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種清熱利濕的中成藥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濕熱主要分為肝膽濕熱和脾胃濕熱。

肝膽濕熱:因濕熱鬱結於肝膽,疏泄失職,肝氣鬱滯,不通則痛,因此,肝膽濕熱常伴有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調,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或身目發黃或寒熱往來,或陰囊濕疹,或睾丸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肝膽濕熱常熱重於濕,濕的表現相對較輕。肝膽濕熱質者應清濕熱,以「肝」主渲瀉。

脾胃濕熱:因濕熱之邪蘊結脾胃,受納運化失職,升降失常,致腹脹,納呆,嘔惡。因此,脾胃濕熱常伴有脘腹痞悶,嘔惡,厭食,肢體困重,大便溏瀉,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膚髮黃,皮膚髮癢,或身熱起伏,汗出而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脾胃濕熱常濕重於熱,熱的表現相對較輕。

以下劉醫生介紹十中用於濕熱質的中成藥,以供大家參考,注意以下所介紹中成藥的功效及適應症各不相同,在用藥時要辯證使用。

1、龍膽瀉肝丸:由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鹽車前子、酒當歸、地黃、炙甘草10味中藥組成。龍膽瀉肝丸主要用於肝膽濕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尿赤,濕熱帶下。龍膽瀉肝丸為苦寒之品,對於脾胃有其它宿疾的如脾胃虛弱者,這方不宜使用。

2、五味香連丸:由木香、黃連、吳茱萸(甘草炙)、白芍、延胡索(醋炙)。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用於腸胃濕熱引起的腹痛腹瀉,紅白痢疾,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3、茵陳五苓丸:由茵陳、澤瀉、茯苓、豬苓、白朮(炒)、肉桂組成。清濕熱,利小便。用於肝膽濕熱,脾肺鬱結引起的濕熱黃疸,膽腹脹滿,小便不利。茵陳五苓丸與龍膽瀉肝丸相比更適合濕偏重者。注意黃疸屬寒濕陰黃者忌用,孕婦慎用。

4、葛根芩連丸:由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組成。解肌透表,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用於濕熱蘊結所致的泄瀉腹痛、便黃而黏、肛門灼熱;及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惡風、頭痛身痛。注意脾胃虛寒腹瀉者不適用。

5、二妙丸:由蒼朮(炒)、黃柏(炒)組成。燥濕清熱。用於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下肢丹毒,白帶,陰囊濕癢。三妙丸在二妙丸組方基礎加了一味牛膝,四妙丸在二妙丸組方基礎加了牛膝和薏苡仁,薏苡仁健脾利濕,牛膝補肝腎利水,因此四妙丸加強了健脾利濕之功。

6、肝膽雙清口服液:由熊膽粉、牡丹皮、半枝蓮、黨參、當歸、女貞子、沉香、麥芽組成。清熱利膽,調理氣血。用於肝膽濕熱,氣血不調所致的脅肋隱痛,口乾,口苦,食少乏力等癥狀的輔助治療。

7、三九胃泰顆粒:由三叉苦、九裡香、兩面針、木香、黃芩、茯苓、地黃、白芍組成。清熱燥濕,行氣活血,柔肝止痛,消炎止痛,理氣健胃。用於上腹隱痛,飽脹,反酸,噁心,嘔吐,納減,心口嘈雜。注意胃寒者慎服。

8、枳實導滯丸:由枳實(炒)、大黃、黃連(薑汁炙)、黃芩、六神曲(炒)、白朮(炒)、茯苓、澤瀉組成。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於飲食積滯、濕熱內阻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裡急後重。

9、濕熱痹膠囊:由蒼朮、忍冬藤、地龍、連翹、關黃柏、薏苡仁、防風、威靈仙、防己、川牛膝、粉萆薢、桑枝組成。祛風除濕,清熱消腫,通絡定痛。用於濕熱痹證,其癥狀為肌肉或關節紅腫熱痛,有沉重感,步履艱難、發熱、口渴不欲飲,小便黃淡。注意有脾胃虛寒者慎服。

10、苦參膠囊:成份苦參。清熱燥濕,殺蟲。用於濕熱蘊蓄下焦所致的痢疾,腸炎,熱淋及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等。

其他具有清熱利濕的中成藥還有黃葵膠囊、清熱化濕口服液、清肝利膽顆粒、清熱利膽顆粒、金錢草顆粒、腸舒止瀉膠囊、訶苓止瀉膠囊、三清片、婦炎康片、尿石通顆粒、膽石通顆粒、腎石通顆粒、前列安通片等。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zy66weixin,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