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高考改革,孩子如何才能更有勝算?

上周,又一年高考落下帷幕。

相信不少家長對現在幾年一改的高考制度十分關心,為自己的孩子各種操心、各種打算。我就給家長們簡單捋一捋,這歷年來國內高考制度的改革與變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給大家講解下,在最新的高考制度下,孩子要如何做才更有勝算。

1.那些年的高考

高考制度恢復

從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並穩定開展後,幾十年裡,國內高考制度經歷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改革。

高考恢復當年,考試分文理科。文科科目有:語文、數學、政治、史地;理科科目有:語文、數學、政治、理化。如果有學生報考外語專業,還需要加試外語。

到了1980年,報考所有本科院校的學生都需要考外語,以成績的30%計入總分;而到了 1983年開始,外語成績就以100%計入總分了。當時,語文、數學分別為120分,生物50分,其他科目為100分。

從1980年到1983年,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外語科目的重要性直線上升,國家對外語人才的重視非常明顯。

2.“3+X”高考方案

因為文理分科導致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1990年,高考科目進行了變化,分為4類:

A政治、語文、歷史、外語

B數學、語文、物理、外語

C數學、化學、生物、外語

D數學、語文、物理、外語

新科目試驗方案“三南方案”或“4X4方案”。1992年,高考科目又分為兩類:文科,考語數外+史政;理科,考語數外+物化。這個“3+2”的高考方案自此開始推行。

1998年,高考科目中準備開始設定綜合科目。次年,教育部提出了“3+X”高考制度:語數外3門必考科目+X(物化生政史地6科目或綜合科目中選一門或幾門科目)。綜合科目有文綜、理綜、文理綜合或專科綜合。

經過廣東省試點後,2002年起,全國開始實行“3+X”高考制度。這種高考制度講究學生各學科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

02

填報志願,重中之重

“3+X”的高考制度基本就是近年來高考的主要模式,而經歷了多次改革的高考,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環節抓住了每位考生和家長們的心——填報志願。

都說高考這回事,“七分考,三分報”,就是因為填報志願這個環節非常重要。有些學生因為忙於準備考試,沒有時間提前去了解這塊內容,導致填報志願的時候過於匆忙,對資訊了解得太少。

其實,填報志願的方式隨著高考制度的發展也有了一些變化。

1977年恢復高考後,一開始實行的都是考前填報志願的方式。那會,考生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成績來填報志願,然後再參加高考。

後來,國內部分省市開始實行高考後先估分再填報志願的方式;到了本世紀初,一些省市開始實行高考後出成績再填報志願的方式;接著,出成績再填報志願的方式推廣到全國各省市。

跟剛開始的提前填報志願相比,現在填志願的方式顯得更人性化,也更保險安全。考生和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高考分數,來判斷和選擇想要報考的專業。

關於報志願,其實也講究一些技巧和方法。

1

考生要了解自己

在填報志願前,考生應該結合自己平時實力和模擬考成績來給自己做出一個定位,初步估計自己可以上哪類院校,並根據自己的各科學習情況,確定自己的專業傾向。考生選擇專業的時候,切忌盲目跟風,最好還是根據自身的興趣結合分數、排名來綜合考慮。

其次,再根據自身情況和家庭情況,篩選院校和專業,比如考生想到北方讀大學,或者因家裡的關係要選擇離家近一些的院校就讀。

2

了解目標院校及專業的基本資訊

選定大概報考院校的範圍後,考生需要先了解目標院校的基本資訊,再重點查看目標院校近年來的錄取分數線資訊,包括該院校每年招生政策的變化,專業招生人數的計劃等。

在關注院校招生情況的同時,考生也要留意該學校哪些專業是比較好的,如果自己進入該院校就讀,有沒有轉專業的機會。

選定目標專業後,考生可以多了解下該專業的課程情況,包括該課程的培養方向、就業方向、收費情況等。

3

關注學校是否有留學項目

有些考生想參加“3年國內1年國外”的留學項目,就要在填報志願前對院校有足夠的了解,確認該院校是否有此項目。也有些考生和家長會比較關注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這些都需要考生家長們提前搜集資訊,以便填報志願。

03

新高考制度:取消文理分科

2014年,新高考改革開始。

制度取消了文理分科,並設定了選考科目一年兩次考試的機會;同時,錄取將不再以高考分數作為唯一依據,而是將高中學業水準考試(以下簡稱學考)和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評價體系!

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學考)相結合的制度,估計讓不少學生心裡直打鼓。先前一些年,高校錄取學生就隻憑高考成績來判定,而現在最新制度卻將學生的學業水準考試成績也納入高考評價體系。

不只學生慌,家長估計也操碎了心。

以前只要抓著孩子補習6門課(語數英+文綜或理綜)就萬事大吉了;現在,高中滿滿10門課,孩子卻一門都不能落下。而且,高中學考是在高二階段進行,這就意味著孩子需要在高二的時候學完所有的課程。如果課都沒上完,孩子怎麽參加考試?

一想到原本3年的課程,卻要壓縮到兩年完成教學,家長的焦慮滿滿,孩子心裡也火急火燎。

莫慌,莫急,我們先來了解下,新高考“3+3”究竟是個什麽模式?

1

新高考“3+3”

3門必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6月份進行),每門滿分150分,得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3門選考科目:根據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的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資訊技術)等7門設有加試題的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選考科目。

選考科目按等級賦分,每門滿分100分,以高中學考成績合格為賦分前提。賦分法,起點賦分40分,將21個等級採用3分一個等級的措施,還原為百分製,計入高考錄取總分。

3門選考科目有兩次考試機會,分別在高三上半學期的10月,高三下半學期的4月,選用其中一次成績計入總分。

值得學生和家長注意的是,新高考制度下,考生選考科目會影響到填報志願時對高校專業的選擇,考生填報的專業必須符合該專業要求的選考科目。

比如學生要報考理工科類的專業,選考科目裡可能就要包含物理;如果學生想要報考文科類的專業,選考科目裡可能就要包含歷史(具體選擇方法,可自行查閱)。

2

納入高考評價體系的“學考”

因為新高考制度將學考等級納入了高考評價體系,所以,我也有必要給各位家長們普及一下現在高中階段的學考制度。

高中一般會組織兩次學考,一次在高二上半學期的11月,另一次在高二下半學期的4月。學校通常會給兩次學考安排不同的科目,比如11月安排了物理、化學、生物、歷史,那次年4月就安排剩下的科目。如果有學生在11月的物理學考中成績不理想,他可以申請次年4月再次參加物理學考。

當然,每次學考時,學生不一定要參加全部課程的考試,可以選擇其中的幾門進行。如果學校開考的科目,學生還沒有完成學習,那就可以申請次年4月再參加這門課程的學考。

除了英語,其他9門課都是學考科目。而學考成績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ABCDE,其中E為不及格需要重考,D以上才算通過,A最優。同一科目,提供學考和選考兩種試卷。學考滿分70分,考“必考題”;選考在學考的必考題基礎上增加30分的“加試題”,選考滿分100分。

很多尚在初中或者小學的學生和家長可能不了解,這些學考等級有什麽作用。新高考改革後,學考的等級將會影響學生報考“三位一體”招生的高校(“三位一體”招生的高校列表網上可查),這些高校在錄取學生時,會考察學生的學考科目為什麽等級。

比如,浙江大學要求報考學生的英語學考等級為A;清華大學則要求考生的學業成績在全年級前列。當然,也有些高校對考生的學考等級並無要求,只要D以上通過就行。具體學考等級要求,家長和考生可以查看具體院校的招生條件。

3

注重綜合素質與自學能力

從新高考“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的方式,我們就能看出,現今的高校更注重選拔綜合素質全面的人才。而且高二就開展的學考制度,也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年的課程兩年內要學完,導致老師講課的速度較之以前的課堂進度要快得多,很多知識點在課堂上只能匆匆帶過,需要學生在課後自行消化。有的課程老師可能提前教完了,而學生還沒有跟上學習進度,那就要求學生另外找人補習或者自學剩下的知識點了。

而且,現在的高中生需要掌握10門課程的知識點,比起高考改革之前的6門課,學習不是一般的緊張。除了這必修的10門課,高中還開設有體育、音樂、美術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到場學習,這些課程也佔去了學生的一部分時間。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難免為自家孩子的未來擔憂:

高中的學習進度那麽快,也不知道孩子到時候能不能跟上?

孩子的自學能力不行,到時候上了高中老師講得太快,怎麽辦?

有危機感是好事,家長可以趁著孩子還沒參加高考,讓孩子及早做出一些相應的改變和調整:

1.讓孩子盡量做到各科平衡,保持良上的狀態;在此基礎上,發展孩子的優勢科目(可以作為未來高考的選考科目)。

2.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高中的課程進度快,有些知識點在課堂上沒法詳細解釋,所以孩子一定要學會在課後能夠自主學習,不然知識點漏洞越來越大,再想補就難了。

3.引導孩子重視學考。現在的高考模式不再適合考前幾個月“臨時抱佛腳”的方法了,因為高二的學考等級會影響高考錄取,所以家長要督促孩子從高一開始就要及時把知識點掌握、摸透,不能等高三再努力。

新高考“3+3”的模式讓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擅長的科目去學習,家長可以從這個點入手,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早早為孩子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家長也要讓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間的關係,盡量都保持在中等以上的水準,以免影響高考的錄取。

最後,祝所有的考生都能金榜題名,如願以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