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建個食堂也能挖出13座古墓,“古墓派”紛紛上線

現場一共發掘出多少古墓?是哪個年代的?出土了哪些文物?保存情況如何?有無留下文字記載?7日一早,記者來到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東區食堂項目考古發掘現場,採訪該項目考古現場負責人,揭開“古墓”謎團。

中大南校園東區食堂項目考古發掘現場

發掘面積14平方米

來到中大南校園春暉園附近,記者看到,現場擬建東區食堂項目地塊已經圍蔽,項目介紹顯示,這一地塊本擬新建學生食堂1棟,分為地上5層(部分4層),最大建築高度23.85米,佔地面積7507平方米。

在這個地塊上,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勘探確定的發掘面積為14平方米。

該項目考古現場負責人宋中雷告訴記者,按照相關規定,工程開工建設之前都必須開展考古工作。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18年7月17日就前往該地塊進行調查。

“當時現場都是前期留下的建築基礎、硬化面、草坪,墊土非常深,沒辦法開展考古工作。”宋中雷說,“中山大學配合做了前期的清障,才能保證我們後期考古工作的開展。”

考古勘探工作從2018年11月30日開始,至2018年12月24日結束,持續近一個月。

古墓現場出土了數十件古物

考古人員在該地塊用地範圍內發現13處墓葬、1口水井,其中東漢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

經過綜合評估,初步判斷墓葬M1、M2、M3三座漢、明墓葬文物價值為B級(重要),保存狀況為B級(保存一般),需要進行發掘,發掘面積14平方米。目前進入第三個階段:考古發掘。

陶罐

東漢墓主生活至少“小康”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座東漢晚期墓葬中出土文物最為豐富。宋中雷告訴記者,現場總共發掘出37件(套)文物,其中東漢墓出土文物35件(套),清墓出土釉陶罐1個、墓志1塊。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朱海仁介紹,東漢墓的墓室原來是很完整的,人都可以站立通行。現在它的上部已經被晚期、後代建設破壞了,只剩下一個墓底局部。

宋中雷告訴記者,M1號東漢墓出土的35件(套)文物中,有6件都是動物俑。

“也非常幸運,隻留下了墓底,還是出土了不少東漢晚期文物,包括陶牛、陶雞、陶壺、陶罐、陶蓋,還有一些陶案殘片。”朱海仁說,“以前古代墓裡面用來祭祀的,像一個托盤,下面四個角,上面放耳杯等。”

朱海仁透露,這些文物屬於廣州地區比較典型的東漢晚期出土文物。在中國古代,一個人去世後能夠建造一定規模的墓室,墓室裡有數量不少的隨葬品,因此可以判斷該墓的墓主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家庭生活水準至少在“小康”以上。

此外,現場發掘的明墓中未出土明器。朱海仁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漢代講究厚葬,視死如生,隨葬品一般較多。明墓一般隨葬品都比較少。

宋中雷告訴記者,目前出土的文物中還未發現有文字資訊。“有一塊清代墓志,因為沒有進行保護,還看不清楚上面的文字,可能是墓志或者買地券,我們進行後期處理保護後,再看看能否提取到一些文字資訊。”

動物形狀的物品

中大一帶地下文物豐富

曾發掘多座東漢墓,出土過新石器時代遺物

今早,廣州市文廣新局局長陸志強也來到考古發掘現場。他強調,首要任務是一定要保護好現場所有文物的安全,並依照程式對文物進行發掘和整理。接下來,再根據專家的意見,對文物進行合理的保存。

專家介紹,預計近日,這一地塊的考古工作將告一段落。

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東區食堂項目地塊位於“康樂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區,2014年被公布為廣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區。這一區域內有鳳崗、馬崗頂等山崗,地勢較高,以往曾發現新石器時代遺物,發掘出東漢墓葬。

1954年和1955年,在中山大學的東北區先後發現雙肩石斧2件,石鏃1件,推斷為新石器時代遺物。

1958年,在中山大學發掘出東漢後期墓葬一座。

2017年10月,在中大博物館工地發現東漢墓1座、唐代灰坑1座。

記者查詢公開發表論文發現,1904年私立嶺南大學(當時名為“嶺南學堂”)遷建河南康樂鄉。1913年5月,該校因購康樂鄉附近的墳山,被墳主狀告毀墳。在報紙刊登買地告白後,校園面積不斷擴大,至1918年已達800多畝。

END

文:羊城晚報記者黃宙輝 張璐瑤

圖:羊城晚報記者 鄧勃 湯銘明

編輯:一臉陽光

羊城晚報學大大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