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2℃!北極圈附近到底應該什麽樣?

北極的夏季越來越熱,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可我們必須明確的是,地球的回暖並不是這一兩年或這幾十年才出現的事情。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7月30日下午2點30分,位於北極圈內的挪威班納克地區(大概位置在北緯70°,東經24°附近)都測到了32℃的高溫,而該地區周末兩天也都分別達到31℃和30℃。

班納克地處北歐頂端,高於北極圈下緣560公里。此外,挪威西部的峽灣地區也在近日飆上33℃高溫......

很多人認為,北極大部分地區的畫風應該是這樣的

以上,是這近一兩天內,被國內新媒體大加評論和演繹的新聞主體,以其衍生出的“北極圈溫度已突破30℃,背後隱藏的原因令人細思極恐!未來,可能誰也逃不掉…”、“北極圈罕見32℃高溫,在我們有生之年,或許再也看不到北極熊了”、“北極圈32℃,這個地球的冷氣機正在癱瘓”……

這類資訊數不勝數,每條幾乎都有很高的點擊率,讓籠罩在北方大部分地區桑拿天兒裡的吃瓜群眾們感到更加的透不過氣兒來。

你不得不承認,以手機為主要傳播工具的新媒體,其影響力之強大,不亞於一切傳統媒體,你沒見北京地鐵裡整齊劃一的“捧笏上朝”麽......

在常人眼裡,32℃,與印象中冰天雪地的北極,似乎不著邊際,但在北極地區做連續觀察的自然科學工作者們的眼中,32℃的記錄,好像來得倒是並不那麽的突然。

外媒新聞中所關注的地區位於歐亞大陸西北角的挪威西-北部海岸,包括峽灣區(北緯60°附近至66°34′即北極圈地區)和挪威北極地區(北緯66°34′至北緯71°附近歐亞大陸最北點)。

巧得很,以上描述的這些區域均在我們2016至2017年間,三次北極考察的工作區內或與之相近的地區,因為我們的工作面正好從北緯60°的峽灣區南緣到北緯69°40′的挪威北極地區,和新聞中重點描述的32℃氣溫觀測點——北緯70°附近的班納克非常接近(相距不到1個緯度)。

雖然我們的相關工作還在國內外相關部門的關懷下有條不紊地進行,但目前可以先揀一些手頭上的一般資料照片發出來,力求讓大家對近期這一區域的情況有一個“身臨其境”的了解。

莫舍恩地區

(北緯65°東經13°,距極圈還有“最後1緯”)

非常溫暖的冰川融湖(你看周圍的植被,可不是近年來才融出來的喲),四周是以樺木科和楊柳科構成的闊葉林,以上是歐洲雲杉構成的針葉林

接近北極圈的花海,這些黃色的花幾乎都是株高30cm以上的蒲公英和毛茛

周邊海拔400m左右的牧場上發育有株高15-20cm左右的禾本科牧草草場,可飼養不十分耐寒但出肉率非常高的海福特牛,它們的腱子肉彈性十足,特別適合煎製三分熟的牛扒

耐冷涼而不耐寒冷的食用大黃生長被種植在山間,它的葉柄可以吃,是酸蘋果味兒的,當地人拿它做果醬

好吃的茶藨子碩果累累,這裡距離北極圈還有最後百公里

晚間遇到馴鹿北歐亞種,在平均株高10-30cm高的草地上休息

挪威北極圈地區

(北緯66°34′及內緣附近)

盛夏季節的柳蘭盛放出嬌豔的花朵

在苔原上現果的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它們是棕熊最喜歡吃的水果,味道和藍莓差不多

如果你不看屋頂上標識的緯度,你能想象出這掩映在高草與矮樹叢中的建築就是著名的北極圈中心嗎?

進了北極圈你以為該冷了是吧,不,由於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這裡十分溫暖濕潤,夏季出現30℃以上的溫度不足為奇喲,你看這歐洲赤松長得多好,這樣的森林可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喲

進入北極圈以北70公里,你能感覺這裡是北極嗎?這裡的牧場也不是近幾年才有的喲

博德,進入北極圈以北已經將近1個緯度了,除了遠處高山上有積雪,海邊的森林、牧場依然十分青翠

羅弗敦群島地區

(北緯68°東經14°)

這裡是美麗的羅弗敦群島中部,北緯68度多一點兒,進入北極圈都1°多了,遠處冰鬥裡的冰川可不是近些年才融化乾淨的喲,剩下的一點點白,那是冬天的積雪。你再看這裡,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一個也不少,咱們到林下看一看,不知有多豐富呢

我在這裡測量柳蘭的株高是50cm,咦,這是北極人的日常裝束嗎?

喜歡大太陽的東方罌粟(觀賞植物)在羅弗敦群島盛放,背景都是北極地區特有植物

特羅姆瑟地區

(北緯69°東經18°)

這裡是羅弗敦群島去往挪威北極城市特羅姆瑟的路上,北極圈以北2°多,路邊在盛花期的柳蘭高度超過60cm,森林以歐洲雲杉與歐洲赤松構成的針葉林為主

這是北緯69°多一點的挪威北極地區最大城市——特羅姆瑟郊區,你看這裡草高林密的樣子,給薩米人馴養的馴鹿以豐富的口糧

這裡已經接近我們工作區的北緣了,北緯69°半還多,公路邊的樹木依然蔥蘢

看,我在這接近北緯70°線附近找到了什麽,是珍貴的蘭科植物!

同樣在這裡,進入北極圈都3個多緯度了,一隻蠣鷸在花草樹木間享受和暖的夏天

回到北緯69°的特羅姆瑟市,有人居住的大城市更熱,你瞧,夏日的北極之城,遠處,林木森森,近處,芳草萋萋

來,我們做一個小結。

眾所周知,地球的兩極,南極比北極冷,南極地區是一片被寒冷海流完全隔絕的無常住居民大陸;而北極地區則是被周邊全是有發達國家“居民區”的大陸包圍著的海洋,海水本來就暖和,而測得高溫的地方長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就更加的暖和。

這幾年,附近極圈周邊盛夏季節達到26℃到30℃的時候很多,如果有熱浪來襲,恰逢中午,氣象又特別好,太陽當頭照,出現個32℃的高溫,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當然,我們要把這個數字記錄在冊,然後去想更為長遠的應對策略。

而“細思極恐”、大驚小怪、言辭過激的輿論,則很容易引發不必要的其他社會問題。

北極的夏季越來越熱,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可我們必須明確的是,地球的回暖並不是這一兩年或這幾十年才出現的事情。

這是她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在距今1萬年以來,我們的地球母親,終結了她被稱作“第四紀冰期”的“人生階段”,進入到一個新階段——“間冰期”,冷了200多萬年的她,逐漸開始變得暖和了起來。

然而,直到現在,還遠沒有達到她孕育生命以來最和暖時期的溫度,因此作為她的孩子,該如何正視這樣的事實,努力改變我們自己的生存方式,因勢利導地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才是擺在我們眼前最現實的課題。

(段煦 文 / 圖片內容除作者本人照片外,均為作者本人攝影)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