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天,讓我們傾聽勞動者的故事,並向他們致敬!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

無數的普通人年複一年

奮鬥在一個個平凡或不平凡的崗位上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他們默默奉獻的故事

並向他們致以最由衷的敬意!

大山深處的護林三兄弟

2019年1月3日,張建、張忠、張華在拱攏坪林場護林巡山。 新華社發(王純亮 攝)

1966年生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楊家灣鎮的張建、張忠、張華是孿生兄弟,他們的父親張世德是拱攏坪林場的創建者之一。1981年,三兄弟在父親的影響下進入拱攏坪林場工作,巡山、護林、造林……一乾就是30多年。

張家三兄弟說,父親把一生奉獻給這片林場,他們也會把愛林護林的傳統傳承下去,繼續守護這片森林。

1月3日,張建、張忠、張華在拱攏坪林場護林巡山。 新華社發(王純亮 攝)

1月3日,張建(左)、張忠(右)、張華在拱攏坪林場查看30多年前栽下的樹木長勢。 新華社發(韓賢普 攝)

華山絕壁上的“天路醫生”

張新建和梁斌(右)在華山太華纜車支架上進行檢修(2018年12月25日攝)。

位於陝西省華陰市的西嶽華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從華山腳下乘太華纜車至華山西峰,其驚險獨特的體驗和與眾不同的風光,使該條纜車成為登頂華山的“天空之路”。

二十多名被稱為華山“天路醫生”的纜車檢修員日夜不停地守護著這條線路,張新建與梁斌,就是其中的成員。

梁斌(左)和張新建在華山太華纜車支架上檢查避雷針(2018年12月3日攝)。

2018年11月20日到12月25日,太華纜車迎來大修,張新建與梁斌所在的小組負責支架探傷、鋼絲繩編結、支架路線調整等工作。11、12月,山裡的氣溫已至零下,兩人經常坐在四面敞開、如同吊籃一般搖搖晃晃的檢修車裡,迎著撲面而來的寒風進行線路檢查。有時站在高聳入雲的支架上,會有一種站在懸崖邊的感覺。梁斌回憶說,“剛開始爬支架時老師傅帶著上,到了架子上非常害怕,都不知道怎麽下去,但是爬的次數多了,很多時候還要晚上爬,不知不覺也就不怕了。”

從太華纜車運營開始,張新建和梁斌就做著檢修工作,幾年下來,除了練大了膽量,更學會了細心。張新建說:“我們的工作關係著千萬人的安危,把手裡的工作做好,把每位遊客安全送到山上山下,是我和其他纜車檢修兄弟們最大的心願!”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張新建在檢查華山太華纜車吊廂開關(2018年12月3日攝)。

逐夢藍天的女子試飛員

3月5日,蔣丹丹在飛行試驗機駕駛艙進行科訓。她說自己每天最期盼的事就是上天飛行。

試飛員是一份神秘而高危的職業,從事者需要探索飛機的各項飛行性能極限,不斷駛過危險和未知的領域。今年29歲的蔣丹丹是國內最年輕的試飛員之一,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培養的唯一一名商用運輸機女試飛員。

3月5日,蔣丹丹在試飛體訓中心內健身鍛煉。

從西北工業大學校園走出的蔣丹丹經過6年時間數十門專業課程學習和750小時的飛行實踐,於2017年底正式成為試飛員,逐步參與了ARJ21-700、C919等型號飛機的科研試飛工作。

蔣丹丹工作時細心周詳,擁有女性更為敏感的感官。在她看來,只要上了飛機,試飛員就不分男女,擔負的工作職責一樣重大。

新華社記者劉瀟攝

3月5日,蔣丹丹走出飛行試驗機艙門。

中國救援隊赴莫三鼻克開展國際救援

3月31日,在莫三鼻克貝拉一處安置點,中國救援隊隊員為受外傷的災民換藥。

赴莫三鼻克開展國際救援的65名中國救援隊隊員圓滿完成救援任務,於4月4日乘機回國。執行任務期間,中國救援隊根據救災形勢發展和當地政府需求,深入災情和疫情嚴重地區,積極參與搜索救援、醫療救助和衛生防疫等工作,獲得國際組織、當地政府與民眾廣泛讚譽。

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

3月31日,在莫三鼻克貝拉一處安置點,中國救援隊搭建帳篷,準備為災民看病。

4月2日,在莫三鼻克貝拉,中國救援隊將衝鋒舟捐贈給當地政府。

給故宮送快遞的小哥

楊紅義在故宮西華門外打電話聯繫客戶取件(1月15日攝)。

今年44歲的楊紅義是一名菜鳥天貓直送配送員。近三年來,他在北京故宮一帶送出超過10萬件當日達快遞,沒收到一條差評。

冬天天沒亮,楊紅義就起床了。簡單洗漱後,他在6點30分趕到快遞分撥點,開始一天的忙碌。分撥完畢後,他會挨家挨戶送快遞,一天下來往往已是晚上8點。

每天,楊紅義從北長街、西華門、南長街走到中山公園,這裡是快遞員最頭疼的區域——一是往往需要步行,抱著大件小件的包裹;二是等待時間長,客戶從故宮、沿線機構出來取包裹要不少時間。

楊紅義抱著貨品走在北長街上(1月15日攝)。

配送每個包裹都要打電話,楊紅義每天的通話記錄,密密麻麻有近200條,每一條都意味著一次等待。每個月光電話費就要300多元,這是他生活中一筆比較大的支出。

近三年來10萬次送達,楊紅義和這一片很多人熟悉起來。老街坊說,他是當之無愧的“美好生活創造者”:一大件水20公斤,都是楊紅義人工扛上五、六樓,他還會順手帶走垃圾;一年365天,每天至少2萬步,他是不少人朋友圈的運動冠軍;大促時件再多、再麻煩,多跑幾趟他也會當天送完。

送快遞經常會被催促、誤解,“委屈再大,咱也不能急眼。”楊紅義說,下單的用戶都帶著一份期待,做好服務是第一位。

雖然故宮近在咫尺,但他還沒有進去逛過一次。全年無休,家人也不在身邊。他期待著有一天能夠帶著妻子兒女,好好逛一次故宮。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楊紅義將貨物送進故宮西華門(1月15日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