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個故事,讀懂那份深沉的母愛

母 親 節

在家庭教育中,母親也同樣是舉足輕重的角色,母親特有的溫柔和寬容可以讓孩子養成寬厚的性格,而母親自身的修養,往往影響著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今日母親節,我們一起來看幾個故事,感悟榜樣的力量。

另外,愛要說出口,

今日大家別忘了對母親說:

愛你永永遠遠哦!

蘇母的教子故事

蘇母,就是蘇軾、蘇轍的母親,蘇母從多個方面引導兩個兒子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雙璀璨的明星。

故事一

蘇洵長年遊學在外,教育兩個兒子的重任落在了蘇母肩上。有一次她給蘇軾、蘇轍講《范滂傳》。范滂是東漢名士,因反對宦官集團而遭到陷害。在監獄中,范滂在和母親訣別時,因不能盡孝而遺憾。范滂母親說:“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複求壽考,可兼得乎?”蘇軾問母親:“我如果成了范滂,母親同意嗎?”蘇母說:“你若能做范滂,我難道不能做范母嗎?”

勇敢、聰慧的蘇母用范謗英勇就義的典故,告誡孩子要堅定信念,在蘇軾心中植下了“剛正不阿,忠直敢言”的種子,培養高尚的品德和氣節。蘇軾自小立下了“奮厲有當世志”的人生志向,後雖官場失意,卻不改初衷,始終堅持自己剛正不阿的人格,並將美德節操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故事二

另有一日,蘇軾家中兩個婢女熨帛時腳陷於地,發現地下有個壇子。家人猜測壇子裡有財寶。蘇母叫人重新埋好壇子,告誡家人壇子是前人所埋,不屬於蘇家,誰也不準去挖取。她告誡蘇軾兄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凡非分之財,一分一厘不能妄取,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故事三

蘇母還注重對蘇軾、蘇轍的寬厚仁愛教育。蘇軾在《記先夫人不殘鳥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小時候自家的書房、院落中,竹柏叢生,雜花滿院。家中有美麗的桐花鳳鳥三三兩兩飛聚於桐樹上。蘇母囑咐家中的小孩、奴仆,都不能捕捉小鳥。桐花鳳與主人和睦相處,巢穴低得可隨手拿到。一天,家中的一隻調皮的花貓捕著了一隻漂亮的桐花鳳,雖然在蘇軾兄弟的救護下,小鳥還是死去了。這時,蘇母來了,問明情況,便教育他們說,做人要有仁愛寬厚之心。蘇軾和小夥伴將死去的鳥兒埋葬。母親的仁愛,在蘇軾年幼的心靈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蘇軾在仕途中表現出仁愛寬厚、至善親和之心,與他從小受蘇母的教育有著親密的關係。

《大學》有雲:“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母親的教育對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蘇母的家教方式,孕育了蘇軾兄弟高尚的情操和風骨,使他們作文和做人達到“文理相同”“文如其人”的高深境界,最終成為國家之棟梁。

田母的教子故事

故事四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任相國叫田稷子。有一次,他回家將黃金百鎰獻給自己的母親,田母十分詫異,忙問他為相三年,俸祿不該這麽高,這些財物是怎麽得來的。田稷子不敢隱瞞,只得承認是部下送的。

田母聽了非常生氣,訓斥兒子道:“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苟得。竭情盡實,不行詐偽。非義之事,不計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意思是為士者應當潔身自好,言行一致,不行不義之事,不取非理之利。最後,田母說道:“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命令兒子離開自己。田稷子慚愧不已,立即將黃金退了回去,並向齊宣王請罪。齊宣王明白了此事始末後,很讚賞田母的高尚情操和教子義舉,赦免了田稷子的罪。

陶母的教子故事

故事五

同田母一般的賢母歷史上還有多位。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封壇退鮓”的故事也廣為傳頌。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監管漁業,常有下屬饋贈東西給他。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壇魚鮓(也就是醃魚)給陶侃,孝順的陶侃馬上想到鄉間的母親,便讓人帶給她。不曾想母親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壇魚鮓給退了回來。母親在信中責備說:“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鮓和回信,愧疚萬分。自此陶侃一生都遵循母親教導:清白做人。明朝的張九韶稱讚道:“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

李母的教子故事

故事六

唐朝時,有位監察禦史叫李佘,有一次,派人回家送祿米。李母讓人稱了一下,結果多出三石,問來人何故,回答是“禦史例不概”。這“不概”就是量米時用小木板把多出的米刮去。這樣,禦史自然就多出一些米了。李母又問運費多少,來人又答,“禦史例不還腳車費”。聽完這兩個“禦史例”,李母勃然大怒,立即責令送還多餘的米和腳錢,並將李佘斥責了一通。李佘見母責問,便追究倉官的罪責。見李佘對此事如此較真,其他禦史都很慚愧。

田母、李母、歐母這幾位母親用自己的思想和言行,通過諄諄教誨給兒子打了一支“預防針”,為兒子把好了關,她們的教子觀讓人欽佩。

歐母的教子故事

故事七

位居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四歲喪父,其母鄭氏自食其力,苦養幼子。鄭氏特別注重教育,即便在冬天大雪紛飛時也不停歇,她將蘆葦燒成灰,在火爐映照下手把手教歐陽修學習練字。鄭氏告訴歐陽修:“你的父親曾說‘莫讓錢財累人’,你要繼承這種美德。”後來,歐陽修入仕了,經濟雖然好了起來,但鄭氏仍像以往節儉度日,並無二般。在歐陽修被貶謫時,鄭氏依舊神態自若、寵辱不驚,並教導歐陽修道:“我們本是貧寒之家,你我都要泰然處之,不能隨際遇改變而變。”歐陽修之所以能憑人格、文學及官聲名垂青史,這當中無疑有著鄭氏深遠的影響。

有人說,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孩子走多遠,母親對孩子的一生有著莫大的影響,他們為兒女操勞了一生,含辛茹苦卻從不抱怨,竭盡所能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予了孩子,希望用自己的一切換取孩子的成功與順遂。今日母親節,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