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本帝國“縮水”,精明商人郭敬明最近怎麽了?

今日看點

近日多家媒體爆出,郭敬明旗下的柯艾文化、最線代動漫文化、旗下作者笛安持股的上海令秧文化以及雙子惠蘭文化創作室四家公司被注銷。最世旗下主力作家落落主編的《文藝風象》已在2018年底停刊。郭敬明擔任第六大股東的和力辰光,近年來也因《爵跡》《青雲志2》等後續作品乏力而業績跳水。這樣的資本變動把“消失”許久的郭敬明再次推上熱搜,也由此引發了一些80、90後粉絲的青春懷念。針對熱議,郭敬明則現身微博回應注銷公司只是將子公司業務合並到最世文化。郭敬明還是精明商人郭敬明,但是他的最世文化早已沒有當年的盛況。

郭敬明發家史:從作家到商人

時間追溯到2001年,18歲的郭敬明在新概念作文大賽中獲得第一名,郭敬明的作家身份由此被大眾熟知。與他一起被大眾熟知的還有風靡一時的青春文學。近20年的時間,郭敬明從青春文學暢銷作家到最世文化董事長,從作家跨界導演、投資人。多重身份下的郭敬明是如何發家的?

十三年作家生涯,郭敬明也曾在最高處笑傲當代文壇

從2001年在新概念作文中一戰成名,小四13年作家生涯裡一共出版散文集4部,小說12部,擔任雜誌主編出版雜誌4部。2012年以前,郭敬明登上各大平台銷售排行榜前列,成為青春文學“教主”。

公開資料來看,自2007年到2011年,郭敬明連續5年佔據中國作家富豪榜前兩名,版稅收入每年過千萬元。2011年郭敬明成為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一名,同年成為“富比士中國名人榜”第53名,這是身為作家的郭敬明最為風光的一段歷史。然而自2013年起,郭敬明跌出榜單前三名,此後再也沒有回到之前的排名。2014年後,郭敬明沒有出版過新書,作家郭敬明自此淡出公眾視野。

從《島》到《最小說》,郭敬明打造IP帝國

郭敬明最早嘗試商人角色要從2004年成立工作室“島”以及主編《島》系列雜誌說起。該工作室由郭敬明和hansey、痕痕、阿亮和清和五人組成。五人集團對後來成立的柯艾文化、最世文化都有頗大貢獻。《島》也被視為“國內骨灰級青春文學書系”。

2006年《島》停刊,原工作室五人共同成立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最世文化前身,後歸屬最世文化子公司)。此時柯艾的業務主要聚焦在簽約作者與雜誌出版。風靡一時的《最小說》由此誕生。全國各地中學校園周邊的報刊亭、書店隨處可見,那時談起青春文學,沒有人能繞過郭敬明和《最小說》。 創刊僅一年,《最小說》拿下“富比士中國名人頒獎盛典·文化與體育類最佳商業機構獎。

《最小說》無疑是成功的,銷量已經證明市場的接受度,而它也吸引著更多的作家。它以海量文章形成一套以“青春文學小說帶動新人選拔、原創漫畫、經典圖書”整體繁茂的模式,郭敬明的作家團隊由此初步形成。在《最小說》的平台上,一大批青春文學代表人物開始湧現。這其中包括著2016年已經停刊《文藝風象》《文藝風賞》主編落落、笛安,《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作者七堇年、《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作者安東尼。可以說那些年我們看過的青春文學小說很大一批作者都在郭敬明旗下,這些小說如今也已成為了影視作品經常改編的重要IP來源。

此時的郭敬明已經不單單有作家的身份在身,他似乎也並不想單純的作為作家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對作品或文學事業沒有像其他作家那樣,飛蛾撲火一般地把整個身心都投進去。小說可能隻佔我人生的一部分,甚至一半都佔不到,我還有其他大部分事,比如公司”。

於是,最世文化成立了。

從文學到影視,成也流量,敗也流量。

2010年,依靠十年在文壇上的積累,郭敬明成立了最世文化,本人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100%控股,郭敬明開始進軍影視行業。

2013年,正是影視行業的瘋狂生長階段,資本的大批進入,大量的影視公司、影視劇出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郭敬明執導的電影《小時代》上映了。這部電影集結了當年最受關注的一批明星,包括出演《宮鎖心玉》備份受關注的楊冪以及通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爆紅的柯震東。儘管劇情的紙醉金迷引來大眾批判,但市場沒有讓這部電影撲街,反而收獲了4.83億的票房,《小時代》躋身當年內票房總排行榜第十位。

初涉影視行業的郭敬明嘗到了甜頭,《小時代》也成為那時的熱門IP,在此後3年年內,4部《小時代》拍攝時間一共不足7個月,不僅在票房上瘋狂吸金18億,而且全部躋身當年票房排名前30名。

影視行業風生水起,投資領域也不能缺席。2015年,郭敬明以每股1元的價格入手500萬股樂視影業股份,與孫紅雷、馮紹峰、黃曉明、李小璐等人成為明星股東之一。與此同時投資和力辰光持股4.05%成為公司第六大股東,商業版圖再次擴大。

但讓郭敬明沒想到的是,影視行業給了他豐富回報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樂視影業狀況跌宕起伏,債務危機的爆發使得包括郭敬明在內的明星股東們持有股份套牢。除了樂視,他與和力辰光的綁定更深,然而由於2016年上映的《爵跡》票房慘淡,和力辰光終止IPO上市之路,所屬著名藝人陳學冬也宣布加入了李冰冰、趙麗穎等人的和頌傳媒。2018是影視行業的寒冬,對於郭敬明的最世文化,也不例外。

由此看來,郭敬明此番在微博上所言,將子公司業務合並到最世文化或許是當下郭敬明的最好選擇,曾經輝煌一時估值達到7億的最世文化逐漸暗淡的原因可以在郭敬明18年的發展歷程中窺測一二。

郭敬明與最世文化的輝煌與衰落

青春文學是80、90後這一代的青春記憶。郭敬明從青春文學發家,一系列代表作《夢裡花落知多少》《悲傷逆流成河》以及後來創辦的《最小說》帶領著青春文學走向一個又一個的高峰。郭敬明也成為了80、90後青春記憶裡代表人物之一。在數年間積累了大批粉絲,郭敬明的個人IP迅速形成。與此同時,最世文化培養了眾多青春文學作家,為最世文化的品牌培育提供源源不斷的IP作品,這是最世文化能夠生存的根基。郭敬明與最世文化之所以輝煌就在於他們曾經抓住了發展的機遇,然而令人唏噓的是他們沒能在之後把握好方向。

從內因上看,郭敬明的作品總是帶有很多爭議,他似乎始終都處於負面漩渦中心。圍繞郭敬明的抄襲、性騷擾、價值觀的不正確等等這一系列的負面評價始終沒有中斷。2003年其作品《夢裡花落知多少》爆出抄襲莊羽所著作品《圈裡圈外》,之後又一成名作《幻城》被爆抄襲漫畫《聖傳》;導演的《小時代》系列以及個人生活曝光盡顯生活奢靡作風;隨後又遭到簽約作家李楓爆料自己曾遭郭敬明同性性騷擾。雖然郭敬明對此完全否認,但一系列的負面消息對自己的影響力及口碑明顯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害。

在今天我們大力倡導“藝德”的大環境下,德不配位,難以為藝。無論是文學還是影視行業,都難以原諒抄襲這類錯誤。隨著觀眾欣賞水準的提高,雖然現在郭敬明依然擁有三四線明星仰望的影響力,但他也很難回到曾經的巔峰狀態。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想到同樣以青春文學為起點,發家路徑與郭敬明十分相似的韓寒。早年的韓寒被高曉松稱之為PC時代的“中國第一大文化偶像”,後來一樣陷入了抄襲風波,在商業領域早年韓寒也無法和郭敬明比肩而立。

2009年,韓寒坦言接受採訪時說道:“郭敬明一個月的收入等於我一年的收入。但要比他有錢對我來說很容易,但是可能要犧牲一些自由和自我,我並不願意。”僅僅十年後,郭敬明忙著收縮業務,韓寒卻在影視行業憑借《乘風破浪》《後會無期》《飛馳人生》三部影片的成功跨入破30億票房的導演行列。被網友評價為:“發揮最穩定的導演之一”。而他創立的亭東影業已迅速完成三輪融資,背後的股東包括阿里影業、博納影業等知名公司,2017年估值達到20億。

郭敬明與韓寒,高下立見。韓寒後來的成功有諸多因素,無論是他敏銳的投資眼光,還是對市場的把控程度更加遊刃有余。我們暫且不做詳細分析,但最近的《曉說》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韓寒的“生命感”以及對行業的敬畏心。這或許是韓寒為什麽能夠彎道超車郭敬明的原因之一。

從外因來看,《小時代》系列的票房勝利,是中國影視行業快速生長階段的產物。在這個階段中過於擁抱資本與市場而忽視了內容質量本身,也因此《小時代》系列的豆瓣評分“撲街”,引起《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的討伐。導致的惡果便是郭敬明擁抱市場的同時也失去了口碑。

而《爵跡》系列的失敗映射影視行業進入的轉型階段。《爵跡》請來了范冰冰、吳亦凡、陳學冬等眾多明星,投資4億最終票房僅有3.8億,票房慘敗。2018年,郭敬明推出《爵跡2》,卻在上映前10天宣布撤檔,上映遙遙無期。這充分證明當前僅僅依靠流量、IP、特效等手段無法贏得觀眾青睞,當年看青春文學的閱聽人們早已長大成熟,情懷可以消費一次,但無法進行無限次的揮霍。放眼望去近年大火的電影,《戰狼》系列、《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等佳作,哪一部電影是僅僅通過流量明星的加持或特效獲得成功的呢?

據了解,從公開資料來看,郭敬明目前仍握有幾個影視項目,如魔幻電影《陰陽師》、科幻電影《未來未來》等。哪一部作品能讓最世文化翻盤目前還不能預見。

總結

歸根到底,最世文化的衰落是因為沒有把握近年來電影產業的轉型變化。我國正在處於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轉型階段,一方面,國家頒布了許多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全社會對電影內容質量、藝人藝德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影片豐富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電影行業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過去。郭敬明是其中的受益者,也是這個時代終結的見證者。如果最世文化與郭敬明依然固執己見,那不過是在用自己證明“內容為王”的真理罷了。

青春值得回憶,但郭敬明們需要往前看。

END

美 編 | 王徑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