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管新規來了 如何應對銀行已胸有成竹

  本報記者 辛繼召 香港報導

  導讀

  多家大行、股份行高管表示,資管新規不會對該行造成太大衝擊,或總體沒有負面影響。銀行早已開始轉型,包括在資金端,打造淨值型產品體系;在資產端,推進非標轉標等。

  “資管新規”終於落地。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意味著資管新規落地。雖然全文尚未下發,金融機構對此已做好準備。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自去年末開始,已有地方銀監局參照資管新規監管銀行資管業務,但由於細則未落地,各地對資管新規理解並不一致。如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只允許一層嵌套,雖然資產支持計劃(ABS)不計入嵌套,但若銀行理財投資ABS,往往需要套一層信託計劃,被有的地方銀監局理解成兩層。

  多家大行、股份行高管表示,資管新規不會對該行造成太大衝擊,或總體沒有負面影響。銀行早已開始轉型,包括在資金端,打造淨值型產品體系;在資產端,推進非標轉標等。招行等則擬設立銀行系資管子公司。也有農商行表示,控制甚至適度減少表外理財、金融投資業務規模。

  淨值化+非標轉標

  資管新規下,資金從銀行表外回流表內。銀行理財向淨值化轉型,非標轉標是標準動作。

  工商銀行行長谷澍在工行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去年工行理財產品餘額達3兆,比上年增長11.4%,從存量規模和增量上都是同業第一。資管新規頒布後,工商銀行不會受到大的衝擊,已經在幾個方面做好準備。

  工行應對資管新規的轉型準備包括:一是在資金來源端,打造淨值型產品體系,逐步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實現產品淨值化;二是在投資端,不斷地做好非標轉標的研究,在資管新規要求的資產投資標準化方面進展較快,不斷尋找更多的標準化投資產品;三是在風險控制方面,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不斷地簡化產品體系,減少嵌套,使產品穿透性更好。

  建行高管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嚴監管、規範金融市場對於成熟銀行是有利的。“嚴監管對我們總體沒有負面影響。”

  招商銀行副行長兼董秘王良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的表外資產大約2.1兆,其中,1.1兆為標準債券型資產;4000-5000億為股票型的權益類資產;非標資產份額很小,只有約2000億元。“招行去年發優先股,強調內生增長,已經有一部分資產回表。招行不需要額外增加資本,資本充足率遠高於監管要求。”

  中信銀行高管在2017年業績會上表示,中信銀行資管資產有1.1兆元。去年同業資產投資主動壓縮6000多億元。現在資管資產裡剔除債券投資後,其他資產佔比不大。一年內到期的產品可以及時用其他方式對接,對資本充足率影響不會超過0.1個百分點,資本壓力很小。

  設立資管子公司

  3月23日,招商銀行公告擬出資50億元,全資發起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招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該申請尚需取得監管機構批準。

  王良表示,設立資管子公司後資產管理業務將出現五大變化。一是經營公司化,保持資管業務獨立經營獨立承擔風險,向先進資管公司看齊。二是產品標準化,資管產品過去非標很多,未來主導的是股票、現金管理等標準化資產。三是理財淨值化,淨值化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投資者承擔風險和收益。四是期限對標化,理財資金來源和資產保持一致,避免期限套利等。五是管理規範化,解決銀行當前多層嵌套、期限錯配等不利於資管業務長期健康發展的因素。

  早在2015年,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就曾先後發布公告稱設立類似的資管子公司。

  不過,也有銀行業人士表示,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並不能降低負債端成本,反而可能更高,也無法增加理財資金總額。若脫離銀行體系,則可能失去銀行剛性兌付兜底功能,地方監管系統的一些特殊政策也無法再享受。

  此外,設立境外子公司也是銀行的一項選擇。

  谷澍說,資管業務的國際化方面,工行去年在香港成立了一個子公司——工銀資管(全球),規模已經發展到了1000多億港元。“做資管業務國際化主要是為了適應客戶需求,很多國內客戶他們有這個需求,在合規的框架下去參加國際市場上的投資;同時很多國際上的投資者他們也有這個需求,合規地來參與中國境內投資,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

  控制表外規模

  對表外規模不大的城商行而言,資產新規壓力並不大。

  徽商銀行資產負債部總經理黃曉燕表示,該行資管產品以非保本為主,佔比80%以上,已經在表外有所體現,不存在表外轉表內情況。

  也有農商行表示控制表外規模。廣州農商銀行行長易雪飛在該行業績會上回答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問時表示,將優化調整資產結構,控制甚至適度減少表外理財、金融投資業務規模,回歸金融服務實體本源。

  “不是要消滅、終止資管業務。而是主動靈活、安排、適度安排,優化結構,調整理財資金來源和結構。希望發展客戶理財、控制同業理財。”易雪飛說。

  中信銀行高管在2017年業績會上表示,從全行業看,資管回表與否對銀行業不會造成太大問題。資本如果有壓力,資本底線也能夠進行調整。現在的監管重點實質是解決剛性兌付和層層嵌套等違規行為,新規不會導致資產簡單的回表,有效控制風險才是監管目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要立足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堅持巨集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的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太空,促進資產管理業務規範發展。

  光大控股首席戰略官蘇曉鵬表示,嚴監管存在於整個金融行業,覆蓋銀行、保險和私募基金,但是居民對投資的需求,特別是另類投資的需求越來越高,關鍵是管理資質是否跟得上監管的要求。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