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俊峰:面向智能汽車的未來 車企主動轉變以尋求合作夥伴

12月18日,由騰訊汽車主辦的2018全球汽車AI大會正式拉開大幕,近50位來自全球頂尖科技公司、汽車企業高層以及國內外學術專家齊聚北京,共同為AI與汽車產業的深度融合建言獻策。

在主題為“邊界與融合——技術推動下的產業未來”互動研討環節中,科大訊飛副總裁、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俊峰表示,為了面向智能汽車的未來,主機廠的內部流程和體系開始轉變,開始尊重和尋找更多行業裡有技術、有資源的合作夥伴。

他表示,科大訊飛對於安全邊界的把控,體現在語音互動帶來的主動安全問題。“如果在車上是高速情況下,一秒鐘帶來的是30到50米的距離,這一秒鐘如果說因為要讓一個用戶多說一句話,或者多思考一秒,從怎麽說這個邏輯上面這樣的浪費,這個影響就可能會造成一些事故,這是因為互動帶來的主動安全問題。”

在談到車企自主開發軟體的問題,劉俊峰認為,真正具有自己軟體核心能力的車企,而且逐漸有一些產品開始對外迭代的車企已經不少了。

“做軟體是對硬體負責的一種表現。只不過這個階段是不是有相應的能力和資源、人才,在這個事情上可以垂直投下去,並進一步做差異化的競爭力。有志向真正為了讓他的用戶得到他的品牌特殊的體驗的,有這種訴求的車企會至死不渝的。”他如是說道。

以下為採訪實錄:

陳瑤:很高興,我作為今天論壇的最後一場圓桌沙龍,我們做一個happy的ending。因為剛才大家可能聊了很多,也說這是一個寒冬,寒冬裡面肯定也是有暖陽的,今天我們在座的六位沒有傳統的OEM,所以我相信大家能聊得相對來講更加開放一點

既然剛才我們一直在說今天的主題詞叫做邊界與融合,其實對我自己來講,我特別深有感觸,我既不是學內燃機也不是學傳統汽車的,我是學新聞的。但是我們作為汽車媒體來講,大家說為什麽你們會辦全球AI汽車大會,你們要做科技媒體做的事情。

這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個邊界和融合的問題,我們希望在汽車場景裡面,只要跟汽車一切有關係的動態和趨勢,都應該是媒體要去關注的事情,所以落在汽車AI的場景之下,所以今天的邊界與融合這樣的大主題就會向在座的六位技術大咖提出這樣一些請教。剛才已經說了很多寒冬的東西,我們現在說一些比較高興的事情。在座的六位希望利用各自給我們在座的嘉賓們,分享一下2018年你們所看到的汽車科技裡面有哪樣一些事情讓你們覺得是最好科技進步的代表。

劉俊峰:感謝騰訊汽車的邀請,談兩點。一個是出於自己的角度,作為一個汽車前裝領域裡面的語音供應商,我們今年能夠突破400萬將近500萬前裝的汽車裝配量,這就說明了我們經過這十幾年的汽車市場培養之後,大家可以認同在汽車上面語音互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是值得自己欣喜的。

第二,外部環境大的風氣的變化。在為了面向智能汽車的一個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未來,從主機廠在產品定義、項目管理到供應商的管理體系,這些裡面出現了一些比較大的變化點,就是開始轉變了傳統規格定義未來產品的模式,也開始尊重更多有技術、有資源、有能力的行業裡面的重要鏈條,就是技術專家或專家公司的建議。也會結合外部的一些產業變化,形成對於自己內部需求的調整。再一個就是很多汽車行業裡面的人,開始講的一些核心技術的關鍵點,比人工智能公司和軟體公司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陳瑤:您跟在座的各位不太一樣,我們屬於人和車之間語音互動的技術表現得更為突出,但是人與車之間這種互動的功能,您覺得邊界在什麽地方?也是安全嗎?或者說在安全這個關鍵詞以外,咱們還有沒有什麽樣的關鍵詞能夠讓你完美闡述科大訊飛關於人車合一的感覺?

劉俊峰:我們在講這個問題的時候講到這樣四點,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如果在車上是高速情況下,一秒鐘帶來的是30到50米的距離,這一秒鐘如果說因為要讓一個用戶多說一句話,或者多思考一秒,從“怎麽說”這個邏輯上面這樣的浪費,這個影響就可能會造成一些事故,這是因為互動帶來的主動安全問題。

所以,我們盡量讓用戶用最簡單的話把這個意思講完,如果一次講不完可以多次講,結合上下文和語義的場景讓他輕鬆地說。原來有一個報導說用語音識別的時候高度緊張,是因為他要對機器語言。我要想什麽一句話跟他能夠說明白,而且不用再羅嗦。這個思考其實是多餘的,就是要人和人自然的表達,要把這個問題的解決權交給技術。

第二,我們盡量用智能化的一種方式。因為從一個語音進到一個語音出,或者動作出,中間其實是全鏈的,有語音識別,有降噪、語音合成、語義理解、個性化表達。這個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是需要有核心技術的支撐,這麽多年就是在整個全鏈語音互動的鏈條上面投入做到最好。

第三,以後要趨於個性化的,甚至要有一定的主動性。它結合了用戶的標簽和用戶的習慣,以及這個車的品牌屬性和車型的定位屬性,要結合內容服務和用戶模型來去以時間、以地點、以人物刻線條,在這樣空間點上用最合適的方式把一個最合適的內容推給用戶面前,而不形成干擾。

它裡面並不取決於我的聲音多嗲,也不取決於它的互動多麽的插科打諢,那個都屬於是小戲法。核心的支撐就那麽幾個東西,所以這個全鏈對於我們來說就是那麽幾個關鍵點。

陳瑤:在我們發現的過程當中,OEM像主機廠也在做軟體的開發,跟你們做的有些事情相對來講是重複的。你們覺得在新的生態過程當中所謂術業有專攻的分工,是否需要存在還是在這樣行業變革的情況下大家都需要嘗試一下嗎?

劉俊峰:簡單思考了一下,借用一句話,漂亮的外面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現在在造型、內外飾、計算平台,這些東西上面大家可以能夠逐漸趨同,或者講能力和資源逐漸趨同。但是靈魂的東西其實是傳統的車企,或者是傳統車的產業鏈裡面缺少的。從軟體服務生態到迭代運營,到人工智能相關的算法,一進去主機廠原來看的都是傻大笨粗的東西。

有幾個投資的同學都在講,一去汽車廠覺得投的錢都去哪了?都是傻大笨粗的東西。他們到隔壁一看,是一個小公司、一個小樓是漂漂亮亮的,裡面的人精精神神的全是年輕人,他們是幹什麽的?做IT、做軟體、做互聯網的,就變成了投一個軟體公司,就是人。人沒有,挖嘛,大不了多花點錢,多做一段時間,做完之後是咱們自個兒的。

這一步一定會存在的,一方面這種是情懷的釋放,另外一種是對自己的負責,就是做軟體,我們做軟體,希望對自己的軟體負責做硬體,這是倒過來,這是對硬體負責的一種表現。只不過這個階段是不是有相應的能力和資源、人才,在這個事情上可以垂直投下去做差異化的競爭力。

但是我這一步一定會有一些有資源、有志向,真正為了讓他的用戶得到他的品牌特殊的體驗的,有這種訴求的車企會至死不渝的。而且陸陸續續有一些車企這麽幹了,至少我認為一隻手是數不完的。真正具有自己軟體核心能力的車企,而且逐漸有一些產品開始對外迭代的車企已經不少了。

現在他們缺少的可能是有一些行業知識裡面的Know-How,或者是專家或頂級選手,也有可能缺少工具,可能缺少平台。但是他的平台跟我們所希望從一個車企拿給我們的平台,他們拿來要簡單多。供應鏈體系run起來也要簡單得多,但是這個並不是代表一個錯誤,或者是不是的問題,他一定會。而且這個過程有可能雙方的聯合、融合會非常重要,就是要怎麽看這個問題,這個才是真正產業發展的邊界。

再回去談到那一句話,當前並不是大家想不到改變之後怎麽樣,就是科幻片、PPT、影片看多了能想到這一步怎麽跨過去。他會帶來的風險和自己體系的變化,這種陣痛是不是能夠忍得住,或者是不是能夠跺著一個腳把這件事情幹了,儘管犯錯也可能幹了。供應鏈體系、項目管理體系、需求控制體系,你怎麽樣去做這個事情?我反而覺得這一步是真的是現在每一個主機廠和每一個在鏈條裡面供應鏈合作的,不管是哪一種產品形態都是需要來推進和思考的。

陳瑤:我有一個通用的問題問一下在座的六位,你們所認為未來的汽車應該是什麽樣的?我希望你們能天馬行空描述一下,而不是說現在是四個輪子、一個座艙,我覺得你們可以描述一下未來的汽車是什麽樣的狀態?

劉俊峰:我更願意想象它是一種變形金剛的狀態,從小看變形金剛著迷,我兒子跟我一樣。幾個維度來說它,第一,它不一定非得要能變形,變成那麽誇張。它可以變形,這個是一個前提。第二它一定是智能的。第三它是有情感可以保護你的,而且非常懂你的。第四是無時無刻可以保證你安全的,我認為從這四個維度可以把我暢想的未來汽車狀態說明白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