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父母學堂:寶寶得蕁麻疹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最近一個月經常收到不少媽媽的私信,裡面都是寶寶各式各樣的皮疹圖片,有些斑斑點點,有些團團塊塊,有些甚至鼻腫臉腫手腳腫的。媽媽們都挺擔心,有認為是蚊子叮咬的、有認為是皮膚過敏的、有些被鼻腫臉腫嚇壞了,以為是食物中毒的。不但在網路上,在門診尤其是夜急診帶著滿身長滿包包的孩子衝來的父母並不少見,其實這些寶貝患的是同一種疾病——小兒蕁麻疹。

小兒蕁麻疹顧名思義是一種皮疹,俗稱風疹團,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也是小兒常見的皮膚病。發病時,皮膚上會有大小不等的風疹塊(團),用手摸會發現有發硬的感覺,瘙癢劇烈。患兒的風疹塊出現得快,消失得也快,而且在小時候不留痕跡,但容易再次發作,一天中可能會出現數次。

小兒蕁麻疹的癥狀

1、患兒皮膚上出現很多形狀不同、大小不一紅腫隆起中間呈白色的疹子,患病部位會發生劇癢,出現後24小時內會自動消失,由於劇癢,患兒常因為過度抓搔造成皮膚表皮破裂而引起繼發性皮膚感染。

2、根據嬰兒蕁麻疹癥狀醫學上常分為小兒急性蕁麻疹和小兒慢性蕁麻疹,小兒急性蕁麻疹發病急,先感覺皮膚瘙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的紅色風團,全身泛發,可單個,也可密集融合成片。

3、風團持續數分鐘或數個小時即消失,消失後不留痕跡,新的風團不斷出現,此起彼伏,一日數次不等。風團瘙癢、灼熱,常累及呼吸道出現喉頭水腫、胸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心悸,部分小兒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情形出現。

?小兒蕁麻疹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內因。

(1)寶寶具有遺傳性過敏體質,或者自身的血管神經免疫功能出現障礙。如果吃進或吸入花粉、黴菌、動物皮屑等過敏原,就容易透過較薄的腸壁進入血液中。由於寶寶的皮下毛細血管很豐富,所以癥狀就立刻表現在皮膚上。

(2)寶寶胃腸道系統不完善和免疫力不強。

2、外因。引起寶寶蕁麻疹的外因最常見的是藥物和食物:

(1)對食物過敏:堅果類、海鮮類、雞蛋、草莓、蘑菇、牛奶等。

(2)對藥物過敏:青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藥物、阿司匹林、消炎通、痢特靈、血清、疫苗等。

(3)吸入物:花粉、塵土、煙霧等。

(4)感染源: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等。

(5)動物及植物刺激:臭蟲、蟎蟲、蕁麻、野葛等。

(6)物理無話因素:過冷、過熱、冷風、日光及某些護膚品刺激等。

根據寶寶年齡的不同,引起蕁麻疹的原因也可能會各異。

(1)乳食期:如嬰兒以母乳、牛奶、奶製品餵養為主,可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多與牛奶及奶製品的添加劑。

(2)添加輔食後:隨著年齡增大,嬰幼兒開始增加輔食,這時雞蛋、肉鬆、魚鬆、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為過敏的原因。

(3)學齡前期及學齡期兒童:這時候的孩子往往喜歡吃零食,零食種類及正餐食品較多,因此食物過敏的機會增多,諸如果仁、魚類、蟹、蝦、花生、蛋、草莓、蘋果、李子、柑橘、各種冷飲、飲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因。

(4)2-7歲的小兒缺乏自治能力,到室外、野外、樹叢及傍晚的路燈下,往往易被蟲咬,或與花粉、粉塵、蟎及寵物如貓和狗的皮毛等接觸,它們均易成為過敏的原因。

(5)兒童期及幼兒期的小兒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種感染,因此化膿性扁桃腺炎、咽炎、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為蕁麻疹的誘發因素。

(6)年長兒、青少年開始對藥物尤其對青黴素容易過敏引發蕁麻疹。

?小兒蕁麻疹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蕁麻疹治療相對容易,而慢性蕁麻疹治療時間則需要延長。

若是小兒蕁麻疹持續複發超過六周則成為慢性蕁麻疹,致病原因則不一定和食物有關,其他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小兒慢性蕁麻疹。如溫度變化、物理變化(如搔抓)、灰塵、花粉、絲襪等對局部皮膚產生的刺激、情緒引起血管緊張等等。像有人碰到冷水會過敏,有人碰到熱水會過敏,都可能引起小兒慢性蕁麻疹。病程大於6~12個星期則是小兒慢性蕁麻疹。

小兒蕁麻疹發作大多數是短暫性的。而且與免疫性機制有關,有一些兒童發生小兒蕁麻疹之後,加強體質後自己也會痊癒,但是也有的會持續很久,對於這些兒童,應該要積極的去醫院治療,詳細的檢查存在的病因。也有—半以上的患者可能根本找不到明顯的治病原因。

?小兒蕁麻疹的治療護理方法

1、遠離過敏原。寶寶出現蕁麻疹之後,爸媽要注意觀察引起小兒蕁麻疹的過敏原,避免再次接觸可疑過敏原,停服、停用引起過敏的藥品和食物。

2、從蕁麻疹的免疫學上看,治療的根本應控制IgE,以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目前免疫學研究對解決引起小兒蕁麻疹治療方法就是大量補充人體欣、敏康益生菌來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使人體的免疫應答恢復正確。抗過敏益生菌的補充不僅可以幫助過敏患者調節體質,使得身體中的IgE濃度降低,這樣一來,即使在過敏好發的季節碰到過敏原時,過敏原無法與體內的IgE結合,也不會引發體內一連串過敏的生化反應。

抗過敏益生菌從免疫細胞的活性平衡調整起,當免疫細胞活性恢復平衡時,體內的IgE濃度會明顯減少,自然不會誘發身體的過敏反應,因此能夠調整過敏體質,而藥物只能就癥狀做緩解,無法調整體質。補充抗過敏益生菌不僅有助於減少血清中的特異性IgE抗體的生成,同時有助於促進脾臟細胞干擾素(IFN-r)分泌量。抗過敏益生菌可以增進TH1型免疫反應,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之TH2型免疫反應,從根源上調節體質,增強免疫能力。

3、剪短指甲。把寶寶的指甲剪短,防止寶寶抓破皮膚引起感染;還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不要讓他總注意皮膚瘙癢。

4、保持皮膚清潔。要保持寶寶的皮膚清潔、乾燥,預防繼發感染。

5、注意室內通風、乾淨。寶寶活動的室內要保持通風、整潔、乾燥,不要放置可能引起過敏的花卉,也不要噴灑殺蟲劑、清香劑等化學藥物,以免致敏。

6、加強身體鍛煉。寶寶要加強鍛煉,參加各項有利於健康的運動。如夏季可以從用冷毛巾擦身逐漸過渡到用冷水沖澡,以便增強皮膚的抗病能力。

7、飲食清淡,忌食魚、蝦、蟹、羊肉等發物,以及辣椒、咖喱、蒜等辛辣刺激類調料。

8、保持生活規律,讓寶寶保持精神愉快,積極治療胃腸及內分泌疾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