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這裡是世界級的“慢城”?

這就是國家地理!

高淳區位於南京市的南端,北接溧水區,東部與溧陽市毗鄰,西南面與當塗縣、宣州區和郎溪縣接壤,西接安徽馬鞍山博望區,全區總面積802平方公里。高淳區東部為茅山、天目山余脈結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區,西部為碧波蕩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環抱,是河網稠密的圩區。

固城湖位於高淳區南部,又名小南湖,湖區分屬高淳區和安徽省宣城市,但以高淳區為主,在歷史上與石臼湖同為古丹陽湖的一部分。現湖泊面積3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湖水主要來自安徽的水陽江與青弋江水系,並可通過胥溪河和溧陽、宜興間的漕河接通太湖水系。石臼湖東岸的固城鎮是胥溪河的起點,也是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於吳國、楚國、越國的軍事要邑。

高淳老街位於南京市高淳區淳溪街道,又稱淳溪老街,是高淳的商業中心,江蘇省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也是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被譽為“金陵第二夫子廟”,有“金陵第一古街”之稱。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余年的歷史。高淳老街分布著成片的明清建築群,這些古建築傍水而列,粉牆青瓦、飛簷翹角,配上精美的磚木石雕和傳統的書法牌匾,古樸典雅,被中外學者和遊客譽為“東方文明之縮影”、“古建築的藝術寶庫”。

高淳老街建築為磚木結構,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層。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風貌,又有鮮明的地方傳統風格。老街當年由徽商出資建造,在建築布局上體現了聚財的思想,平面形狀為兜錢狀弧型,寓意將財富收入兜中。

高淳的文物古跡、人文景觀遍布全境,見證了高淳滄桑的歷史。在眾多的古建築中,古戲樓尤為突出,其中省級文保部門就有四處,充分體現了高淳是一個戲曲之鄉。 豐腴深厚的傳統文化賦予高淳不朽的靈魂,非物質文化遺產絢麗多彩。

高淳民間的文藝活動豐富多彩,形色多樣,諸如唱大戲、玩龍燈、跳獅子、劃龍船、跳馬燈、打水滸、跳五猖、踩高翹、蕩旱船、打蓮湘、挑花籃、跳財神、打鑼鼓、跳楊泗、打八怪、疊羅漢、打腰鼓等。

高淳民俗文化獨具地方特色。在吳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雙重影響下,為民間風俗的發展與升華,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其生活習俗、禮儀習俗、生產習俗、節日習俗由來已久,在高淳人民的生活中,處處得到體現。

高淳緊臨安徽邊界,受徽派文化的影響,加上以前封閉的交通條件,高淳區的古建築和生活習俗都深深的落下徽文化的影子。特別到過年,各個村鎮更是會舉行豐富多彩的傳統文藝活動,唱戲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

高淳是中國傳統戲曲發源地之一。長期流傳在高淳的陽腔目連戲,被譽為“百戲之祖”。它是在宋元雜劇的基礎上,汲取道佛音樂和地方民歌而發展起來的獨特劇種。

高淳傳統戲曲至少起源於元,甚至可以追溯到南宋。從演員角色、舞台表演、唱腔設計、音樂伴奏等諸方面都為中國傳統戲劇的發展鋪墊了基礎。

高淳話指南京高淳所使用的地方方言。高淳話被稱為“古韻方言活化石”,具有獨特的價值。高淳話雖屬吳語,但是和蘇州、無錫、常州等地的吳方言有著顯著的差別。高淳雖近四通八達的江南首府南京城,但地理位置卻相對封閉,交通亦不及蘇常,受到歷代北方移民及官話語音的衝擊很小,因而比其他一般吳語區更好地保留了中古吳音和古代中原雅音。

古時候陸上交通不方便,而水上運輸卻十分發達。在宋代,官溪河碼頭停靠的船隻長達數裡,歷來是與蕪湖、無錫齊名的米市之一。官溪河上通蕪湖、安慶,下達蘇州、杭州,是太湖水系中蘇杭地區通往長江下遊的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距離最近。

高淳雖離南京不遠,但由於以前交通不便,長久以來都靠水、陸兩路與溧陽、安徽宣州等進行文化和婚嫁方面的密切交流。伴隨高淳經濟和交通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趨於弱化,於是安徽唱戲團佔領了高淳傳統戲曲表演的大部分市場。

三年一小戲,九年一大戲。在水邊或土地廟旁搭一個草台班子,上演各路戲文。一般都是連續演出幾天,戲團吃住在村子裡,所有的費用由本村村民自籌資金,經濟條件好的村民可以多出一些。觀眾大多為本村村民,也有不少是聽到演出資訊從別的村子趕來聽戲的人。

高淳現有100多個新老戲台,其中有80個左右的戲台承擔著唱戲表演的功能。在這100多個戲台中,約三分之一是老戲台,部分戲台是經歷了數百年的風吹雨打、屢毀屢建保存至今。戲台承載著高淳人愛聽戲、愛看戲的戲曲情懷。

由於古戲台大多是木質結構,加上年代久遠,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最近兩年古戲樓不再使用,唱戲時村裡會在附近搭建臨時戲台。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享受著豐盛的戲劇大餐。

高淳農村的唱大戲由經濟實力較強的村莊輪流辦。輪到這個村莊,家家戶戶就要大擺宴習,招呼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來吃飯。招待的人越多,說明這戶人家人緣廣泛,這年運好,就越有臉面。

為發揮戲台在文化活動中的作用,高淳將“唱響古戲台”列入文化惠民工作,一方面引導社會力量利用區內現有戲台,邀請省內外、市名團名家舉行戲曲、綜藝演出,組織高淳非遺項目走上戲台。

古戲台風采依舊,新戲台逐漸增多。為了照顧居民愛聽戲的習慣,高淳專門頒布補助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到農村小戲台的新建工作。每年春天,高淳農村要唱300多台戲。

高淳是江蘇乃至中國的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保護民間文化遺產功在當今,利在後世。我們要努力讓這些珍貴的民間文化去傳承和發揚,讓高淳藝術深厚的人文底蘊、鮮明的吳風楚韻特徵展現於時代的大舞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