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首款5G折疊手機驚豔,被讚薄和快,背後暗藏殺手鐧

文/AI財經社 周路平

編/趙雯

華為點燃了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2019的第一把火。

5G折疊手機引全球關注

2019年2月24日,巴塞隆納,華為的首款5G折疊手機華為MateX的發布會在這裡舉行,距離發布會開始前的一個半小時,會場外已經排起了長龍,當天有一千多家中外媒體把目光聚焦於此,而實際報名人數遠遠超過了場館的容納量。

整場發布會,華為把一半時間留給了5G折疊屏手機,這款有著全新形態的5G手機,也確實給外界帶來了足夠的驚豔和震動。余承東在台上每翻過一頁PPT,都能引來台下的一片歡呼和掌聲。

它的設計很有未來感和科技感,顯示屏幾乎無邊框,也沒有瀏海和開孔,攝影頭和充電接口都設計到了螢幕旁邊的條帶上,而折疊螢幕背後由鉸鏈實現連接。

“裡面有太多尖端的技術。”余承東說,光折疊手機中間的鉸鏈就花費了研發人員三年的時間去突破,最終實現了背對背折疊,而且中間沒有縫隙,而這個鉸鏈內部超過了100個部件,“超級複雜”。

而手機鉸鏈兩邊,放置了兩塊電池,總容量為4500毫安。一般這樣大容量的電池充電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而華為開發了支持55W的快速充電器,30分鐘能給這部手機充滿85%的電量,甚至還能用手機充電器給電腦充電。

在社交媒體上,絕大多數網友都對MateX的“薄”、“大”和”快”記憶猶新。儘管是折疊手機,但華為MateX折疊後並沒有外界想象得那麽厚,只有11毫米,中間沒有縫隙,而打開後手機厚度只有5.4毫米。三星則沒有公布折疊之後的厚度,不過從肉眼看上去,要比華為的解決方案厚一些。

而Mate X在折疊之後正面螢幕還有6.6英寸,背面6.38英寸,打開之後有8英寸,幾乎將手機和Pad融為一體,而且也可以並排運行多個應用程序,可以一邊聊天,一邊看電影。

華為MateX驚豔世人的背後,其5G芯片功不可沒。這款手機內置了巴龍5000和麒麟980。據悉,華為5G調製解調器巴龍5000的下載速度高達4.6 Gbps,比大多數4G調製解調器快10倍,是高通5G調製解調器X50的2倍, 而三星的Exynos 5100 5G調製解調器下載速度只有2.3 Gbps。余承東透露,在5G的環境下,華為5G手機下載一部1GB的電影只需要3秒鐘。

無論是微信朋友圈,還是在推特等國外社交網站上,華為MateX帶來的討論聲浪一波接著一波。一位人士稱,“Mate X可能是我們見過的最有前途的可折疊手機”,另一位人士說,“從這次短暫的相遇,我已經很感興趣了”。

華為的5G速度

5G成為今年MWC的重碼戲,在每一場論壇和發布會都是必不可少的議題。但很多人並不知曉的是,伴隨華為Mate X的發布,華為已經成了全球首家具備從5G芯片、5G手機到5G網絡端到端落地方案的企業。

這種優勢在一年前的MWC上就初見端倪。2018年2月,華為面向全球發布了首款5G商用芯片——巴龍5G01(支持非獨立組網和獨立組網),以及基於該芯片的首款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而當時5G標準的第一個版本剛於兩個月前凍結。華為把準了節奏,成了第一版5G標準後第一個發布商用終端芯片的廠商。

這種節奏和速度延續到了2019年1月,華為發布5G調製解調器多模芯片巴龍5000。相比於上一代的巴龍5G01,巴龍5000不僅支持獨立組網(SA)和非獨立組網(NSA),也兼容2G、3G和4G幾代通信技術,5G峰值下載速率在5G主用頻段Sub-6GHz下實現4.6Gbps,在毫米波高頻頻段達6.5Gbps,是4G可體驗速率的10倍。

而華為在發布巴龍5000的5G調至解調器之後僅一個月,就在巴展上發布5G折疊手機。它因為折疊後足夠得薄和美觀,以及5G帶來的極速體驗令人興奮不已。這意味著在一年時間裡,華為就從第一代5G手機芯片升級到第二代5G芯片,從發布CPE終端到發布5G手機,這種開發速度和對5G節奏的把握能力可見一斑。

在路徑的選擇上,大部分海外運營商希望採用非獨立組網(NSA),分兩次投資,實現5G的功能;也有大型運營商希望一步到位,採用獨立組網模式。華為的芯片和方案可以滿足這兩者的需求。

高通陣營的手機廠商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5G手機的發布。OPPO趕在MWC前夜發布了首款5G手機。據悉這款手機採用的還是高通第一代5G調製解調器芯片X50,但這款2016年中發布的芯片,功能並不完善,只能支持非獨立組網和5G單模方式。

儘管高通也在今年2月發布了第二代5G基帶芯片X55,但預計該芯片要到2019年第三季度上市,而第一批採用X55的5G手機則要等到今年底才面世。

不僅僅是終端芯片和手機。事實上,華為對5G設備速度的把握也一直優於其他廠商。截止到2019年2月,華為已經在全球獲得了超過30份5G訂單,其中18份來自歐洲,在目前已經披露訂單數據的電信設備商中佔第一。而華為的5G手機也隨著5G網絡一起快速走向成熟和商用。

背後的殺手鐧

華為在5G終端產品上的快速演進,除了強大的研發和技術儲備,更為關鍵的是華為的端到端能力,這也是華為在國際競爭中的一個殺手鐧。

2019年1月,杭州外場,華為與中國移動做了一場5G端到端業務驗證測試。這次測試不僅環境更加複雜,而且當時中國移動的頻譜分配發生了變動——從國際主流的3.5GHz轉到了2.6GHz,在此之前,業內對2.6GHz的頻段研究遠不如3.5GHz。面對這一變動,在華為端到端的體系支撐下,最終通過了測試,幫助中國移動率先打通了2.6G NR業界首個SA架構下的First Call。

一年前,也是在杭州,華為和中國移動就曾開通全球首個5G系統站點。通過華為無線接入網、傳輸網和核心網商用設備,以及CPE商用終端,在場外進行了5G業務測試,驗證了5G新空口對多路超高清視頻的接入能力,並與包括工業機器人、行業視頻、智慧醫療等行業應用進行了對接和初步驗證。

華為之所以能快速推進5G終端,尤其是5G手機的研發,是因為能夠基於自家的網絡產品,實現端到端的開發。

這種能力在5G終端的研發上尤為寶貴。能研發5G終端芯片、手機和網絡設備的廠商加起來不算少,但具備端到端完整解決方案能力的企業目前只有華為。通信裡的核心網、基地台、傳送網由華為自主研發,終端方面的手機和芯片也都是華為自主研發,從頭到尾都是在華為大體系內。其他廠商要麽只有芯片,要麽隻研發手機,要麽只有通信設備。

這種端到端能力帶了什麽好處呢?舉例來說,芯片的開發周期遠高於手機,華為手機部門在芯片開發之初就能介入,知曉芯片的技術方向和實現路徑,提前設計,加速手機產品的開發進度。而來自終端的需求,也能及時在芯片產品定義時加入。這種優勢也決定了華為的5G終端產品與底層5G芯片更高程度地協同。

更進一步,華為還是最大的通信網絡設備企業之一。華為做終端芯片之時,有5G的網絡環境進行充分驗證和測試,讓自家的產品第一時間成熟起來。有的問題不是終端問題,也不是網絡問題,可能是終端和網絡配合的問題,這些問題在華為的體系裡面可以很好的解決,這是其他的玩家不具備的。這也是為何華為在發布5G芯片僅僅一個多月時間,就發布了首款5G手機。

相反,在獨立的芯片公司,獨立的手機公司和獨立的網絡設備公司之間,他們將不會有這麽緊密的耦合。

這也就是為什麽任正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有信心(在5G上獲得領先),產品做得比別人都好,讓別人不想買都不行。

隨著5G競爭加劇,端到端的優勢將讓華為的優勢更加凸顯。通信設備在5G上的全打通,導致手機的研發協調就更快,對5G需求的理解更加準確。華為這種端到端的能力在此之前就已經有過驗證。華為Mate10和Mate20押寶GPU以及在AI芯片上的突出表現,都在表明端到端的能力在賦予華為手機更大的能量。

2018年夏季,華為罕見地在深圳總部用盛大隆重的頒獎儀式,為5G極化碼(Polar Codes)發現者、土耳其教授埃爾達爾·阿里坎頒發特別獎項,致敬其為通信事業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任正非親手將雕刻勝利女神形象、嵌入巴卡拉紅水晶的獎牌頒與阿里坎教授。

藉由阿里坎教授的發現,2010年前後,華為開始針對Polar Codes的應用進行研究。經過8年時間、數十億美元研究經費的投入,Polar Codes從一種極不成熟的技術,最後實現工程化,並成功進入5G基礎通信框架協議,被標準組織3GPP決議成為5G eMBB 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

回顧2009年開始3G研發時,華為還只能是追隨者,在標準話語權上還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十年磨一劍,在5G浪潮中,華為成為核心標準的參與制定者。

通信界有這麽一種說法,中國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並跑,5G開始要帶頭領跑。目前可以明確的是,華為憑借著端到端的能力,在5G的終端產品上走到了領跑的位置。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