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珠三角地區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鏈韌性

8月21日,在廣東東莞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技術人員正在檢測工業機器人設備。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 浩攝

通過持續的產業升級,企業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在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企業能夠提出不同的應對方案,顯得“遊刃有余”

珠三角地區並未出現製造業規模化向海外轉移的現象,產業轉移仍以國內轉移為主。個別企業向海外布局,不必大驚小怪,屬於符合市場規律的正常現象

產業融合成為重塑產業結構、跨界創新的重要手段。互聯網+製造、人工智能+製造、製造+服務等融合模式,推動全鏈條產業升級及跨產業升級

珠三角地區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南大門”,以外向型經濟為主要特徵。中美經貿摩擦對企業運行影響幾何?企業如何看待中美經貿摩擦?是否存在產業規模化向國外轉移的情況?帶著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近期在珠三角地區走訪了多家企業、行業協會和主管部門。

多位企業家表示,中美經貿摩擦對企業整體影響不大,訂單客戶保持穩定。“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曾對珠三角地區產業發展有過明顯的衝擊。經過危機洗禮,珠三角地區的企業主動轉型升級的意識不斷增強,在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時,抗風險能力得到進一步檢驗和增強。”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海林曾在2008年後對珠三角地區的企業進行過調研,他認為這次中美經貿摩擦對企業的影響有限。

調研中,企業通過增加科技投入,掌握核心生產工藝和核心技術的例子鼓舞人心。

位於東莞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該企業從生產簡單的注塑輔機設備起家,2010年開始轉向工業機器人生產。2016年,企業自主研發上市核心競爭產品——六軸工業機器人,並自主開發作業系統。如今,企業已經成長為一家智能製造綜合服務商,產品服務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海外訂單增長迅速,中美經貿摩擦對企業幾乎沒有影響。

位於深圳的光峰科技2006年成立,企業在2007年發明了ALPD雷射顯示技術。目前,該企業已擁有1800多項專利,佔據了全球雷射顯示技術的制高點,確立了我國在雷射顯示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2019年7月22日,光峰科技在上交所登陸科創板,成為科創板廣東第一股。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目前在國內雷射電影市場佔有率超過60%,已有超過1.6萬個影廳使用了光峰的雷射放映機。

“珠三角地區從依托低端勞動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紅利轉向依托人才、技術等高級要素紅利和創新紅利,逐漸擺脫‘比較優勢陷阱’,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不斷增強動態比較優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說,珠三角地區取得的成績背後,有一條始終堅持的主線,就是通過持續性的產業升級,不斷為經濟發展賦能。通過持續性的產業升級,企業的競爭力也不斷增強。在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企業能夠提出不同的應對方案,顯得“遊刃有余”。

調研發現,儘管美國加征關稅對部分企業的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珠三角地區並未出現製造業規模化向海外轉移的現象,產業轉移仍以國內轉移為主。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廣東省早在2008年就實施了“雙轉移”(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戰略,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粵東西北地區有序轉移、集聚發展,通過“騰籠換鳥”為珠三角發展高端產業騰出空間。如今,粵東粵西粵北12市及江門、肇慶、惠州已規劃建設省產業園93個,作為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主要載體,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10年間,省產業園的園區工業總產值從302.66億元增長到8979億元,增長了近30倍。

在國內的產業轉移中,企業也並非簡單搬遷生產線,而是注重提升產業鏈韌性,通過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智能製造水準。例如,在廣州(清遠)產業轉移園內,歐派家居集團從2017年開始將位於廣州地區的各個工廠分批轉移搬遷至清遠,整體搬遷工作將持續至2020年。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憑借並依托廣東省和廣清產業園提供的各方面較為完善的配套與服務,歐派已實現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集團總部+基地”的經營模式讓企業發展邁向新台階。企業在搬遷過程中加大對生產設備自動化的投入力度,不斷推動技術升級和產品質量提升。

在信息技術等新興技術推動下,產業融合成為重塑產業結構、跨界創新的重要手段。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的融合,特別是互聯網+製造、人工智能+製造、製造+服務等融合模式,推動了全鏈條產業升級及跨產業升級,不斷推動我國產業鏈邁向中高端。

中美經貿摩擦以來,少數企業進行海外布局,卻被別有用心之人過度解讀成“撤離中國”,借此“唱衰”中國製造業。這種論調,值得警惕。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珠三角地區有少數企業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在海外進行產能布局,也並未完全放棄國內生產。

專家表示,個別企業向海外布局,不必大驚小怪,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正常現象。說到底,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企業不會喪失理性“選邊站”,企業不會因經貿摩擦而甘願丟失廣闊的中國市場。看不看好中國市場,外資企業最有說服力。

例如,今年1月份,全球最大化工企業之一的巴斯夫與廣東省政府簽署框架協議,巴斯夫正式宣布在廣東省湛江市新建在華第二個一體化基地。湛江一體化項目總投資額將達100億美元,是巴斯夫迄今最大的投資項目。今年7月,沃爾瑪在東莞建成中國零售業最大的多溫區生鮮配送中心,投資超過7億元,是沃爾瑪進入中國23年以來最大單筆投資項目。

中國企業經歷過風風雨雨的洗禮,更加自信從容。我國正在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同時不斷推進高水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合作,拓展合作共贏空間。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中國的大地上,依然充滿機遇。

(經濟日報調研組成員:龐彩霞 楊陽騰 吳 浩 秦 悅 趙學毅 執筆:吳 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