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腎不好」就是腎炎、「腎虛」嗎?

在門診,時常會有患者表示自己的「腎不好」、「腎炎」。仔細詢問病史,方知患者並沒有明確的腎臟病史,且實驗室檢驗也不支持。原來是患者曾有腰酸、腰痛等癥狀,自認為「腎虛」,並演繹為「腎不好」或是「腎炎」。

實際上,中西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醫學體系。因而對腎的認識完全不同。

西醫學中的腎臟位於腹腔後脊柱兩側,左右各一,形似蠶豆;與輸尿管、膀胱、尿道一起構成了「泌尿系統」。專門負責水液的調節和排泄、清除毒素。

中醫學「腎」的概念更多地體現功能的內涵。認為腎有陰陽,腎陽的氣化對肺、脾、膀胱、三焦等共同參與的水液代謝起主導作用,謂之腎主水。腎也主管人體的生長、發育、成長、衰老及生殖。可見中醫學腎的功能,不但涵蓋了西醫學腎臟參與水液代謝的功能,更涵蓋了西醫學生殖機能和系統,以及其他臟器和系統功能。中醫學腎虛的概念,可以理解為狹義和廣義兩個層:狹義的腎虛,是指生殖功能(包括性功能)減退;廣義的腎虛,是指各系統、各臟器的各種疾病到了比較嚴重時所導致時全身功能低下。臨床不能將中醫學「腎」的概念與西醫學腎的概念相混淆。

有的慢性腎炎患者可能具有中醫學「腎虛」的表現,屬於「虛證」的範疇,治療宜補虛;但有的慢性腎炎患者可能就不具有中醫學「腎虛」的表現,相反表現為濕阻、血淤或熱毒,完全屬於「實證」的範疇,治療宜驅邪。顯然,慢性腎炎與中醫學的「腎虛」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中醫學認為腎有腎氣。腎氣通過腎陰、腎陽來體現。陰陽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製約,保持動態的平衡。當腎陰、腎陽之間的平衡遭到破壞後,就會出現腎陰、腎陽偏衰或偏盛的病理變化。水為陰,火為陽。一旦(腎)陰虛不足以製陽,則表現為陰虛火旺之象,見五心煩熱、午後顴紅、頭暈耳鳴、失眠盜汗、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經少、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表現。一旦(腎)陽虛不足以製陰,則表現為陽虛內寒之象,見面色蒼白,精神不振、腰膝酸冷、四肢不溫、遺尿浮腫、五更泄瀉、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舌淡苔白、脈沉遲等表現。可見腎虛既可以見於泌尿系統疾病,也可見於其他系統或其他臟器的各種疾病的某個時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