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許家印劉強東現場“比拚”扶貧經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3月10日舉行記者會,邀請了許家印、劉強東等5位全國政協委員就“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回答記者提問。關於醫改之難、學前教育困境,空氣治理前景等民生熱點,與會嘉賓都給出了最坦誠的答案。相比於許家印委員回答記者問題的“中規中矩”,劉強東委員談創業經則生動許多,有笑點有淚點,成為全場一大熱點。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仇惠棟

劉強東談打造扶貧品牌:

將賣“飛翔鴿”“跑步雞”“游水鴨”

被問到參與扶貧的話題時,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委員強調產業扶貧中打造品牌的重要性。他介紹,自己擔任“村長”的“平石頭村”,有大量的野生的核桃,但是長期運不出來賣不出好價錢。他們的最新計劃是,村民進山摘核桃,摘完了核桃用無人機運出來,還打上“村長劉”的品牌。

劉強東現場做起了“廣告”:我們京東有“跑步雞”項目,我們每隻雞要跑100萬步。“游水鴨”在我老家泗洪已經上市了,綠頭野鴨是吃蝸牛長大的。3月底在“平石頭村”我們有“飛翔鴿”,我們的鴿子飛到山裡自己找蟲子吃……他透露,比如京東“跑步雞”,平均售價150元左右一隻,野生鴨198元一隻,每隻雞和每隻鴨子能為貧困戶帶來100元的淨收入。消費者也能吃到最好的美味、安全的食品。

劉強東現場呼籲,希望能加強對扶貧品牌的宣傳。“京東在扶貧品牌上沒有自己的淨利潤,現在還是虧損,打造一個品牌要花很多很多錢。但是我們長期來講,希望這個品牌能夠永遠不賺錢,但也永遠不虧錢,因為只有做到了這一點,企業才能更加持續性地參與到扶貧的行動當中來。”他說。

許家印談企業家責任:

專注做好企業就是改善民生

在被問到企業參與扶貧的經驗時,全國政協委員、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說,目前,我們國家還有3000多萬貧困人口,有8萬個貧困村,有2500多萬民營企業,如果每300家企業當中有一個企業去幫一個村,那麽就可以實現村村有企業幫扶。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幫扶的力量,就可以為實現我們提出的到2020年所有的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要一道邁入小康社會的目標,貢獻我們民營企業的力量。

在被問到民營企業如何為改善民生服務時,許家印委員說:“我認為民營企業依法依規、專心專注、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企業,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解決更多的就業,上交更多的稅收,這就是最大的民生。民營企業在改善民生方面實際上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報出了一組數字:截止到去年底,民營經濟在GDP中的佔比超過了60%,就業佔比超過了80%,稅收佔比超過了50%,我們國家從1984年成立第一家民營企業開始到現在中國的民營企業已經發展到2500多萬家。

教育部原副部長談幼稚園:

政府掏錢重點扶持普惠幼稚園

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學前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短板,學前教育的現狀是:公辦園少、民辦園多、無證園亂。

他建言,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重點放在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民辦普惠幼稚園。現在的幼稚園資源裡,只有67%是普惠園。政府要制定普惠園的標準,用財政性資金購買服務或者進行獎補來扶持它。

他希望,能夠加快學前教育立法進程,用立法的方式來明確各級政府在發展學前教育過程中所履行的責任,比如說規劃、布局、投入、師資配備等等。針對家長關注的安全問題,他認為,除了加強人防、物防、技防以外,應該讓家長積極參與到幼稚園的管理中去,可以讓家長能夠和幼稚園一起組成家長委員會,參與幼稚園事務的決策,使家長明白、放心。

劉玉村委員談“醫改之難”

應該反思一流學生為何不學醫了

在被問到醫改最大的難點在哪裡時,全國政協委員劉玉村說,醫改是世界上一個共有的難題。他直言,醫改的首要問題是,有限度的財力投入與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之間的矛盾。

劉玉村介紹,美國在醫療上投入了GDP的15%到17%也沒有完全解決好這個問題,還有4000多萬沒有醫保的人。“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經濟體國家,大概的投入水準在5%到10%之間,財政投入的增長,趕不上需求和期望值的增加。經濟的問題對醫療來說,這個錢永遠不夠用……”他說。

劉玉村委員強調,在醫改中要注重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你要知道,香港醫管局若乾年以前,假如拿100億港幣投入在醫療衛生事業當中,其中70%的經費是人頭費,是花在醫務人員身上的,另外的30%是藥品、設備等等。”

他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吸引最優秀的學生來學醫。“據我現在觀察,北京一流的高中畢業生經常是選擇學習經濟、學法律,如果未來中華民族的健康乃至生命,不托付給一流的群體,你們放心嗎?”劉玉村說,這個現象需要我們整個社會反思,一定要想辦法讓醫療行業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來關注我們民族的健康。

環保部副部長談空氣品質:

藍天白雲,其中“天幫忙”佔30%

汙染氣象時有反覆,公眾期待的藍天是否能夠得到持續?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副部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黃潤秋說:“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對當前大氣治理的形勢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當前大氣汙染治理形勢仍然是在負重爬坡,不是負重前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重點地區PM2.5是下降了30%以上,重點城市重汙染天數減少了一半。從全國來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PM10下降幅度達到了22.7%,“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目標全面實現。黃潤秋分析:“藍天白雲多了,說明我們的路子是對的,但是這裡主要靠人努力,也有天幫忙,根據這段時間科學評估,天幫忙的成分佔了30%。另一方面,我們目前采取的措施應該說還不是根本性的,改善的力度還是有限的,遠遠還沒有達到質變的階段。”

對於空氣品質的反覆無常,他坦言:“因為改善的成果還比較脆弱,免不了在一些極端不利的氣象情況下,重汙染氣象還會卷土重來。”從全世界治理的情況來看,大氣汙染治理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它有一個過程和自身的規律。1952年倫敦的“煙霧事件”以後,英國的大氣汙染治理也花了將近30年的時間才得到根本的好轉。黃潤秋說, 現在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大氣品質達標的還不到三分之一,只有29%,我國大氣汙染治理仍然是任重道遠,來不得半點松懈,容不得半點的懈怠。

“附加題”

劉強東的創業建議: 不要錢賺了,人進去了

“作為創業的成功人士,能不能給這些青年人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劉強東總結了三條經驗。

第一,必須要做有價值的事情。只要你的商業模式能夠解決行業的問題或者社會的某個痛點,最終一定能夠成功。

第二,新的時代更加強調正道成功,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我給企業家或者創業者提一個非常好的醒兒,千萬不要企業成功了,錢賺了,結果到頭因為違法犯罪人進牢裡去了,老婆孩子帶著錢跟別人過了,那就悲劇了。”——這話引來全場一片笑聲。

第三,就是堅持。企業家的堅持是一輩子一生的堅持。劉強東披露自己的創業艱難史:“我是1998年開始創業,2007年因為融資第一次被媒體報導,整整十年中六年住在農民搭的工棚裡,四處漏風,有四年住在自己的辦公室。為了確保服務最好,因為企業也沒有錢,所以我自己做客服。為了保證24小時能夠為我們會員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我還睡在木地板上,買了一個老式鬧鈴,每兩個小時響一次,起來回答所有客戶問題,這樣堅持了四年多的時間……”

劉強東說:“作為創業者,你能在十年的黑暗時光裡堅信你的方向是正確的,堅信你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堅信你的公司是社會需要的,只要你能夠堅持得越久,我相信你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出席昨天記者會的5位政協委員。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余萍 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