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祛風除濕,膝蓋不痛的關鍵穴位!

有許多老年人會邊走路一邊喊疼 ,明明只有幾步路,可是還需坐車;上完廁所後,膝關會感到鑽心的疼廟,只有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站起來。這種情況,老年人多是患了增生性膝關節炎,也叫「膝痹症」。

膝關節疼痛是由於骨刺引發的,骨刺就是骨質增生。關節退化實際上是一個零件磨損過程,在長期壓力、拉力和損傷下,導致骨和骨之間的半月板變薄,面洞滑液減少,久而久之兩側的骨頭貼在一塊,長時間向一個方向用力,骨頭就會往一邊偏,根據生物力學原理,為了求平衡,而另側骨頭就會增生出相應的骨骼來。這就是所謂的代償性骨質增生髮病原理,除此之外,骨質疏鬆腰肌勞損也是骨質增生的誘因。

怎樣對付膝關節病?就找特效穴位血海穴、梁丘穴,足穴用陵泉穴懸鐘穴和犢鼻穴。

血海穴位於人體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方2寸,在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的地方即是。血海,氣血的海洋,同時也是理血的要穴。

梁丘穴位於大腿前面,髂前上棘和髕底外側端連線上,髕底上方2寸處。它也是理血要穴。中醫學講究治風先要治血、膝關節病大多是因風邪入侵而引起的,所以要用血海穴和梁丘穴來疏通膝流局部的氣血。

特鼻穴位於膝蓋外下方,在取穴時先屈膝90度,這時膝關節髕韌帶的外側會有一個凹陷的地方,俗稱膝眼.犢鼻穴就在此處。該穴對治療膝靠疾病有一定療效

足三裡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它是能保證身體健壯的要穴,它除了能調節脾胃,還能硫風化濕,扶正祛邪。所以足三裡穴是用來散寒,祛濕的要穴。

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的地方。而懸鐘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踝尖上方3寸處,腓骨前緣凹陷的地方即是。這個穴位具有通經絡.祛風濕的功效。

對以上幾個穴位進行按摩,具體方法:用拇指指按,或用拇指指腹點按都可以,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每天1-2次。

還可以用艾條灸,重點是灸犢鼻穴10-20分鐘,一直灸到皮膚髮紅,其他幾個穴位要灸5~ 10分鐘,每天1次。

或者把少量的防風、紅花、獨活、五加皮 、延胡索、艾葉、川芎這些藥材各取適量裝人一個布袋,加熱後敷在患處,或者用布袋包裹煎湯藥剩下的藥渣,趁熱敷在患處。

還有此老年人認為增加運動量就能「磨」掉骨刺,事實上這是不科學的。老年人在晨練時要注意負荷不能過大,不可以重複做一種動作,多進行騎車、游泳等不負重的運動。這樣既能得到運動量,又能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休息。有的老年人爬山鍛煉,在下山時自身體重再加上下衝力會加大對膝關節的磨損,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是坐纜車下山。

很多人都知道要防止鈣流失,對付膝關節病也是這樣。當女性閉經後鈣流失會加重,可以適當補充雌激素,以減少鈣流失。平時可多吃一些黃豆、豆漿等富含天然植物雌激素的食品。老年人滋養骨質,還需多吃膠質較豐富的食物,如肉片、蹄筋等,多喝黏稠的粥湯,或者是粘性比較多的食物,如蕃薯、土豆、山藥、芋頭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