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無人貨架再現歇業潮:順勢敲響家電轉型變革警鍾

對於家電廠商來說,無人貨架這個新物種雖然遠離家電流通業,其倒閉歇業潮卻存在重要的商業警示:擁抱時代的轉型變革,快是死、慢也是死,關鍵要解決創新的商業邏輯與用戶動態需求的無縫對接。

池欒||撰稿

從火爆到涼涼,無人貨架這個互聯網時代誕生的新物種“過山車”式的發展,竟然用了不到兩年。去年“用點心吧”退出賽道,就已經拉開無人貨架退潮序幕。雪崩一旦開始,只能愈演愈烈。近日,京東到家Go無人貨架“項目調整”的消息,更是讓整個行業炸開了鍋。

7月,京東到家無人貨架,還計劃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至少新增5000個網點,沒想到轉折卻來得如此之快。背靠京東這棵大樹,仍然無法盤活無人貨架這個商業生態,這自然被看做一個消極的行業信號,對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打擊更是巨大。

今年以來,無人貨架頭部玩家中,已有不少黯然離場。猩便利傳出裁去約60%的BD人員的消息;七隻考拉被曝大裁員90%以上,隻保留倉儲和物流部門;果小美裁員2000人;哈米購人員從600人減少到100多人……

曇花一現的無人貨架,到底是不是偽創新?

無人貨架曾如一夜春風,迅速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以2017年“新零售元年”為開端,入局者一度超過50家,成為現象級風口。資本更像是被按下快捷鍵,僅去年一年,頭部玩家的融資金額就超過30億元,一個企業動輒就是上億的融資。風光似乎猶在眼前,退場的速度和場景更顯慘淡。

業內人士分析,“無人貨架明星們”之所以倒下,源自1.0模式的諸多缺陷:開放式貨架模式是重資產,而供應鏈和運營體系卻不成熟、不計成本的資本加持、缺乏交易閉環、成本高而盈利能力低(30個網點需要投資數億元)、瘋狂的快速網點擴張、虛報損貨率高等等。

在家電圈看來,以上種種確實是無人貨架敗北的原因之一,卻不是根本。因為這些都沒有觸及無人貨架關於“解決最後十米內消費需求”的定位,一旦創新的商業價值與用戶需求無法建立剛需,這種商業模式創新就是典型的偽創新。

不同於共享單車從一開始就是典型的年輕人“剛需”,只需培育消費認知和出行習慣就能引爆。無人貨架“最後十米”對市場真正的刺激有多大,很多人並沒有搞清楚?正如智能貨櫃平台的便麗貓CEO孫向東所說“沒有了這個(無人貨架),我們去樓下便利店也一樣能解決。”

此外,外賣、閃送甚至小區微信群的團購、拚購等等,似乎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而對菜場大媽的問題“菜價是不是更便宜了”,年輕人尋求的體驗是不是更好?無人貨架至今也無法給出讓人滿意的答案。

經濟學中,有一個基礎原則叫“需求定律”。很簡單,產品的客觀價值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在實際市場中卻因為需求和消費者主觀意識,產生了主觀價值,這才是產品呈現的最終價值。新事物的出現,需要市場和需求重新估值,而並非資本和技術,或者任何其他。也就是說,無論是創新和變革,如果無法創造需求,而只是忽悠概念,永遠沒有價值。

無人貨架正是如此,刺激不了需求、看不到價值,僅靠投資者的燒錢,市場並不會買账。顯然無人貨架從最初的商業邏輯上就走不通,模式缺陷更加深了這一危機。進入2018年下半年,已經很少出現無人貨架企業融資的好消息。資本噤若寒蟬,就已經說明行業存在的問題。

技術只是創新手段,激活需求才是創新的動力

資本熱情退卻,行業肯定要回歸理性。如今無人貨架行業活躍著的玩家,正積極將AI更加場景化的運營融入無人貨架,目的是徹底改變1.0時代生硬的“無人”模式,以精細化、平台化提供異化體驗。不過商品多元化、人工智能賦能的交易閉環,卻仍然沒有觸及“需求”這一根本。

可以說,1.0時代的無人貨架是資本主導的計劃模式;2.0時代要好一點,轉而成為以技術為主導尋求體驗的更新和差異。但是,非市場所需要的任何“鮮”和“獵奇”,一定是短效的。無人貨架此次崩盤潮看起來資本狂熱之後,實際則是因為無視體驗和需求的必然結果。接下來這種2.0模式下,無人貨架能否生存盈利仍然存疑。

汽車可以代替馬車,但是無人零售就能代表未來嗎?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階段或許可以,但至少現在不行。京東已經退出,阿里還在局中,旗下螞蟻金服又領投猩便利、魔盒、友寶在線,但無人貨架需要的顯然不是資本,而是用戶和持續不斷的需求。

一向在零售業“很能打”的阿里能不能再出奇招,盤活無人貨架這盤棋?什麽時候能引爆?一切還需要時間解答。但是,對於眾多的家電企業來說,卻需要清醒的認識到:轉型更新是唯一的出路,但科技創新、產品迭代卻不是唯一的手段,任何創新和變革必須要確定用戶需求下的商業價值,因為家電行業沒有錢可以燒,只能用自己賺的錢去嘗試變革。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