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停車場如迷宮 公共設施熱心還需稱心

原標題:公共設施,熱心還需稱心(微議錄) 

近日,一則“停車場複雜如迷宮”的新聞,引發不少人對公共基礎設施的關注。

  公共基礎設施是城市的重要功能單元,體現城市生活的溫度。本意為生活提供便利,有的設施卻因為種種原因,反而帶來不便。本期微議錄,我們選摘三篇讀者來稿,一起給公共設施把脈問診,為美好生活出謀劃策。

  參與互動,請關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號:rmrbpl)和本版。

  ——編 者 

         

  公共服務要換位思考

  胡 越

  不合理的公共設施,映射不合理的規劃設計。有的地方建設之初缺乏長遠眼光,存在設計缺陷;有的部門施工過程追求“短平快”,一蹴而就;有的機構把設施維護當作負擔,沒有投訴就得過且過……凡此種種,問題都在於設計時,站在靜止不變的角度多,站在動態發展的角度少;建設時,站在維護便利的角度多,站在使用便利的角度少;運營時,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多,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少。

  公共基礎設施是一架橋,一邊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另一邊是城市生活的品質。讓“迷糊”的公共服務“清醒”起來,就要在設計、建造和運營中學會換位思考,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謂的“好管理”“好維護”,更不能做“甩手大掌櫃”。公共服務的溫度,其實就是設身處地了解群眾的感受,將心比心體會日常的生活,真心實意給人們帶來便利。以負責任的態度換位思考,我們就能解答好公共服務的民生考題。

  城市要既賞心又悅目

  左 佳

  近年來,時常聽到對城市公共設施的抱怨:候車亭坐凳偏矮,複雜路標讓人“找不著北”,人行盲道“九曲十八彎”,垃圾桶“一分為二”形同虛設……本應體現城市人文關懷的公共設計違背了初衷,成了擺設;本應利民便民的公共設施不能物盡其用,反而給生活“添堵”。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體現了城市的現代化發展水準,更體現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單靠鋼筋水泥的摩天大樓,撐不起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單靠縫縫補補的潦草服務,也抵達不了美好生活的目標。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要用腦,更要走心;要顏值,更要內涵。只有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讓城市生活既賞心又悅目。

  讓城市公共設施真正造福於民,就要注入更多人性化的關懷。既要打通公共設施建設中的資訊溝通與反饋管道,也要用制度約束提高公共設施管理水準。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才能實現便民利民的初衷,營造城市良好的宜居宜業環境。

  打磨細節才能提升氣質

  路 暢

  某高校建築設計系的一位老師,帶學生去廣場體驗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親身感受設計對象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後,設計出適合他們使用的公共產品。

  公共設施的細節與人的活動緊密相連,往往只有在體驗中才能發現不足。迷宮一樣的地下停車場、十字路口突兀的報刊亭、過高的公車站牌、廣場上隱藏的階梯、全無遮陽物的步行街……這些“迷糊”的設計如果能在事前充分調研,在實施過程中從細節入手,充分關照合理性和實用性,就可以實現設計功能,發揮公共效用。

  打磨細節是提升公共設施品質不可或缺的環節。美好的城市生活,就在無數細節中得以塑造。無論是電梯上的盲文按鈕,還是公園裡的綠葉路燈,抑或是車站裡的母嬰室、衛生間裡的兒童洗手台,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設計者以人為本的匠心,都是人們美好生活中的“小確幸”。一個城市的氣質就在這些微小的基因中被編定,而這決定著它發展的特色和品質。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02日   05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