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羋月是如何從“楚國公主”走到“秦國太后”?

羋月,又稱羋八子,是楚王姐妹中的一人,羋是楚國國姓,八子並非她的姓名,而是嫁給秦王后得到的封號。

羋月不是一般的女子,除了高貴的出身和美貌的姿色外,她還有卓越的遠見。

大多數楚國人看來,當時的秦國只是一個邊陲小國,公主們都避之不及,唯有羋月例外,她選擇嫁入秦國王室。

公元前337年,秦惠文王即位,年僅19歲。商鞅被殺之後,公孫衍成為秦國新的大良造。

在兩人的配合下,秦國軍隊繼續執行秦孝公時期的弱魏政策,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兩年後,張儀憑著三寸不亂之舌,代替公孫衍的地位,秦惠文王也在此期間稱“王”。

為了表示對秦惠文王的祝賀,楚懷王下令羋月嫁入秦國,成為秦惠文王的妃子。

值得注意的還是,與羋月一同進入秦國的,還有她的兩個弟弟,羋戎和魏冉。

羋月剛剛進入秦國的地位並不高,當時秦王后宮的嬪妃分八級,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從羋八子的稱呼就可以得知,當時秦國對楚國多少有些傲慢,不知是羋月風華絕代的外貌,還是其他原因,接連生下三位皇子。

羋月漸漸受到秦惠文王的寵愛,這引起秦惠文後的嫉妒。

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惠文後和兒子秦武王聯手,把羋月的長子嬴稷送到燕國當人質。

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國力大增,軍隊屢次攻打三晉,連年取得勝利,關東六國對秦國逐漸有了清醒地認識。

《戰國策》有記載,“秦、虎狼之國,不可親也。”

楚、魏、韓、齊、燕等五國合縱抗秦,導致秦楚兩國的關係發生逆轉,從友好互助變成緊張敵對。

在秦國的羋月也遭到波及,她的地位原本就不高,三個兒子也不是嫡生,如此一來,變得更加不得人心,難以繼承秦王之位。

然而,羋月是個有野心的女子,不甘心一直這樣被壓製,之所以送長子嬴駟到燕國當人質,除了形勢所迫之外,還有其他原因。

一是可以鍛煉嬴駟的個人能力,再說燕國與秦國交好,安全上沒有問題;二是轉移敵對勢力的注意力,暗中擴大魏冉的勢力。

只要時機一到,羋月就會擁立兒子嬴駟為秦王,沒想到機會轉眼即來。

秦惠文王去世後,張儀失去庇護,為了避免落得和商鞅的下場,他不得不逃離秦國。

張儀一走,代表著導致秦楚關係惡化的始作俑者不存在了,兩國關係逐漸緩和,這也為羋月奪取權力奠定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秦武王雖然敵視羋月,但是畢竟年輕,政治方面並不成熟,這無疑給羋月擴大勢力的機會。

整整四年時間,羋月不斷培植自己的實力。國外方面,她得到楚國和燕國的支持;國內方面,不斷壯大魏冉的權勢,籠絡了一大批人心。

公元前307年,21歲的秦武王去世,因為沒留下子嗣,不得不在兄弟中選擇新的秦王。

在羋月和魏冉的支持下,遠在燕國當質子的嬴駟成為新君,史稱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即位後,羋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兒子封自己為太后,即為宣太后,她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太后的女子。

《史記》有記載,“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為政。”

但是宣太后知道,自己的權力並不穩定,舊有的貴族勢力不會善罷甘休。

除了清除潛在的競爭對手外,她還扶持自己的親人,魏冉為穰侯獨攬軍政大權,羋戎為華陽君、嬴芾為涇陽君、嬴悝為高陵君。

外戚勢力第一次大規模地進入秦國內部,打破了秦國原本的客卿制度,從此羋氏一門,威震天下。

宣太后雖然憑著高超的手腕奪得政權,但是秦國在她的治理下高速穩定地發展。

直到36年後,年邁的宣太后才將朝堂還給秦昭襄王,此時的秦國,已經與齊國並為“東西二帝”。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