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剪紙動畫大師王柏榮因病去世,享年76歲

  8月31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發布消息:“王柏榮(1942年-2018年),歷任動畫設計、剪紙片動畫設計、導演,曾任美影廠副廠長,於8月30日晚因病去世,享年76歲,美影廠致以深切哀悼。”

  王柏榮1962年畢業於上海電影專科學校動畫系,而後進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1991年離職前往廣州,任時代動畫總經理。他是《金色的大雁》(1976年)的動作設計之一,先後導演過剪紙片《山牙子》(1978年,合作)、《刺蝟背西瓜》(1979年,合作)、《南郭先生》(1981年,合作)、《抬驢》(1981年)、《老鼠嫁女》(1983年)及《火童》(1984年)等,擔任副廠長期間,給予了《舒克和貝塔》的立項極大支持。

  《南郭先生》

  美影廠方面評價,王柏榮同志始終扎根動畫事業,在美影廠工作期間努力鑽研、敢於創新,豐富了剪紙片的表現形式,為美影動畫作品、尤其是剪紙美術片作出了巨大貢獻。

  王柏榮的動畫藝術生涯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作為美影廠的創作者,從1962年作為《沒頭腦和不高興》的原畫設計進入動畫這一行開始,王柏榮和那一帶老一輩動畫人一起書寫了“中國動畫學派”最輝煌的篇章。

  與水墨動畫、偶動畫一樣,剪紙動畫同樣是中國動畫的一大創舉。王柏榮的幾部剪紙動畫融合不同地方的民俗風情和民間技藝,開創出別具一格的視覺想象風格。也許許多人沒有注意到,同樣是剪紙動畫,王柏榮每一次都融入了不同的地域風格。

  讓許多孩子記住“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剪紙動畫《南郭先生》中,精確地考證了戰國時期裝飾紋樣,並融合了水墨動畫的素雅風格。

  《老鼠嫁女》

  《抬驢》,就使用了河北蔚縣剪紙藝術風格,色彩飽和,冷暖對比強烈,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另外一部同為剪紙動畫的《老鼠嫁女》,則採用了山東高密的剪紙藝術風格。

  當年曾為《老鼠嫁女》譜寫電影音樂的作曲家金複載還記得當年在美影廠創作時候的集體氛圍,所有人都奔著創新,希望拿出不一樣的作品。《老鼠嫁女》也是金複載電影配樂生涯中印象十分深刻的先鋒性嘗試。“《老鼠嫁女》的音樂在以往的美術片裡是比較現代的。所用的不是古典的調性體系而是泛調性體系。所謂旋律結構都是不完整的。樂器演奏方法很多不是常規的,而用預製鋼琴(琴弦上放鑰匙圈等雜物,為了改變音色),弦樂器的弓不在常規的區域演奏等等,還將打擊樂作為音效處理。” 金複載還記得當年和王柏榮的合作十分愉快,王柏榮很願意放手讓各個部門嘗試新東西。

  《刺蝟背西瓜》

  被視為王柏榮藝術高峰的《火童》,榮獲1984年電影“金雞獎”,並在1985年日本廣島國際動畫節上獲得C組一等獎。《火童》根據中國哈尼族民間傳說改編,通過表現哈尼族的英雄明扎為民取火,舍身成仁的動人事跡。不過少年生吞了火珠,眼睛逐漸模糊,他的皮膚被烈焰吞噬,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樣悲劇性的結尾當年也成為不少小朋友的“童年陰影”。

  之後,王柏榮的藝術創作隨中國動畫大勢的轉變開始轉向電視。

  他曾經是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美影廠動畫人。在擔任美影廠副廠長期間,為了使中國動畫產業走向世界,王柏榮主持引進了與國際接軌的動畫生產的流程,開創中國卡通片對外合作之先河,包括《狐狸列娜》、《不射之射》等中外合作卡通片。

  《熊貓京京》是國內第一部大型系列卡通片,發行到了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放映。也是中國系列卡通片第一次成功走向世界動畫商業市場。

  晚年王柏榮的一大部分經歷投入了動畫教育工作。

  他和《寶蓮燈》的導演常光希、《黑貓警長》的導演范馬迪等老動畫人一起遠赴東北,在吉林動畫學院開墾新一方中國動畫人才培養的新搖籃。

  青年動畫教師王楠曾跟隨王柏榮製作大型系列卡通片《人參精靈》,104集的動畫,當時已經年近七旬的王柏榮依然親力親為,身為總導演,甚至還親手幫她改畫稿。

  “他給人的感覺像宮崎駿和大熊貓的合體,有威嚴又有可愛的一面。” 在學生的印象裡,幾位來自美影廠的老藝術家“都是像神一樣的存在,我們可崇拜了”,而這些“老神仙”們對於年輕一代最常見的教誨,就是一定要做中國自己的動漫,“那一輩的老先生非常看中這一點。”

  另一位王柏榮在吉林動畫學院的學生塗健,現在是一名插畫師,他還記得王柏榮的辦公室裡堆著滿滿的畫稿,一次幫王柏榮整理辦公室檔案的時候,發現他還保留了很多當年在上海電影廠製作的原始稿件,王柏榮就著手邊的《西遊記》卡通片的賽璐璐片,給他們介紹了當年卡通片製作的艱苦環境,“看到那些純粹手繪的一張張賽璐璐片,就知道集結了當年他們老一輩動畫人製作的艱辛”。塗健印象裡,王柏榮一直告訴學生們,“想要做動畫必須要學會堅持和不斷探索,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去發揮我們下一代人的智慧,去製作更加感動人心的作品。”

  (澎湃新聞 陳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