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熊孩子面前,超人都得投降

最近大家聊得最多的,是那部超級英雄全家出動打怪獸的《超人總動員2》。

整個動畫看上去立意高遠,反派嘴皮子超厲害,提出「女權話語」「媒體乾預」「超人平權」等眾多巨集大價值觀,唬得人一愣一愣的。

最後反倒是副線故事把我看樂了。

時隔14年再度回歸,超人們這一次面對的最大難題,不是能力進階野心膨脹的反派,而是自家的熊孩子。

另一部卡通片《神偷奶爸》,世界級大壞蛋碰上熊孩子也是束手無策

電影裡,原本擔當家庭主婦的超人媽媽獲得外出工作的機會,而對家務一竅不通的超人爸爸,開始負責“奶孩子”了。

事實證明,帶娃比拯救世界難多了。

超人家的孩子,一個是心思敏感叛逆的青春期,一個正值七八歲的頑皮階段,另一個還是人不懂事的小嬰兒,不同年齡的孩子有著各自的煩惱,也給奶爸帶來不同的“麻煩”。

無論在外多麽叱吒風雲,在家還是逃不過一地雞毛的日常瑣碎。

奶爸在不出工的日子裡,經歷著一天三班倒,在孩子身上體驗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僅要充當心理輔導和青春期的女兒談心,還要擔任家庭教師為上小學的兒子解決作業難題,更要24小時兼顧控制不住超能力的不省心小Baby。

銀幕上忙到眼圈烏青,精疲力竭的超人爸爸,喚起了不少家有熊娃的觀眾的心底共鳴。

而《超人總動員2》裡充滿樂趣和新鮮感的育兒情節,也讓人想到了一個長期被忽視的類型片——「奶爸電影」。

「奶爸」,並不是個新鮮詞匯,1985年法國就出過一部《三個男人一個搖籃》的奶爸電影。

事業成功、風流成性的建築師、藝術家、演員組成鑽石王老五三人幫,生活過得無牽無掛,優哉遊哉。直到放在門口的棄嬰打破了和諧的單身漢生活。

就這樣三個人跌跌撞撞地踏上了「初為人父」的生涯…從舉足無措到手忙腳亂,變得得心應手甚至難捨難分。

一度,「奶爸電影」成為好萊塢動作明星必經的坎。

阿諾·施瓦辛格,一代動作片締造者,當夠了一段時間的最強機器人、超級特警和鐵血戰士,來了一部《幼稚園特警》,跟一群屁孩兒過家家。平時再怎麽精明能乾,遇到一堆不服管的孩子,都是沒轍的沒轍,歇菜的歇菜。

施瓦辛格鋪好路,剛演完速激的范·迪塞爾也要展現自己的奶娃實力,上演了《神勇奶爸》。

這次,他面對一家五個孩子,年齡不一,上到青春期小惡魔,下到吃喝拉撒大嬰兒,還得具體問題具體處理。

後來,華語區闖進好萊塢分杯羹的成龍老大哥,也要奶孩子了。《寶貝計劃》從偷寶寶到養寶寶,這個變化來得有點大。

看慣了英雄成龍打壞蛋抓壞人,這次小偷成龍成功偷得大家的心。

看異形得破胸,看星戰要光劍,每個類型,閱聽人都期待相應的元素滿足。奶爸這個總被忽略的類型,也不例外。

類型元素一,突發事件:沒有哪個男人自告奮勇帶孩子,通常都有個突發事件、臨時安排,你大男人不得不帶小孩。一般開始還有個男人嫌棄孩子,孩子討厭男人的相互成見。為後面情感轉變埋伏筆。

類型元素二,能力斷崖:男人平時可以是天之驕子,天選之才,打擊壞人不在話下,但陪伴小孩卻立馬癡線。我們要看到男人的恐懼、慌亂,或者虛妄的自信滿滿,然後被小孩一舉拿下。

類型元素三,人物弧光:其實男人何嘗不是小孩,對一部奶爸片的心理預期,差不多類似於看小孩應付小孩,從不成熟到成熟,以孩子外化的生理成長,對位男人內化的心理成長。

這是標準路線。如果一整部片下來,小孩不叫男人一聲「爸爸」,那你這電影等於白拍。

我們可能追韓劇,可能癡迷怪獸電影,可能每看科幻必中招,有意思的是,沒人貼標簽說,我就愛看「奶爸片」。

奶爸電影,有點像電影屆的另類,沒人會如癡如狂,但隔段時間會出現一部滿足人們需求。那麽,我們看「奶爸片」,究竟是看的什麽?

首先,是看亙古不變的主題——寶寶在家庭裡不斷提高的地位和權利。

中國教育裡,對孩子嚴管體罰不在少數,非把孩子訓練得溫和乖順才罷休。西方家庭通常更強調小孩子的無干擾的成長環境,不希望父母為了一己之便打斷寶寶的活動和玩耍。

而對孩子尊重的態度,是觀眾心底裡更樂意看到的場面,這是家庭對孩子的重新賦權,曾經一度處於絕對地位的父母權威被消解,正所謂熊孩子也有春天。

其次,是看奶爸片最令人著迷的部分——大肌肉配小奶瓶的反差萌。

如果肌肉不夠硬,那孩子一定要夠小。嬰兒的一哭二鬧三尿尿就夠得男人頭大了。再遇到寶寶無時無刻不處於「拉屎或者要拉屎」的路上,經典橋段「大男人換尿不濕」便可以上演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