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夏養心助陽,小滿健脾利濕

立夏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預示著夏季悶熱、潮濕的氣象將要來臨。入夏後,動、植物都會進入瘋長期,人們常說春是生的季節,那麼夏就是長的季節,人體也是一樣。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自然界的四季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夏應心而養長」,夏季養生的重點就在於養心,並注意護陽氣。所以,立夏養生需以「心」為主。同時,小滿開始,氣象潮濕悶熱,故要注意「未病先防,防熱防濕」。

起居·養心助陽 調暢情志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夏是夏季伊始,是養陽的好時節,宜注重心臟的調護和心情的調節。 關注心臟保養,重在「靜心」夏季心陽最為旺盛,當夏日氣溫升高後,人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

特別是老年人,由情緒波動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易,甚至因此而發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順應氣象的變化,做好自我調節,重點關注心臟保養,做好「精神養生」,靜心靜氣,如繪畫、書法、下棋、種花、釣魚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氣溫逐漸升高易使人「心躁」,人們應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氣和、心情舒暢,以免傷心、傷身、傷神。平日可聽舒緩輕音樂使心氣平順,還可食用魚腥草拌萵筍、蓮子等清心藥膳。

晚睡早起,每日午休立夏後,晝長夜短,此時因順應大自然陽盛陰虛的時節變化,晚睡早起,增加午睡,午睡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午睡以 30 分鐘左右為佳,年齡越大,時間可長些,但不宜超過 1 個小時。或閉目養神聽音樂。睡醒後不要急於起來,再躺上 10 分鐘起床為宜。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以防感冒。

調養·健脾利濕 慎防濕邪

小滿過後,雨水變多,氣象悶熱潮濕,在這種氣象下,人體在體溫調節方面會出現障礙,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進而產生胸悶、心悸、食欲不振、全身睏乏,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等癥狀。

由於人體的脾「喜燥惡濕」,受濕邪的影響最大,脾胃消化功能會較差。所以,在小滿節氣,應以健脾化濕為主。

常食赤小豆、冬瓜等「濕」是貫穿於整個夏季的,「濕」的開始就是小滿。建議要經常吃點具有健脾、利濕功效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西瓜、山藥等,少吃芒果、榴槤、魚蝦、羊肉等。

常通風換氣,不宜貪涼要防止濕邪侵襲,在居住環境上要切忌潮濕,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風、防潮、隔熱,如果室內過於潮濕,空氣汙濁,不僅傢具、衣物發霉而損壞,還會損傷人體陽氣。此外,入睡時不能開冷氣,室內溫度以 26 攝氏度為宜。

飲食·增酸減苦 清熱利濕

立夏後,陽氣上升,肝氣漸弱,心氣漸強,在飲食方面,宜堅持「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糧等。少吃油膩、辛辣及上火的發物,以免造成身體內火過盛,引發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

時至小滿節氣,可以選擇飲用具有清利濕熱功效的茶飲來調養身心。

預防·未病先防 重視保健

此時剛進入夏季,氣溫逐漸升高的同時,晝夜也會有溫差,雨水也開始增多,人體要逐漸適應春夏交替的季節特點,所以我們要「未病先防」,提高保健意識。

適時添加衣物 避免感冒晝夜溫差較大,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陽消陰長的規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證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氣溫的攀升導致人們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

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特別提醒:

望聞問切微課堂影片以及文章隻做教學指導,不針對具體臨床治療,如果有需要請顧問醫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