前有簡短培訓,會觀看一部十分鐘左右的短片,內容是如何避免遭遇棕熊和遭遇棕熊時的安全對策。

■在宇登呂的知床自然中心,可以看到知床自然資源的展示和說明,同時有紀念品出售。

漁港美食

■看似樸素的漁港小鎮羅臼,在飲食方面展現了非常奢華的一面。日本肉質最肥美的多線魚就產自羅臼,是羅臼代表性的海產之一,也是極為珍貴的食材。羅臼的米其林餐廳「鄉土料理·鰍」,鎮店之寶是一種顏色像葡萄、色澤和肉質都很飽滿的大蝦,當地人稱「葡萄蝦」,學名叫作林氏異腕蝦,是分布於北太平洋的一種深海蝦,據說遇到危險時會噴出藍色光霧迷惑、恐嚇敵人。因產卵量較少,葡萄蝦非常稀有,也是非常珍貴的食材。

■位於宇登呂中心區域的國道服務站就有美味的鮭魚拌飯可供享用,新鮮的鮭魚片和鮭魚籽令人垂涎。國道服務站正對面有一家名為「荒磯料理 くまのや(熊之屋)」的料理店,除了海鮮刺身料理,使用海鮮湯和蟹肉的鹽味拉麵也是其特色。

特別提示

宇登呂國道服務站所在的建築物,也是知床世界遺產中心所在地,知床半島的相關展示、介紹一應俱全,初到知床,可以在這裡顧問、搜索相關資訊。

撰文郭睿圖片許陽、郭睿插圖TnT

本文摘自《中國國家旅遊》雜誌,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安裝該雜誌APP。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