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陽明:心情不好,竟然是缺這個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找不到好中醫?岐黃原創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中醫專屬五臟音樂就能調和養生、懶人必備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

放在平常人那裡,估計早就被鬱悶死了。但王陽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在龍場的時候,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

王陽明自己說:

「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

現代科學也證明,積極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

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

一個人如果抑鬱、鬱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

在贛州的時候,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對陳九川說:「生病這件事,正確面對它確實很難,你感覺如何?」

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確實很難。」

王陽明回答說:「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

在王陽明看來,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

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

王陽明正是通過他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樂的心境,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來,而且還修身治學,德業兼進,最終在龍場悟道,創立心學。

岐黃小廣告

美白淡斑/滋養補水、七子白研磨皂,潔面沐浴皆可。相傳在元代,張貴妃入宮時曾深得元帝寵愛,但后宮佳麗如雲,漸漸被冷落深宮,終日難見君王面。一日,元帝遊園,遙見一膚白勝雪、容顏嬌好的美人在林中輕盈微步,忙召至駕前仔細打量,發現竟是久未謀面的張貴妃。此時的張貴妃巧施粉黛,面色光悅,膚若凝脂,艷勝天仙。元帝瞧得目瞪口呆,遂細問緣故,張貴妃娓娓道出奧秘。 她以七味能美白肌膚,且名中帶白的珍奇中草藥搗碎為末,配製成丸,於瓷器中磨汁塗面,達成美白滋養,嫩面防皺之效。元帝聽後龍顏大悅,命后宮嬪妃從此均遵照此方養顏白膚。張貴妃再次喜獲元帝寵愛,而那副驗方則被收入《禦葯院方》流傳後世,定名「七白膏」。

01

活在當下,才能快樂

王陽明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只要常存養此心,就能經常覺察到心的存在,這就是做學問。

已經過去的事,和那些還沒到來的事,想它有什麼益處嗎?這樣胡思亂想,只能白白丟失清明的本心。

一個人要想獲得快樂,就得有活在當下的智慧。

曾經有人向馬祖禪師請教如何修行,馬祖禪師答:飢來吃飯,困來眠。

這個人就很奇怪,說,其他人也是這樣做的啊,難道他們和你一樣用功?

馬祖回答說,不是的,他們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而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所以不一樣。

王陽明曾經以此典故寫過一首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隻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簡單來說,就是活在當下的時刻,專註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亂想。

專註於當下的人,不對過去做無謂的得失計較,對於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憂天的擔心,他們的心寧靜而清明,所以他們是快樂的。

心理學家證明,如果一個人能夠專註於某件事,身心就會處於一種十分和諧的安穩中,很容易引發一種超然舒緩的喜悅感。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裡,人們的幸福感之所以降低,就是因為人們失去了專註於某件事的條件。

一個人每天要受到無數信息的誘惑,又有層出不窮的娛樂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

因此,我們要努力擺脫「走神」,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種把握現在,專註當下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發自內心的喜悅。

02

破除我執,才能快樂

王陽明在龍場時,曾經打造過一個石棺。

原因就是因為他在悟道的過程中,始終不能放下自我,放下生死。

他發下大願,我就當自己已經死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他在石棺中靜坐修身,潛心悟道,終於有一天,了悟「格物致知」的道理。

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執,那人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

我們之所以覺得痛苦,是因為我們的失敗。

所謂失敗,就是事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發展運行,事情到最後,並沒有獲得「我」預期的結果,所以「我」就會痛苦。

所以王陽明說,所謂的尋找快樂,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蘇軾在《前赤壁賦》裡有這樣一句話: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面臨生命中的重大變故,愁緒難解,蘇軾選擇忘掉自我,返歸自然,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以此換來生命的灑脫和快樂。

所以,真正的快樂,是忘我的,是一種與萬物融為一體,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岐黃小廣告

黑芝麻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可長期服用,可補五臟,長肌肉,填腦髓,入腎,黑髮效果也很好,很多網友已有顯效。九蒸九曬黑芝麻產自人傑地靈的太行山脈,左手是第八次,右手是第九次的哦,對比太明顯了,九蒸九曬差一蒸一曬都有巨大差別,芝麻雖小,除了黑皮裡面還有白皮,再裡面才是芝麻果仁,直接吃黑芝麻消化不掉,從腸胃走一遭人體不得其福反受其害 。這樣堅實緻密的結構,一遍蒸、炒無法充分製熟,所以我們聰明的祖先研製出了這樣一種製法——九蒸九曬(一般整道工序完成至少需要9-15天左右)!通過這種中藥炮製的方式製出的黑芝麻,外皮基本已經脫落,製後的黑芝麻非常利於人體的吸收,已經不再是當初難於消化的黑芝麻了。。。

03

少一點欲求,才能快樂

王陽明說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功夫在減不在增,所謂減即去物慾之昏蔽;減盡人慾,便回復良知之本體了。

古代的聖賢也都告訴我們,過多的慾望是一切痛苦的來源,我們如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慾望的滿足上,那麼一旦慾望得不到滿足,快樂也就蕩然無存。

而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滿足了這個慾望,那個慾望就會冒出來,從此沉淪慾海,永遠不能自拔。

《道德經》裡也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慾望,要懂得適可而止。

王陽明曾給學生舉例,古代的張良、董仲舒、諸葛亮、韓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慾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專註在事業上,最終才取得了過人的成就。

只有通過節製自己的慾望,才能減少心中的雜念,才能讓心靈真正意義上沉靜下來,讓自己在慾海中脫身,做些有價值的事情。

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